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8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7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任伊苏  杨晓勇 《地质论评》2016,62(S1):401-402
白云鄂博REE-Nb-Fe矿床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稀土矿床,稀土储量48 Mt(6wt% RE2O3),该矿床的成因和成矿年龄至今存在较大争议。本文观察白云鄂博矿床岩相学、矿物学特征,通过激光拉曼等技术鉴定重要的稀土矿物,电子探针测出白云鄂博矿床单矿物化学成分,结合前人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进一步探讨白云鄂博矿床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92.
铜官山岩体矿物学-矿物化学特征:岩浆结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皖南官山岩体开展详细地显微镜观察鉴定,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技术对岩浆岩典型矿物斜长石、角闪石和榍石进行了主量和微量元素测定。显微镜鉴定表明,铜官山岩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岩浆不平衡结构:如斜长石和角闪石嵌晶结构以及针状磷灰石等。这些现象的存在表明铜官山岩体在形成过程中曾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岩浆混合作用。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斜长石的成分环带是震荡环带,而大尺度的震荡环带可能代表了大规模的岩浆混合作用;角闪石成分TiO2-Al2O3图解、CaO/NaO2-Al2O3/TiO2图解和Mg-(Fe2++Fe3+)- LiNaKCa角闪石成因矿物族三角图解指示铜官山岩体中角闪石很可能为壳-幔混合成因。LA-ICP-MS技术对主要造岩矿物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表明,角闪石很可能为幔源或壳幔混合源,斜长石可能为不同分异程度岩浆的混合形成。本研究比较明确地反映了铜官山岩体的形成过程中岩浆来源和结晶动力学过程,即壳幔源区的混合交代作用,与前人通过元素-同位素手段获得的信息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93.
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研究及靶区圈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溪和菖蒲山地区位于扬子金属成矿带中部,前者是一个已经探明并圈定地质储量的中型斑岩型铜(金)矿床.本文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在沙溪矿床的邻区———菖蒲山地区预测并应用高精度地球物理方法圈定了一个与已知矿床规模相近的斑岩铜矿成矿异常区,该异常区由硫化物矿化所引起,呈北北东展布,长1500m,宽500m,总面积接近0.8km2。本文提出了一个斑岩型铜矿的控矿模型,结合区域资料和前人关于我国铜矿成矿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得出,本区为形成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有利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4.
安徽牯牛降A型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谢建成  陈思  荣伟  李全忠  杨晓勇  孙卫东 《岩石学报》2012,28(12):4007-4020
皖南地区牯牛降岩体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隆起带内。本文报道了牯牛降花岗岩体新的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数据,并对岩体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进行了探讨。锆石原位LA-ICP-MS U-Pb定年表明牯牛降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30.1±1.3Ma (95% confidence, MSWD=0.55)。结合己发表的其他高质量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数据表明皖南地区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主要集中在125~130Ma。牯牛降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岩石,SiO2 含量为72.21%~74.85%,具有高K2O含量(>5.11%)、高铁值(FeOT/(FeOT+MgO)>0.91)和K2O/Na2O比值(>1.61),低MgO和CaO含量的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强烈亏损Ba、Sr、Eu(Eu*/Eu=0.29~0.30),富集REE(>419×10-6)、Rb、Th 和U,较高的高场强元素Zr、Nb、Y和Ga含量。主量和微量元素均表现为A型花岗岩的特征。非常低的Mg#值(0.14~0.16)和较低Cr含量(Cr=10×10-6),高Yb(7.08×10-6~9.02×10-6)、Y(78.7×10-6~90.8×10-6)含量和较高的Th/U比值(5.17~7.79)说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可能是牯牛降岩体主要形成机制。牯牛降A2型花岗岩特征代表了拉张的碰撞后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5.
位于东南亚热带地区的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主要的红土型镍矿产区。在菲律宾南部的苏里高(Surigao)地区广泛分布红土型镍矿床,矿床类型属于含水镁硅酸盐型。笔者等主要通过对菲律宾苏里高地区Pili红土型镍矿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红土风化壳剖面的矿物学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来探讨热带地区红土风化壳的分层特征及元素迁移富集规律。根据矿物组成特征将Pili红土型镍矿风化壳剖面自上而下分为四层:黏土层、红土层、腐岩层以及基岩。其中腐岩层镍含量可达1%以上,是主要的镍含矿层。红土剖面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红土层呈现富Fe、Mn贫Si、Mg的特征。上部黏土层相对红土层反而出现富Al、Si、Cr、Ni贫Fe、Mn的特征。区别于常见的红土型镍矿,Pili镍矿红土层反而呈现贫镍的特征。剖面元素迁移率特征显示,黏土层经历了强烈的Si、Mg、Fe、Mn流失,红土层经历了Mg、Si等元素的强烈流失以及Fe、Mn等元素中等程度的流失。下层腐岩层中经历了Fe、Mn、Cr等元素的富集以及镍的强烈富集。由此我们提出三阶段过程来解释Pili红土型镍矿的元素迁移和富集:腐岩发育阶段、红土发育阶段以及晚期溶解再沉淀阶段。腐岩初始发育阶段未发生明显的元素迁移流失。红土初始发育阶段受地表流体的影响发生了强烈的Mg、Si等元素的流失。红土初始形成以后,受热带地区强降水作用影响,后期还原性地表流体不断淋滤使其上部还经历了强烈的Fe、Mn流失而形成黏土层。中部的红土层也相应发生了强烈的镍流失和中等程度的Fe、Mn流失。该阶段强烈的元素迁移可能是热带地区红土型镍矿风化壳所特有的特征。流体淋滤携带的镍逐渐由红土层向下迁移,并以含镍镁硅酸盐的形式最终富集在腐岩层中。本研究的发现对该区红土型镍矿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6.
石英是一种在地壳上大量分布,有着广泛工业用途和广阔应用前景的矿物。当石英晶体形成演化时,受结晶时环境条件、流体性质、结晶后遭受改造(如变质作用、构造变形和热扰动等)等影响,杂质元素如P、Ti、Ge、Al、B、Be、Ca、Na、K、H、Li等会或多或少存在于石英晶体中,因此在自然界不存在纯SiO2组分的石英。同时,基于石英的微量元素组成,可以反演石英源区和形成演化过程,并用于研究岩石及矿床成因等科学问题。石英晶体内部杂质元素以类质同象替代、气液包裹体、矿物包裹体(不能按尺度分,应该按照状态划分存在形式)3种形式存在。石英中杂质元素的种类、含量、赋存形式,特别是包裹体特征将直接影响石英资源的品质和工业用途。本文还系统地阐述了石英的发光特性、工艺性能以及高纯石英的质量分类与标准和高纯石英原料来源等方面的内容。在本研究中,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激光拉曼测试,初步地查明了苏北张锦庄石英砂和广西姑婆山花岗岩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分布和矿物包裹体的种类,这是开展后续研究的基础。高纯石英是优质石英资源经纯化加工得到的高品质石英原材料,可用于石英玻璃、石英坩埚、半导体、高温灯管、光纤、精密光学、微电子和太阳能等高新技术产业中。研究高纯石英原料的评价体系、理想源岩和形成机制有益于持续性地供给高纯石英原料, 极大地提高了石英原料的工业附加值。  相似文献   
97.
PGE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分配系数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化仪器的发展和分析方法的改进,对PGE的分析技术已经取得突破。PGE已经成为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系统综述了PGE和Au元素的分配系数实验的研究进展,区分和总结了适用于岩浆硫化物矿床的实验数据。根据此实验数据发现仅用硫化物液相不混熔模型难以解释岩浆硫化物矿床的高PGE_Au含量,提出应该增加考虑岩浆后期的熔体或流体活动对PGE_Au元素的再富集过程。同时介绍一些关于PGE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8.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产地,沙溪斑岩型铜矿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中酸性岩体的成矿区,研究表明这是一个有很大远景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远景区.沙溪斑岩型铜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环太平洋沿岸西侧、扬子板块北缘,同时其东部濒临庐枞中新代火山岩盆地的边缘,矿区位于郯庐断裂带与矾山-铜陵深断裂的复合部位(常印佛等,1991).属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的中段北缘.  相似文献   
99.
中国东部有着十分独特的演化历史.例如华北曾经是一个有着30多亿年历史的古陆块,古生代金伯利岩的存在表明华北克拉通在古生代岩石圈厚度仍然达到200 km,但是到了中生代以后岩石圈厚度降低至约80 km(Xu,2001),并伴随着一系列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长期以来,中国东部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取得了大量成果,与此同时有关中国东部构造演化的模型也层出不穷,归纳起来主要有:拆沉模型、热侵蚀模型和岩石圈置换模型(Xu,2001;Wu等,2002;Gao等,2004).太平洋板块俯冲对中国东部的影响也受到广泛关注(Xu等,1987;Zhou和Li,2000;Zhou等,2006).  相似文献   
100.
松辽盆地北部昌德东CO2气藏的“自生自储“成藏模式指成藏气体主要是无机成因的幔源火山岩吸附气,后期的构造运动使裂缝连通、天然气汇聚成藏。证据有:火山岩含有WB为0.429%~1.387%的吸附CO2,具有孔隙和缝隙相互组合的双孔介质,说明火山岩既可作为CO2气的源岩,亦可作为储层;昌德东CO2气藏中存在近距离不均一的CO2含量空间分布、下贫上富的储层CO2含量和上高下低的CH4-CO2平衡温度等特征。中国东部幔源—岩浆成因的CO2气藏地区均发育幔源火山岩,说明该成藏模式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