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4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相山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其赋矿围岩主要为流纹英安岩、碎斑熔岩和部分前寒武纪变质岩和中生代花岗斑岩。碎斑熔岩的边缘亚相中发育直径10~20 cm的球形电气石囊包,其主要的矿物组合为电气石、石英以及少量长石、萤石,伴生少量晶质铀矿,另可见电气石交代早期的长石。利用显微镜、电子探针、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质谱仪等分析仪器,对相山如意亭地区碎斑熔岩中电气石囊包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工作。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碎斑熔岩中电气石为典型的黑电气石,以富含Na、Fe等元素为特征,电气石中挥发性组分较高;其中,B2O3质量分数为9.38%~10.04%,F质量分数为0.10%~1.77%。成矿流体中高质量分数的B、F等挥发性组分及岩浆早期阶段的较高氧逸度环境使得U元素更易形成络合物,更利于U的迁移与富集。利用LA-MC-ICP-MS硼同位素微区原位分析法对碎斑熔岩中电气石的硼同位素进行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电气石中的δ11 B质量分数为(-13.15±0.72)‰~(-12.28±0.63)‰,均值为(-12.72±0.94)‰,指示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主要来源于相山底部地壳基底岩石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92.
电气石红外光谱和红外辐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确测试和研究了不同种属电气石的红外光谱特征及不同种属、不同温度条件下热处理电气石的红外辐射特性。结果表明:电气石具有高红外发射率的本质在于其晶体结构中的分子振动具红外活性;铁、镁电气石红外发射率相近,且都大于锂电气石的红外发射率;电气石热处理的温度与红外发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随着热处理的温度的增加,红外发射率减小,当温度增大到800℃红外发射率达到最大值,超过900℃,电气石开始分解,红外发射率开始下降;电气石在室温下最大单色辐出度相应的波长为9~10μm 与绝对黑体9.72 μm 吻合较好,为良好的红外吸收与发射材料。  相似文献   
93.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脉不同结构带及其蚀变围岩中电气石化学组成电子探针(EMPA)分析结果显示,蚀变围岩、外接触带和内接触带中电气石为是富钙-铁的镁电气石,电气石化伟晶岩中电气石为富镁-铁的锂电气石,伟晶岩早期结构带(Ⅰ-Ⅳ带)中电气石为黑电气石-锂电气石系列,而伟晶岩晚期结构带(Ⅴ-Ⅶ带)中电气石为锂电气石。蚀变围岩、外接触带和内接触带中电气石以Y位中低Al,高Mg、Ca以及显著低的Al/(Al+Fe)、Fe/(Fe+Mg)比值为特征,主要存在R3++O2-=R2++OH-的置换;伟晶岩内部结构带(Ⅰ-Ⅶ带)中电气石以Y位上极低Mg、Ca,高Fe、Al、Li以及显著高的Al/(Al+Fe)、Fe/(Fe+Mg)比值为特征,主要存在+Al3+=Na++Fe(Mg)2+和Li++Al3+=Fe(Mn)2++Mg2+的置换。蚀变围岩、外接触带和内接触带中电气石化学组成特征指示存在围岩-流体、围岩-熔体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伟晶岩早期结构带(Ⅰ-Ⅳ带)中电气石无明显组成分带,为岩浆成因;晚期结构带(Ⅴ-Ⅶ带)中电气石显示振荡环带,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体系。随着伟晶岩由外向里固结,温度逐渐降低,伟晶岩内部结构带中电气石显示Y位上Al、Li、Mn及Fe/(Fe+Mg)比值逐渐增大的演化趋势;内部结构带中电气石几乎不含Mg,指示3号伟晶岩脉岩浆-热液演化是在相对封闭体系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94.
采用丝网印刷技术,以天然电气石粉末为原料成功制备了镁电气石/玻璃复合材料与锂电气石/玻璃复合材料,并在密闭空间测量了电气石/玻璃复合材料的负离子释放性能。负离子测试结果表明,当镁电气石/玻璃复合材料与锂电气石/玻璃复合材料的附着面积为76.97 cm2时,负离子释放量分别为202 cm-3和208 cm-3,说明镁与锂电气石/玻璃复合材料的负离子释放性能近似,廉价镁电气石可以替代价格昂贵的锂电气石用于制备具有负离子释放性能的玻璃材料。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电气石粉末附着面积增加一倍时,镁与锂电气石/玻璃复合材料负离子释放量均提高为原来的3倍左右。  相似文献   
95.
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经历的热历史过程、热源是了解干热岩地热藏形成亟待解决的难题,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脉体可为其经历的热过程、热源提供证据。经调查发现,盆地东北当家寺岩体及井下干热岩中电气石脉体与该区后期断裂产状相近,是否代表后期热事件需要确定。本研究选择对GR1井、DR3井中酸性侵入岩岩芯和当家寺露头岩体中发现的电气石脉体开展了岩相学、锆石年代学、电子探针、LA-MC-ICPMS原位微量元素及B同位素分析,以约束电气石脉体的成因和源区。结果表明,GR1、DR3井岩芯及当家寺岩体含有电气石脉体的岩性分别是碱长花岗岩、高镁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其中露头区花岗岩体中电气石脉的宽度约20cm,产状直立,其围岩的形成时代为239~241Ma。背散射及显微图像特征揭示,GR1井和DR3井下中酸性侵入岩及当家寺岩体中电气石为碱族的黑电气石和镁电气石,具有远近不同的多个流体来源。δ^(11)B分布在-11.50‰~-11.93‰,与大陆地壳平均的同位素组成δ^(11)B值(-10‰±3‰)相近。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在晚三叠世时期,该区域整体处于碰撞期或后碰撞期,陆壳加厚发生部分熔融形成S型花岗岩(~220Ma),其中含硼的热液流体侵位于早期具有俯冲背景的I型花岗岩(~240Ma)中形成电气石脉。  相似文献   
96.
刘晨  王汝成  吴福元  谢磊  刘小驰 《岩石学报》2021,37(11):3287-3294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具有较好的稀有金属成矿前景。珠穆朗玛峰位于该淡色花岗岩带的中部,其中大量的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出露,并成为珠穆朗玛重要的岩石组成部分。近期,我们在珠峰前进沟地区发现并采集了锂成矿伟晶岩,在手标本上可以清晰看到浅褐红色的铁锂云母。进一步的全岩地球化学以及矿物学研究表明,前进沟锂成矿伟晶岩为锂电气石-锂云母型伟晶岩,具有稀有金属元素(Be-Nb-Li)含量高、Rb/Sr比值高、Zr/Hf和Nb/Ta比值低等特征。所有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都表明该伟晶岩经历了高度的岩浆分异作用。矿物成分上看,云母由铁锂云母演变为锂云母,电气石由黑电气石演变为锂电气石,Fe、Mg含量降低,Li含量升高,这一特征直接指示着演化过程中岩浆成分的变化。这次发现,是首次在该地区发现锂成矿作用,也是我国喜马拉雅首次报道锂电气石-锂云母型伟晶岩的存在。结合珠穆朗玛峰周围(普士拉、热曲)近期发现的锂辉石-透锂长石型伟晶岩,珠穆朗玛地区很可能成为我国重要的一个锂(Li)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7.
广西海岸带有用重矿物粒级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凤  金秉福 《海洋科学》2010,34(12):57-61
从广西海岸带自西向东依次选取了13个具有代表性的矿物样品进行了有用矿物粒级分析,研究了广西海岸沉积物钛铁矿、电气石、锆石在不同粒级中含量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钛铁矿和电气石粒级分布相对较宽,在3.5φ~4.0φ粒度区间内相对百分含量最高;锆石粒级分布窄,高度集中在3.5φ~4.5φ,优势粒级是3.5φ~4.0φ,有个别样品在4.0φ~4.5φ之间锆石颗粒分数较高。除2.0φ~4.0φ粒级之外,大部分样品的有用矿物在1.5φ~2φ和4.0φ~4.5φ之间存在一定量的分布,在这两个粒级中合计,钛铁矿颗粒分数为7.15%、电气石颗粒分数为5.34%、锆石则颗粒分数为17.58%,这一结果意味着重矿物分析选取2.0φ~4.0φ粒级是合理的,但具体到矿种的资源评价上是有一定偏差的,而且有的情况下这种偏差还不小。在广西海岸带重矿物资源评价中,要具体考虑到不同重矿物在1.5φ~4.5φ不同分布有利于减少偏差。  相似文献   
98.
《国土资源》2014,(9):60-60
日本科学家从中亚采集的岩石内发现了一种令新组成的矿石,并于目前被国际矿物学协会认定为新矿物。科学家在对一种形成于约5亿年前的岩石切片显微观察时,发现了含大量钾元素的电气石。  相似文献   
99.
功能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组成、结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使用效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光、电、磁、声、热和力等作用下所产生的功能性质。功能矿物材料的性能多样,研究涉及领域广泛。其中有早已为人们熟悉的云母的绝缘性、蒙脱石和海泡石的吸附性、水晶的压电性、与隐形技术相关的尖晶石型铁氧体对电磁波的吸收性。  相似文献   
100.
产自坦桑尼亚Umba Valley的绿色铬电气石在某些方向观察时可显一种酒红色。这既不是多色性,也不是变石的那种变色效应。这种从绿色到红色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光通过晶体的路径长度,也可能与Cr、V含量有关。所测样品在超过15mm厚时显红色。建议将这种新的变色类型称为Usambara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