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52篇
地质学   658篇
海洋学   67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太湖流域东沈、西沈近百年汞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太湖流域的东沈、西沈沉积岩芯中(Hg)等金属元素的分析,研究了Hg的富集特征;在精确定年的基础上,计算了近百年来Hg的累积通量、人类活动导致的增量及累积通量变化,揭示了人类活动与降水等自然因素对东沈、西沈沉积物中Hg含量变化的贡献量.结果表明,近百年来,东、讥、西沈沉积物中Hg浓度呈持续上升趋势,人为贡献量占到沉积物中Hg浓度的2/3左右.20世纪早期,沉积物中Hg浓度的增加主要与邻近地区城市发展、化石燃料使用和西方工业革命导致的全球Hg的释放通量增加有关;20世纪30年代以来,沉积物中Hg的人为贡献量随着流域工业规模阶段性的变化而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沉积物中Hg的人为污染程度最高;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流域内重污染工业规模的压缩,沉积物中Hg的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02.
贵州西南部滥木厂式铊(汞)矿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陈代演  邹振西 《贵州地质》2000,17(4):236-241
本文扼要总结了作者10余年来对贵州西南滥木厂式铊()矿床的研究成果,依据地层岩相,控矿构造、主要矿物组合,铊矿石类型、微量元素、氢氧硫同位素、赋矿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分布特点等方面的资料,讨论了滥木厂式铊()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归纳出一个两期四阶段模式,在总结该类型铊()矿床找矿条件和找矿标志的基础上,指出了该类型矿床的找矿远景及主攻方向,并对滥木厂铊矿床成为大型乃至超大型铊矿  相似文献   
903.
降水是影响壤中气测量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雨或透雨过后,壤中气含量急剧降低,甚至使异常消失 ;降水量较小,有时会使壤中气含量显著浓集。  相似文献   
904.
张忠  张宝贵等 《中国地球化学学报》2000,19(1):45-51,T002,T003
Thallium(Tl)is dispersed element and it seldom occurs in the form of independent minerals.So the element is hard to form any independent deposit.The world annual production of Tl is about 13 ton.most of which is recovered as by-product from non-ferrous metal metallurgical products.Reported in this paper is the only large-sized independent tl deposit in the world,of which the tl ores can be mined,ore-dressed and smelted independently.Bio-enrichment and hydrothermal reworking are the two important metallogenic mechanisms of this Tl deposit.This paper will give a discussion to the Lanmuchang Tl deposit in the following respects including its geolgical characteristics,element association of Tl,Hg,As and Au and W,sulfur isotopic composition.involvement of hallogens in metallogenesis and the metallogenic models.  相似文献   
905.
样品经盐酸、硝酸溶解,添加硫脲和抗坏血酸预还原砷,以5%盐酸为载流,2%硼氢化钾,0.5%氢氧化钠溶液为还原剂,在氢化物发生器中,砷与硼氢化钾、盐酸反应生成砷化氢,则成为蒸气,用氩气导入石英炉原子化其中原子化,以空心阴极灯为激发光源,于原子荧光光谱仪上测量砷和的荧光强度。砷的标准偏差为0.11%;的标准偏差为1.26%,结果准确度较好,方法前处理快速,试剂消耗少,过程简单。  相似文献   
906.
龚永俭  陈嵩  程立康  李越  马丽丽 《地震研究》2012,(3):406-409,442
对观测室环境和观测时间改变对水观测数据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详细介绍了一次水测值异常的核实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观测环境及观测时间的改变不会对水观测结果产生明显影响;(2)由于观测室内会残存蒸汽,应将观测室随时保持通风状态以降低观测室残存蒸气对水测值的影响;(3)要加强对试剂、观测室空气中含量的监测,避免外界条件变化对水观测结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7.
林建奇 《岩矿测试》2021,(4):512-521
岩石中的痕量检测往往因内部晶胞结构复杂,使得热水浴酸解提取不彻底、挥发损失以及接触污染等引起结果偏差和不稳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研制的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仪和固体进样-冷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岩石中的痕量,以探索最佳检测方案。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分析中,优化的实验条件为:以80%王水溶液对样品沸水浴提取50min,灯电流30mA,负高压280V,载气流速600mL/min,屏蔽气流速1000mL/min。测定痕量浓度范围为0.05~2μ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取样量为0.2g下方法检出限为0.285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7.3%~15.3%。固体进样-冷原子吸收法光谱分析中,避免了化学消解处理直接进样测定,主要实验条件为:载气流速180mL/min,裂解程序700℃保持60s。测定痕量浓度范围为0.05~5ng,线性相关系数r0.999,取样量为0.1g下方法检出限为0.046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1.3%~4.2%。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固体进样-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操作性、检出限以及稳定性均优于双通道-原子荧光光谱法,更适用于岩石中的痕量测定。  相似文献   
908.
为了核实赤峰1号井2014年初气异常现象,安装ATG-6138M测仪与原DFG-B测仪进行对比观测。ATG-6138M测仪观测到赤峰1号井房内空气浓度明显高于井孔内逸出浓度,表明观测井房可能存在污染问题。两台仪器同步观测井孔内逸出气浓度结果表明,ATG-6138M测仪测试结果稳定,动态清晰,而DFG-B测仪观测误差较大。对比DFG-B测仪与ATG-6138M测仪校准结果认为,DFG-B测仪已不能正常观测浓度的变化,存在捕管老化等仪器问题。综合分析表明,赤峰1号井DFG-B测仪存在环境污染和仪器老化等因素,且集气装置不符合地震行业标准技术要求,2014年初出现的气浓度异常信度不高,不能作为与地震孕育有关的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909.
煤的孔隙结构复杂,难以用传统的欧氏几何理论描述其复杂性,而分形理论可定量表征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通过对渭北煤田韩城矿区10个煤样进行的压实验,采用热力学分形模型,获得了煤的渗流孔的分形维数,定量表征了煤的孔隙特征,并探讨了分形维数与渗透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对于同等变质程度的煤来说,煤中吸附孔越多,孔隙分形维数越大;煤孔隙分形维数与渗透性呈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煤的渗流孔分形维数可作为煤储层渗透性评价的定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10.
刘琦  卢耀如  张凤娥  齐继祥  张胜 《岩土力学》2010,31(Z2):149-154
通过扫描电镜和压试验,对不同温度和动水压力条件下,CO2水溶液溶蚀前后的灰岩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定性分析并探讨溶蚀作用的微观机制。首先,灰岩的溶蚀作用受岩性和结构控制,相同条件下微晶灰岩溶蚀速度和溶蚀量比鲕粒灰岩小;其次,温度和动水压力的影响较显著,动水压力高使得岩样表面的孔隙、裂隙增多并加深,析出的晶体大小悬殊,多为不规则的他形,温度升高会加剧溶蚀和结晶作用,使结晶体粗大且晶形完好。另外,灰岩在发生表面溶蚀的同时还发生孔隙结构特征改变,孔隙结构变得不均匀、不连续化,产生次生孔隙和次生矿物,受动水压力影响,灰岩的渗透性降低,结构面的连接会弱化。这些微观溶蚀特征也很好地记载了溶蚀作用过程中的信息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