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5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Wunsch提出的反演模式已被人们广泛用于大洋中的环流计算。贝塔螺旋(Beta Spiral)技术也被广泛用于海洋中单站三维流速的计算。本文旨在利用“科学一号”考察船一九八九年十月在西太平洋取得的CTD资料,以这两种方法相结合,优化算出该海域的流速场和体积输送量。  相似文献   
92.
渤、黄、东海是一个水动力状况相当复杂的半封闭宽陆架海,本海区悬浮颗粒物含量高,季节变化明显,影响范围广,是世界上悬浮物含量最高的海域之一。对于该海域悬浮物的输运沉积过程、分布规律以及底质分布等中外学者均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秦蕴珊,1963; Honjo et al.,1974;Milliman et al.,1985,1986;秦蕴珊等,1987,1989;杨作升等,1992;Li et al.,1997;孙效功等,2000;雷坤等,2001)。然而,以往的研究大都基于实际海洋调查资料,由于受实测资料在时间和空间覆盖范围上的限制,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渤、黄、东海陆架区悬浮物输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很好地克服上述局限,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渤、黄、东海的某些海域的悬浮物进行了模拟研究。 董礼先等(1989)首先模拟了在二维潮流场作用下,黄、渤海推移质和悬移质的输运状况,得出潮流作用下海底的冲淤状况。Graber等(1989)利用有限水深的风浪模型、模拟了风浪对悬浮物输运、沉积的作用。Yanagi等(1995)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方法对整个东中国海冬季悬浮物的输运、沉积过程进行了计算。江文胜等(2000,2001)考虑了风等气象要素、外海传入的潮波的作用、悬浮物的沉降及再悬浮机制,对渤海中悬浮物的浓度进行了数值模拟。 海洋环流、潮汐、潮流和波浪均对悬浮物的输运与沉积产生影响,尤其在中陆架和外陆架地区,环流对悬浮物的长期输运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以往仅针对潮流、风浪作用的模拟很不完整,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别也会较大。其次,海水的流动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小到日变化、月变化,大到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因此定常风场、定常温盐场的环流模拟,即诊断流场并不符合实际情形。本文将首先对渤、黄、东海月平均风场、温盐场作用下的环流场进行模拟,进而探讨环流以及潮汐、潮流共同作用下的悬浮物输运过程及其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3.
秋末南黄海的透光度及其与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光学仪器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海水的浊度、透光度或光束的吸收系数等在海洋中的分布来讨论海流、水团混合、海洋锋面等水文现象,以此作为温、盐等水文资料的重要补充。例如,Drake用表层海水的透光度揭示了Santa Barbar海峡中的环流状态。Matsuike和Morinaga曾用日本南岸黑潮区域中的光束吸收系数揭示了沿岸水进人黑潮主流的混合现象。Matsuike 等用光束吸收系数研究了长江冲淡水与外海高盐水之间和黄海沿岸水与东海高盐水之间的锋面特征。上述研究都是卓有成效的。 然而,在我国还很少使用过类似的方法来研究有关的海洋水文现象。1983年11月在中美南黄海环流与沉积动力学联合调查研究的首航调查中,使用25cm光程的透光度计(Transmissometer)精确地测定了南黄海的透光度值。本文将以这些资料为基础,阐明南黄海透光度值的分布规律及其同南黄海的水团分布、环流状态、潮汐运动等水文现象之间的关系。 25cm光程透光度计用产生波长为660nm红光的发光二极管作光源,这种光源接近单色,在蒸馏水中经过25cm光程后,仪器测得的最大透光度值为90%。由于该仪器使用单色红光光源,海水中的腐植酸等黄色物质对它影响很小,因此测得的透光度值可较真实地反映海水中悬浮物含量的多少。调查中将透光度计的信号接入Mark-III型CTD的备用通道,因此它的取样速率同温、盐等要素一样。 本次调查共设7个断面,54个CTD观测站,测站和断面分布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4.
95.
20世纪60年代, Namias(1969)就发现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SLP)存在10a以上长周期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北美冬季气温异常密切相关。70年代以后,又有人(White et al.,1972; Trenberth,1990; Trenberth et al.,1994)对上述变化作了进一步的验证,并指出1976年以后北太平洋的SLP异常偏低,即阿留申低压异常偏强。以阿留申低压为主要活动中心的大气年代际振荡被称为北太平洋涛动(NPDO),它与北大西洋涛动(NAO)一起构成年代际气候变动最重要的观测依据,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机制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作为大气运动的缓变下垫面强迫之一的海表面温度(SST),它的异常变化对年际气候的显著影响已被公认(Wallace et al.,1981,1998),由此推断,其对年代际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也不可忽视。众所周知,SST年际变化最显著区位于赤道中东太平洋(如Nino 3区),而与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显著相关的SST变化(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又如何呢?作者就这一问题,分析了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年代际振荡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揭示了与之相关的SST变化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6.
Simple ecosystem model of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East China Sea in spring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mODUrnONTheobjeCtiveoftheJointGobaldrinFluxStudy(JGoFS)istogainunder-standingoftheglobalbiogeochdricalCycling(ofcarbonandotherbiogenicelemetS)whichplaysaTnaorroleininIlUencintheworkldrite.OnofitSessentinlcomPonentSistocharaCtedrithernarineprharybiomassproductionandthefixationofCO=bytheocan.AmngtheproassesaffedgVCrthalfluxofcarbontotheinterioroftheoean,thebiologhalproass,thesocalled"biologhalpUmP,',isthemostirnPortantone.bologicalmodellingisamehodtorelateleVeIs,distributionandfluC…  相似文献   
97.
西太平洋暖池的跃变及其气候效应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用SST(COADS,NCEP)资料研究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和跃变特征,讨论其气候效应。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有显著的10-20年周期的年人际变化和40-50年周期的气候跃变:一百多年来西太平洋暖池发生了4次大跃变,在1910年代中期和1950年代中期,西太平洋暖池由异常发展转为异常减弱,1930年代初和1980年代初,西太平洋暖池由异常减弱转为异常发展:西太平洋暖池在1980年代初的跃变,具明显的效应,跃变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显著升高,大范围海域升温超过0.5℃,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脊线偏南,我国汛期降水呈南方偏多、北方偏少的分布趋势,与跃变前基本相反。研究结果还表明:在西太平洋暖池异常发展期,El Nino事件出现多且强于La Nina事件,而在西太平洋暖池异常减弱期,La Nina事件出现多且强于El Nino事件。  相似文献   
98.
依据海水中悬浮物垂直通量的计算公式 ,提出了一种利用悬浮物含量、垂直通量和静水沉速估算海水垂向流速的新方法。当悬浮物静水沉速未知时 ,可用判别方法对海水是否存在显著垂向流动做基本判断。同时采用估算及判别方法对东海9404航次两连续站111和410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 ,得出了410站的海水不存在显著的上升流动 ,而111站的海水不仅存在上升流动 ,流速约为2.6×10 3cm/s ,而且在时均情况下 ,上升流不能达到表层的结果。此判断结果与以往的观测和结论以及本次观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9.
100.
PN断面东海黑潮的地转经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东海PN断面近50年的历史水文数据,本文中作者应用一种斜压流函数空间投影的方法分析冲绳海槽北部黑潮水团的季节性和年代际变异.诊断生成的地转经验模态(GEM)显示黑潮中层水的盐度在夏季相对较低,春季达到最高.通过比较1987年之后CTD数据生成的GEM场与1987年之前BOttle数据生成的GEM场,得以证实黑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黑潮表层水近20年来温度升高而盐度减小,同时发现黑潮热带水具有盐度增加而中层水具有盐度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