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0篇
  免费   436篇
  国内免费   447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676篇
地质学   958篇
海洋学   415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4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贺兰山岩画、云冈石窟等中常见的硅质胶结砂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温变速率冻融后岩样进行称重、超声波测试和单轴压缩试验,探究了冻融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随冻融温变速率的变化规律;根据冻融后岩石受载过程中的声发射和微震特征,揭示了温变速率对冻融后岩石内部不同尺度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随着温变速率增加,岩样冻融后的微裂纹增多,颗粒间联结强度减弱,峰值强度、弹性模量降低,破坏应变及损伤参量De、Dv增大;(2)冻融岩石受载过程中,微裂纹具有“初始压密―扩展孕育―急速扩展”的演化特征,宏观裂纹演化过程可分为“匀速扩展-急速扩展”两个阶段,其中宏观裂纹的急速扩展阶段还呈现出“孕育-扩展-再孕育-再扩展”的波浪式发展特点;温变速率越大,冻融后岩石受载过程中的微裂纹、宏观裂纹扩展越快,且更易于进入急速扩展阶段;当温变速率增大到一定数值后,微裂纹、宏观裂纹从加载开始即以较高速率扩展,直至岩样破坏;(3)微裂纹孕育阶段和加载全过程的声发射振铃相对增长速率,以及宏观裂纹匀速扩展阶段的相对时长、微震振铃相对增长速率均与损伤参量De、Dv具有较好的拟合关系,能够反映冻融循环对岩石的初始损伤作用;(4)冻胀力随温变速率增加而增大,导致不同温变速率冻融后岩样的初始损伤不同,这是引起冻融后岩石受载过程中裂纹扩展、声震特性出现显著差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2.
深海水合物赋存于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环境下,降压开采时降压速率对分解产气速率和储层变形特性影响显著。利用浙江大学自主研发的水合物降压开采试验装置,通过伺服控制降压速率,初步开展了水合物储层模型降压开采试验,研究了储层温度场、孔压场、产气量等的响应特性,探讨了降压速率对产气效率和储层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水合物竖井降压开采时,开采井周围储层温度率先下降,分解域由井周逐步向周围发展。适当提高降压速率能够提高储层开采效率,但降压速率过快时易导致水合物重生成,反而不利于水合物高效持续稳定开采,开采时应选择合理的降压速率以达到最优产气效率。开采过程中根据储层孔隙与外界连通程度,储层孔隙状态可分为完全封闭型、局部封闭型和开放型3种类型。储层开采试验完成后,浅层土体出现 3 种不同变形特征的区域:I 区为井周土层,呈漏斗型下陷;II 区土层平坦,无明显扰动痕迹;III 区为边界土层,该处水气产出受阻导致部分气体向上迁移引起土丘状隆起带出现。这些变形特征与气体在储层中的迁移路径和运移模式相关。通过相似性分析,给出了模型与原型分解时间和产气量等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3.
李新明  贾亚垒  王志留  尹松 《岩土力学》2022,43(12):3327-3334
为研究应变速率对原状膨胀土力学性状的影响,通过GDS三轴试验系统进行了不同速率和围压下的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分析了应力−应变曲线、孔隙水压力、剪切强度以及破坏模式随应变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应变速率下,膨胀土应力−应变曲线均呈应变硬化型。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不排水剪切强度单调递增,引入应变速率参数ρ0.9后发现,不排水强度增长率为14.3%~23.2%,平均值为18.4%。低围压下,应变速率对孔隙水压力影响较小,随着围压的增大,孔隙水压力的发展趋势由软化型转变为硬化型,孔隙水压力峰值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原状膨胀土应变速率效应与其多裂隙性密切相关,破坏形式表现为小应变速率下主剪切带与次剪切带共存,大应变速率下仅有主剪切带,裂隙或多剪切带的出现强化了膨胀土强度的应变速率效应。  相似文献   
94.
詹诚  卢绍平  方鹏高 《地学前缘》2022,29(4):307-318
南海的形成演化受控于印-澳、欧亚以及太平洋板块的相互运动,为研究汇聚背景下板块碰撞及其远程效应提供重要窗口。为了揭示该汇聚背景下的多幕裂陷过程,本文选取地质信息丰富的整个珠江口盆地为典型区,利用三条高精度地震剖面,对盆地各地质单元进行断层活动速率和构造沉降速率的定量计算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盆地裂陷期东部、中部和西部主要控凹断层的平均活动速率分别为96 m/Ma、223 m/Ma和124 m/Ma,且其平均沉降速率依次为8.5 m/Ma、34 m/Ma和12.7 m/Ma,盆地整体呈现中部裂陷作用最强,其后向西部和东部逐渐减弱的特征。本文认为这与先存断裂以及初始地壳厚度有关:盆地东部和中部存在NE向先存断裂,并且东部先存断裂更加活跃,因此在新生代拉伸应力下东部更易表现为裂陷作用最强的区域,其次为中部和西部;而受前新生代时期俯冲作用的影响,岩浆的底垫作用引起盆地东部地壳增厚,东部裂陷作用强度急剧降低,造成裂陷作用强度的东西差异。此外,盆地南段凹陷裂陷期的断层活动和沉降速率发生激增,裂陷作用存在向南迁移的现象。本文推测在深度相关的伸展模式的影响下,南段凹陷地壳温度升高,强度减弱,因而在伸展应力下发生快速的拉伸减薄,导致裂陷中心向南迁移及岩浆物质上涌。同时,侵入的岩浆物质导致高角度正断层转换成低角度正断层,进一步促进裂陷中心向南迁移。  相似文献   
95.
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获取了白垩纪陆相沉积资料, 其中连续、多参数、高分辨率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为研究松辽盆地地层的沉积速率变化规律提供了机会。本文利用GR、Th、K、Th/K多种测井数据, 采用天文旋回的方法来计算松科二井登娄库组地层的沉积速率, 并探讨影响地层沉积的主控因素。多种测井数据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了登娄库组地层记录着米兰科维奇旋回信息, 这说明登娄库组沉积过程受天文轨道驱动力影响。Th测井数据对天文旋回信息的敏感性强, 综合考虑多种测井数据的测试结果获得了连续、相对准确的地层沉积速率。登娄库组地层沉积速率从下往上整体呈现为由高到低的趋势。 登二段至登三段时期地层沉积主要受盆地断陷活动控制, 地层整体具有高沉积速率特征, 最高达到 16.2 cm/ka。随后至登四段时期由于断陷活动逐渐减弱, 盆地向区域坳陷的构造格局转化, 登四段整体具有沉积速率较低的特征, 最低为5.9 cm/ka。该研究建立了松科二井登娄库组地层连续的沉积速率剖面, 为揭示松辽盆地由断陷活动过渡到坳陷活动的地质规律提供了测井证据。  相似文献   
96.
位于西秦岭西段的光盖山-迭山断裂带是由3条近平行的断裂所组成,其中坪定-化马断裂是该断裂带的主断层.坪定-化马断裂以宕昌岷江为界分为东、西两段,西段的新活动性明显强于东段.断裂西段线性特征明显,可见清晰的断层崖,不同期次的洪积扇上均有断层陡坎发育,晚第四纪以来有过明显的活动,最新一次活动的离逝时间约为1kaB.P.左右.通过对断错地貌研究得到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49±0.08 ~1.15±0.28mm/a,左旋滑动速率为0.51±0.13mm/a.而断裂东段由多条斜交或近于平行的断裂所组成,活动性明显减弱,没有发现最新活动的证据.在地貌上多表现为线性沟谷,向东逐渐被褶皱所替代,从基岩断面及相关地貌特征来看断裂活动性质主要表现为逆冲兼具左旋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97.
氮沉降和降水格局改变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关键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依托内蒙古乌拉特荒漠草原研究站的全球变化实验平台,研究了氮添加和增减雨(+50%、-50%)及其交互作用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和植被特征的影响,分析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与植被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短期氮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和植被特征没有显著影响(P > 0.05);(2)降水格局改变显著影响荒漠植物群落光合速率(P < 0.05),减雨50%显著降低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和优势种植物高度(P < 0.05),而降水增加50%没有改变群落光合速率和植被特征,降水改变下的土壤水分能很好地解释群落光合速率;(3)氮添加和增加降水的交互效应显著提高了群落的光合速率和优势种植物高度(P < 0.05),而减少降水与氮添加没有显著影响;(4)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盖度、优势种盖度、优势种平均高度与群落的光合速率呈现出指数增加关系,解释率为40%~58%。干旱极大地抑制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而氮沉降则依赖于降水增加来提高群落的光合速率,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光合速率与水肥处理下的植物生长特征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几种大型珍珠贝人工苗网箱式中间培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网箱式和传统式2种方法,在3个不同类型的海区(内湾性的陵水县黎安港、半开放性的雷州市流沙港、开放性的三亚市六道湾),进行几种大型珍珠贝人工苗的中间培育.经90d的中间培育后,结果表明:网箱式培育与传统式培育相比较,几种珍珠贝的生长速率和成活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壳高生长速率的增幅分别为:珠母贝18.9%、18.2%、19.9%;大珠母贝22.8%、20.6%、23.5%;企鹅珍珠贝21.8%、20.7%、21.7%;均为差异显著(P<0.05)或差异极显著(P<0.01).成活率的增幅分别为:珠母贝175.0%、147.9%、133.9%;大珠母贝172.8%、159.0%、127.4%;企鹅珍珠贝122.5%、118.2%、102.2%,均为差异显著(P<0.05)或差异极显著(P< 0.01).  相似文献   
99.
分别在室内培养箱、海滨室外跑道池和不同自然海区,通过一次性和半连续添加营养、以及检测海区水质和藻体生长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浓度、温度和氮磷比条件下,长心卡帕藻氮吸收速率的变化和氮吸收速率随时间变化,以及栽培该藻的环境生态贡献。小型实验、中试放大和海区规模栽培结果表明:(1)在10—50μmol/L范围内,该藻吸收氮速率随氮浓度增加而增大;(2)当氮浓度一定时,氮磷比在1—50范围内对该藻吸收氮速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3)温度对该藻吸收氮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温度在28℃时氮的吸收速率最高;(4)尽管一次性添加营养实验中长心卡帕藻吸收氮速率随时间变化表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但是进一步的半连续添加营养实验证实,导致吸收速率下降系底物氮浓度限制,而不是藻本身吸收能力下降,结果还显示卡帕藻具有连续吸收同化无机氮能力;在自然光温度变化和不受底物浓度限制条件下,该藻藻体去除无机氮效率最大维持在0.3μmol/(gFW·h);(5)海南陵水黎安海湾水质数据显示,栽培该藻去除海水富营养化和净化水质作用显著,其去除海水富营养化的年贡献为33t氮素。  相似文献   
100.
《海洋世界》2008,(10):7-7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永久冻土层是一个巨大的碳储存库,其碳储存量是大气中碳含量的二倍多。最近。一个由二十几位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研究发现:永久冻土层将给全球气候带来巨大变化,变化的速率取决于它的融化速率。永久冻土层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的降解速率非常慢。但是,当永久冻土层融化时,其中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