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鱼群识别是渔业科学和管理上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海鱼和逥遊鱼的具体研究为例,扼要地阐明鱼耳石的氧、碳稳定同位素成分研究,特别是δ18O和δ13C的关联分析,在鱼群识别方面的效果和应用。鱼耳石是一种存在于真骨鱼类内耳中层状的,矿物成分以文石为主的钙碳酸盐岩结构体。与基因分析方法相比,鱼耳石的氧、碳稳定同位素方法具有两个显著的优点,一是耳石的微结构能提供鱼类不同生长阶段的时间序列和细节;二是耳石的形成机制能提供鱼类生活的周围环境和历史信息。因此,鱼耳石中δ18O和δ13C的关联分析在鱼群识别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以采自中国海域12种石斑鱼标本为基础,分析了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探讨了耳石形态在该属鱼种识别方面的应用。结果显示,12种鱼类矢耳石形态近似,耳石细长,呈三角形或梭形,由听沟开口处形成的前部凹刻"V"形或浅宽,形成显著或不显著的侧叶。12种鱼耳石长宽比1.76~2.41,矩形趋近率0.60~0.72,充实度17.24~36.58。耳石外部轮廓、边缘光滑度、听沟前部形态、凹刻类型等特征同是本属鱼种耳石形态识别的主要依据,基于傅里叶系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耳石形态种间分异较显著。结果表明,听沟同是石斑鱼属鱼类耳石形态分类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耳石形态可以实现石斑鱼属鱼种的初步分类检索,耳石形态在鱼类系统分类上有良好的应用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3.
利用基于电子探针(EPMA)的耳石Sr:Ca比和Sr含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江口水域刀鲚、凤鲚、带鱼和长吻鲍的生活履历及生活史型。结果发现,刀鲚中除存在淡海水洄游性个体生活史型外。还存在出生并生活于河口或近海的非洄游性个体生活史型,其平均耳石Sr:Ca比在不同水环境履历的基准值为:淡水〈2.0×10^-3、河口(3.5—6...  相似文献   
94.
本文用球函数展开法推导出计算轴对称三维稳恒磁场矢势的公式,应用该公式既能计算电流分布区域外部的磁场,又能计算电流分布区域内部的磁场。最后给出了应用文中公式求解轴对称稳恒磁场的具体例子。  相似文献   
95.
为了解日本有明海沿岸六角川和筑后川河口水域鳀科鲚属鱼类刀鲚(Coilia nasus)的洄游特征和生境履历,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技术,对采于两水域刀鲚的矢耳石进行了锶(Sr)元素含量的X射线强度面分布及耳石最长轴锶钙元素比值(Sr:Ca)的定量线分析。结果发现10尾六角川刀鲚(LJC)中的7尾以及15尾筑后川刀鲚(ZHC)耳石核心区域的Sr:Ca比值≤ 3,显示出这些个体在淡水生境出生并早期生活于淡水的履历。紧邻核心区域随后的生长阶段,Sr面分布图谱显示出了多样对应于含量水平差异的不同颜色同心环轮变化样式,Sr:Ca比值的波动亦可相应地分成1-6个差异极其显著的阶段,显示出这些个体在随后生活史阶段中极富变化的生境转换状况。另外3尾六角川刀鲚耳石核心的Sr:Ca比值较高(3-6.7),对应于半咸水生境;但在核心区域之外,Sr:Ca比值则高低变化不一,显示出这些六角川刀鲚个体在河口半咸水生境孵化的特征。本研究表明,二维Sr元素含量面分布图谱和基于耳石最长轴的Sr:Ca比值完全可以作为重建日本有明海沿岸各河口水域刀鲚生境履历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6.
鱼类矢耳石形态分析及其在群体识别中的应用实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窦硕增  于鑫  曹亮 《海洋与湖沼》2012,43(4):702-712
利用表征性耳石形态变量(大小变量和轮廓变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渤海近岸与长江口水域四个刀鲚(Coilia nasus)群体的识别问题,对比分析了协方差(ANCOVA)校正法和异速生长(allometric growth)校正法在耳石形态分析中去除体长效应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体长校正法对四个群体的判别分析结果未产生显著影响,总体识别成功率分别为50.3%和56.5%,群体内个体识别成功率分别为39.5%—90.0%和34.0%—65.1%;长江口水域不同体长组刀鲚个体的耳石形态差异显著,表明其耳石形态特质随鱼类个体生长而变化,协方差校正法和异速生长校正方法的体长组别间的总体识别成功率分别为94.8%和98.8%。整体上,耳石轮廓变量(如矩形趋近率、圆度、分形维数、傅立叶系数等)对刀鲚群体间或体长组别间识别的贡献值高于耳石大小变量(如周长、平均直径、重量、面积等),而二者结合能更有效地识别各地理群体或体长组别个体。  相似文献   
97.
许氏平鲉群体耳石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9个耳石形状指标:圆度、形态因子、环率、矩形趋近率、椭圆率、半径比、Feret比、幅形比、面密度对中国近海8个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群体共228尾个体的耳石形态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并与傅里叶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丹东群体和日照群体的9个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荣成群体和胶南、青岛、乳山3个群体分别存在9个指标的显著差异,胶南群体和乳山群体存在9个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解释了约72%的形态差异;9个指标在判别分析中的综合判别正确率为64.9%。傅里叶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判别正确率为43.8%,较第一种方法降低21.1%,9个主成分指标解释了89.2%的形态差异。多元统计分析及傅里叶分析结果均表明中国近海许氏平鲉群体之间形态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8.
首先,借助传统的9交模型确定了矢栅一体化数据模型拓扑关系的定性表达;其次,利用重叠部分的栅格数目占各个目标的比率来确定交叠分量,同时根据栅格的统计量来描述两目标接近程度的邻近分量;最终,将定性的拓扑关系、用以度量化描述的交叠分量及邻近分量以三元组的形式来描述目标间的拓扑关系,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了多类型地理目标拓扑关系的度量化描述。  相似文献   
99.
基于矢通量分裂得到了一维浅水方程组的隐式守恒有限差分格式,并对有底坡、有摩阻的梯级水库同时溃坝和相继溃坝的溃坝波传播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数值结果作了分析。结果合理,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0.
用36GHz和9.2GHz微波辐射计测量了不同厚度的水面油膜的亮度温度,应用并矢格林函数及起伏逸散定理进行了理论模式的数值计算,同实验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