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12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0篇
  1975年   9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西沙群岛蟹类的种类组成中,栖息于潮间带的种类与栖息于浅海区的种类有很大的不同。梭子蟹科(Portunidae)是潮下带浅海区最为常见的类群之一。它们大都生活在礁盘的浅水中,常潜伏于珊瑚礁缝隙中或礁块下。梭子蟹科中的大部份种类,特别是Portunus,Thalamita与Charybdis三个属的所有种类,均可食。但迄今在西沙群岛所采到的标本,多系Portunus与Thalamita两属中的中、小型种类,真正具有经济价值的大型食用种类尚未发现。本篇包括梭子蟹科15种,其中包括1新种,有5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92.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6-1958年和1975年在我国西沙群岛采集的标本写成。共有标本70个,经鉴定为9种,分隶于5属。其中有四种为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93.
鼓虾Alpheus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浅海,以印度-西太平洋区的种类最为丰富。这类虾体型不大(有的种体长还不到10毫米,最大的也不超过100毫米),多为穴居或与其他无脊椎动物共栖,在潮间带或潮下带的泥沙底、碎石下、珊瑚礁的洞穴、海藻管内、某些海绵动物和腔肠动物的体内或体外,都可以找到它们。特别在珊瑚礁环境中,鼓虾不仅种类多,而且数量常常较大,是珊瑚礁生物群落的主要成员,因此成为珊瑚礁生态研究者特别注意的一个类群。 鼓虾及其近缘类群,如假鼓虾属Synalpheus,第一对步足特化成独特的螯足,左右一大一小,构造不同。大螯两指有特殊的发声结构,两指骤然合拢时,可动指上的突起打入不动指的臼窝,射出一股强劲的水流,同时发出响亮的爆音,是有力的御敌武器。它们大量成群时发出的声响此起彼落,形成相当强的噪声,能干扰水下通讯、声制导武器和潜艇的侦察等活动,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类虾的发声习性和所发声响的性质,引起了海洋生物学和水声学工作者的重视和研究。 体型较大的鼓虾,有些种在浅海的近岸区形成较密集的群体,如我国北方海区的鲜明鼓虾Alpheus heterocarpus (Yu),日本鼓虾A. japonicus Miers,南方海区的特异鼓虾A. distinguendus de Man 等种,成为沿岸渔业的捕捞对象,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水产工作者也希望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点和资源情况。因此,对鼓虾的分类、分布和生态进行研究,无论在海洋生物学或渔业资源开发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 我国西沙群岛鼓虾的种类相当丰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搜集了大量资料标本,正在整理研究。本文是根据南海海洋研究所1974和1975年两次西沙群岛调查所采集的标本写成,共描记18种和亚种,其中发现1新种,有14种为我国近海的新记录。这次采集的标本中数量最多的是细角鼓虾A. parvirostris Dana,其次是珊瑚鼓虾A. lottini Guerin、突脊鼓虾A. diadema Dana、珠脊鼓虫虾A. seurati Coutiere和牛头鼓虾A. bucephalus Coutiere 等。 另外的调查材料表明,我国南部海区鼓虾的种类很多,远远超过本文报道的数目,其研究结果将另行报道。  相似文献   
94.
本文在琛航岛碳酸盐沉积物样品X射线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分析结果做了认真总结,分析和对比,得出了较有价值的规律,为现代生物礁相碳酸盐沉积作用,地层划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95.
96.
西沙群岛红藻的研究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继续报告我国西沙群岛产的九种红藻,其中,缠结拟石花Gelidiopsis intricate (Ag.) Vickers、全缘隐蜘藻 Cryptarachne okamurai ( Yamada et Segawa) Zhang et Xia,comb.nov.和柔毛绒线藻Dasya mollis Harvey等三种及紫杉状海门冬的孢子体世代Falkenbergia hillebrandii ( Bornet) Falkenberg均为我国新记录,小隐丝藻Cryptonemia parva sp.nov.为一新种,柔毛绒线藻的精子囊托为首次记述。 所有研究标本,包括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97.
扇蟹科Xanthidae在西沙群岛蟹类区系组成中占绝对优势,约占总种数的50%以上,其中以中、小型的个体居多。它们生活于潮间带的珊瑚礁中,多数具有美丽的颜色。其中有的种含有毒素,不能食用,如花纹爱洁蟹Atergatis floridius (Linnaeus)、铜铸熟若蟹Zosimus aeneus (Linnaeus)及颗粒扁足蟹Platypodia granulosa (Ruppell)等;经研究证实,所含蟹毒是一种麻痹毒素paralytic toxin,食后会引起四肢麻木,昏迷,严重者导致死亡(Hashimato et al.1967; Inque et al.1968)。本篇记述扇蟹科蟹类40种,隶于24属,其中31种为我国新记录(文中种名后具有*号者);有两种系采自中沙群岛,在此一并报道。  相似文献   
98.
西沙群岛软体动物前鳃类名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西沙群岛的软体动物种类极为丰富,大多数属于和珊瑚礁有密切联系的热带种。其中有不少是可以利用的经济种,例如鲍鱼、马蹄螺、冠螺、宝贝、砗磲、砗蚝、珍珠贝等等。它们的肉可供食用,贝壳也可以作为贝雕面或其他艺术品的材料。但是以往除熊大仁有过一篇报道,共记载了40种以外,仅有一些零星记录,很少有人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西沙群岛调查队曾于1956-1958年三次到这些岛屿进行调查1),获得了不少软体动物标本,本文即根据这些材料,先就其中的腹足类前鳃亚纲,进行整理鉴定写成。总共包括262种,分隶于43科,95属。此外还有一些种类,因标本少、不完整或因资料缺乏暂时未能鉴定,拟留待以后在专题研究中陆续补充。根据我们二十多年来在我国沿海搜集的大量软体动物资料,在名录中对每一种在我国沿海发现的分布点作了记录。 根据我国西沙群岛前鳃类的种类组成分析,它与邻近的马来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区系性质较接近,同属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的印度-马来亚区。就这些种类在我国沿海分布的情况而论,在262种中,有尖角马蹄螺(Trochus conus Gmelin)、坚星螺(Astralium petrosum Martyn)、带鬘螺(Phalium bandatum Gmelin)、华贵竖琴螺(Harpa nobilis R?ding)、黄斑笋螺(Terebra chlorata Lamarck)等44种仅见于我国西沙群岛;有耳鲍(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大马蹄螺(Trochus niloticus maximus Philippi)、蜘蛛螺(Lambis lambis Linnaeus)、虎斑宝贝(Cypraea tigris Linnaeus)、延管螺(Magilus antiquus Montfort)、地纹芋螺(Conus geographus Linnaeus)等147种向北分布到海南岛;有带蝾螺(Turbo petholatus Linnaeus)、瘤平顶蜘蛛螺(Lambis truncata sebae Kiener)、龟甲贝(Chlypypraea testudinaria Linnaeus)、法螺(Charonia tritonis Linnaeus)、笔螺(Mitra mitra Linnaeus)等194种也分布到台湾省:有塔形扭柱螺(Tectus pyramis Born)、肋蜒螺(Nerita costata Gmelin)、梨形乳玉螺(Polynices pyriformis Recluz)、卵黄宝贝(Cypraeas vitellus Linnaeus)、彩榧螺(Oliva ispidula Linnaeus)、织锦芋螺(Conus textile Linnaeus)等33种分布到广西、广东沿岸;仅有中华楯?(Scutus sinensis Blaiville)、星状帽贝(Putella stellaeformis Reeve)、齿隐螺(Clanculus deuticulatus Gray)、渔舟蜒螺(Nerita albicilla Linnaeus)、中华蟹守螺(Cerithium sinense Gmelin)、阿拉伯绶贝(Mauritia arabica Linnaeus)、珠母核果螺(Drupa margariticola Broderip)等7种向北可分布到福建省沿海的东山和平潭附近。根据这个分布资料,可以看出我国西沙群岛前鳃类种类区系与台湾省和海南岛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
本文继前文[2]之后继续报道了产于我国西沙群岛的四种珊瑚藻科藻类,其中除端胞片壳藻Fosliella farinosa外,其它三种即中叶藻Mesophyllum mesomorphum,小石孔藻Lithoporella melobesioides和三叉新角石藻Neogoniolithon trichotomum,在我国海区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0.
西沙群岛西琛1井碳酸盐岩白云石化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沙群岛西琛1井碳酸盐岩地层可分为3个白云岩层和4个石灰岩层。白云岩层白云石矿物体积分数为91.1%~100%,其他矿物小于8.9%,以泥晶为主,分布在岩石的骨架颗粒和孔隙充填物等各种结构组分中。白云岩δ13C为0.80‰~3.16‰,平均为2.24‰;1δ8O为0.56‰~5.23‰,平均为2.56‰。这些特征反映了白云石化作用发生在准同生超浓缩卤水条件下,古盐度为36.88%,古温度为1.07℃。石灰岩层白云石矿物体积分数多在25%以下,以亮晶为主,在孔隙或裂缝发育部位富集,而坚硬的骨架部位几乎没有白云石。白云石流体包体的均一温度为102.5~296℃,平均为156.3℃;盐度为0.55%~6.25%,平均为3.75%;密度为0.95~0.99 g/cm3,平均为0.97 g/cm3;压力为20.65~42.65 MPa,平均为33.65 MPa。这些特征反映了白云石化作用可能与成岩期后热水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