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3 毫秒
91.
本文介绍了CASS绘图软件在绘制等高线时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92.
中生代合肥盆地南部的沉积过程与大别山变质地体的剥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合肥盆地南部的构造-沉积演化历史可划分出两个不同阶段,即侏罗纪伸展断陷和盆地向南扩展阶段和早白垩世盆地南缘火山喷发和盆地向北退缩阶段。合肥盆地自早侏罗世开始形成,强烈的断陷-沉积作用发生在中、晚侏罗世。盆地边缘沉积主要由冲积扇与辫状河体系组成,明显受边缘正断层控制,并且随断层向南迁移,盆地也不断向南扩展。盆地主体沉积以河流-湖泊体系为特征。古流向恢复结果证明盆地沉积物来自于大别山变质地体。下侏罗统防虎山组中含柯石英包体的三叠纪变质锆石的发现表明,超高压岩石在早侏罗世就已经剥露到地表。凤凰台组中榴辉岩砾石的出现指使大别山在晚侏罗世经历了强烈的抬升和剥蚀。合肥盆地南部在早白垩世时开始抬升,并发生强烈的火山喷发,盆地沉积范围向北明显迁移。合肥盆地二阶段式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反映,大别山及邻区的构造体制在侏罗纪末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认为大别山变质地体在侏罗纪时期可能是通过构造挤出的方式折返到地表的,这种挤出构造过程一方面导致大别山变质地体的前缘(南缘)发育逆冲推覆构造和形成前陆盆地,另一方面也同时造成其后缘(北缘)发生伸展拆离和产生断陷盆地。早白垩世时期大别山所经历的区域性地壳伸展和强烈的岩浆活动可能与深部岩石圈的拆沉和软流圈热物质的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93.
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94.
留小强 《气象》1988,14(8):41-44
一、前言 不同的天气系统有其相应的特征,在日常预报业务中,为了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采用天气分型来突出反映各类天气系统的特征。从广义上讲,分型是一种动态模型预报方法,部分考虑了预报因子的非线性作用。在现有的历史样本不太大或者某类天气型所含的样本较小的情形下,天气分型所概括的天气系统的特征受个别随机样本的影响很  相似文献   
95.
砷铜铅石(Duftite)在1920年首次发现于西南非,其后在墨西哥、美国等地亦有发现。该矿物在我国仅见有简单的报导。1984年笔者在广西德保矿区发现了该种矿物,并进行了矿物学的研究。 一、产状及其共(伴)生矿物 广西德保矿床属矽卡岩型铜—锡矿床,该矿床的铁帽氧化带比较发育,并且在氧化带中发育有多种砷酸盐矿物。砷铜铅石即产在氧化铜矿石中,与孔雀石、硅孔雀石呈互层的皮壳状产出,或产于臭葱石和砷菱铅矾的集合体的晶洞中。共(伴)生矿物有乳砷铅铜石、砷  相似文献   
96.
97.
中—新元古代地层在南乌拉尔海槽中极为发育,地层厚度巨大,几个阶段的构造演化和沉积特征清晰可见。新太古代和下里菲是俄罗斯重要的大型层状铁矿和菱镁矿的宿主地层,中里菲群(元古宙地层)地层厚度极大,伴随了几次沉积旋回,发育了从深海相到大陆缓坡的碳酸盐岩沉积;随着新元古代末次冰期之后,文德系发育了可全球对比的白海动物群(伊迪卡拉动物群)。笔者首次确认了南乌拉尔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3套臼齿构造,其中巴卡尔组(Bakal)碳酸盐岩臼齿构造与碎屑岩地震液化脉互层共生,特别是大量臼齿构造也发育在大型叠层石中。从臼齿构造与碎屑岩液化脉互层的共生特征,说明发育在碳酸盐岩中臼齿构造与地震机理的液化作用有关。该3套臼齿构造与中国华北地台中—新元古代地层中发现的臼齿构造(液化脉)时代大体接近。  相似文献   
98.
三峡库区重庆市丰都县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0,他引:6  
在对三峡库区丰都县滑坡灾害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概括了滑坡灾害的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利用综合信息模型评价了丰都县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将丰都县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基本安全区4个等级。其中,高危险区和中危险区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2.6%和23.2%,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及其支流两岸的居民相对集中区,不同规模的滑坡灾害经常发生,因此潜在危害也很大;低危险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7.5%,偶有小规模的滑坡灾害发生;基本安全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5.5%,在人为因素的诱发下可能偶有小规模的滑坡灾害发生,适合于大型工程建设和城镇居民点建设。  相似文献   
99.
何竞  虎艺薇  张娣  沈越峰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18-2023030018
新铺龙是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海龙目的一个属,最早发现于贵州省关岭晚三叠世卡尼期小凹组地层。虽然新铺龙材料众多,但其未成年个体骨骼学特征及个体发育模式并未被详细地记述。本文报道了一个保存完好的孙氏新铺龙未成年标本,是目前发现最小的完整的孙氏新铺龙个体,标本产自贵州省关岭县新铺乡。依据其体长小于正型标本的一半,头骨长度和躯干比值大,头骨骨缝清晰等特征,判断该标本为孙氏新铺龙的幼年个体。新标本补充了孙氏新铺龙幼年个体的形态学信息,如上颞骨内侧突短于外侧突,翼骨无牙齿发育,神经弓与椎体未融合,尺骨两端微凸,五边形坐骨等。此外,结合已发表的新铺龙标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物种吻部相对头部呈负异速生长,证明了吻部占头骨比例的大小属于新铺龙种内个体发育差异,而并非之前所认为的新铺龙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