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521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21.
西准噶尔别鲁阿嘎希地区广泛发育富镁闪长质小岩体和岩墙。对岩墙全岩样品的Ar-Ar测年获得了292±3Ma的坪年龄,显示其主要形成于早二叠世。这些小岩体和岩墙均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宽的SiO2(51.9%~62.6%)、高的MgO(Mg#>60)、Cr(45.8×10-6~539×10-6)、Ni(17.2×10-6~197×10-6)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 K、Rb、Ba、Th和U)、亏损高强场元素(如Nb、Ta、Ti),富集LREE,亏损HREE。这些特征类似于日本中新世Setouchi火山岩带中的赞岐岩。这些岩体/岩墙很可能是在俯冲过程中,经洋壳板片的脱水形成流体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而成。这表明,西准噶尔别鲁阿嘎希地区早二叠世为岛弧环境。而富镁闪长岩的形成过程也有利于铜-金矿床的形成,显示该区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922.
安庆铜铁矿床是产于长江中下游铜(金)、铁成矿带内安庆-贵池矿集区中的一典型矽卡岩矿床,矿体赋存于下三叠统南陵湖组大理岩与月山闪长岩体之间的接触带上。典型剖面系统取样分析显示,矿体与围岩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矿物组合分带与岩石化学分带特征,即靠近大理岩带发育致密块状磁铁矿矿石与团块状矽卡岩型矿石,远离大理岩带发育浸染状矽卡岩型矿石,靠近闪长岩带发育透辉石矽卡岩。从大理岩到磁铁矿体, Fe2O3T含量显著增加,之后随着靠近闪长岩体,其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而CaO显示了与Fe2O3T相反的成分变异特征。矿物与全岩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致密块状磁铁矿矿石及团块状矽卡岩型矿石均具有岩浆成因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而浸染状矽卡岩型矿石显示了交代成因的稀土元素配分特征。矿体地质、矿相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矽卡岩成矿经历了矿浆贯入期与热液成矿期,前者包括氧化物阶段和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后者包括进化交代阶段、早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晚退化蚀变阶段。结合已有的区域岩浆岩成岩机制研究成果,认为安庆铜铁矿床应是矿浆贯入与接触交代复合成因的矽卡岩型矿床,由于高位岩浆房中岩浆不混溶作用形成的富Fe熔浆是该矿床中成矿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23.
云南省中甸红牛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中甸红牛铜矿床位于三叠纪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弧,是云南三江地区新探明的铜矿床之一,目前探明铜金属资源量已达中型以上规模。本文通过详细的矿体特征、蚀变分带、矿化分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红牛矿床围岩蚀变及矿化分带在垂向和水平方向都具有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特征,矽卡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受大理岩、石英二长斑岩化学组成的影响,矿床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推断深部的斑岩体可能有巨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24.
1会议概况和会议主题由非洲地质公园网络(AGN)、非洲女地质工作者协会(AAWG)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驻开罗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一届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于2011年11月20—29日在摩洛哥西北部滨临大西洋的埃尔加迪达召开。来自五大洲39个国家和国际、区域组织的代表100余人参加了大会。AAWG主席、AGN负责人、摩洛哥杜卡里大学Ezzoura Errami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应UNESCO  相似文献   
925.
粤北长江岩体的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棉花坑矿区,通过钻孔采集深部长江岩体不同结构的花岗岩,并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Nd-Sr同位素测试。通过分析和对比,长江岩体与浅部印支期油洞岩体接触的细不等粒、深部的中粒和更深部的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具有相近的形成年龄、相同的矿物组成和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应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长江岩体的主量元素组成以富硅、富碱、钾大于钠为特征;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明显亏损Ba、Sr、P、Ti和轻微亏损Nb、Ta为特征;稀土总量偏低且变化明显,配分模式呈轻稀土略富集型,Eu明显亏损;(87Sr/86Sr)i值较高(平均为0.71066),εNd(t) 值低(平均为-10.1),Nd模式年龄古老(平均为1.77Ga),源区成分以砂质岩为主。上述特征表明,长江岩体是在伸展的构造背景下由古元古代地壳组分熔融形成,属于壳源型花岗岩范畴。  相似文献   
926.
粤北棉花坑铀矿床蚀变花岗岩副矿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对采自棉花坑铀矿床特富矿体蚀变花岗岩中的副矿物,特别是富铀副矿物进行研究。蚀变花岗岩中的副矿物有锆石、直氟碳钙铈矿、铀石-钍石、磷灰石、磷钇矿、褐帘石等,其中主要富铀副矿物有铀石-钍石、磷钇矿、独居石。研究表明,热液作用能使副矿物的晶体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甚至形成新的矿物,同时使富铀副矿物释放大量的铀进入成矿流体,如磷钇矿蚀变为磷灰石、铀钍石蚀变为铅钍石、独居石可蚀变为直氟碳钙铈矿等;磷灰石、锆石、褐帘石等副矿物铀含量较低,而且在蚀变过程中,它们保持相对稳定,且晶形完好,释放的铀量少;部分蚀变锆石出现相反情况,其铀含量不降反升。研究还表明,富铀副矿物受热液作用越强,即距热液活动中心越近,铀含量的降低越明显,释放的铀就越多,从而为铀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铀源。  相似文献   
927.
凤太矿集区位于秦岭泥盆系铅锌等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铅锌矿床主要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和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之间的硅质岩中。对区内三个典型铅锌矿床中S、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铅硐山、八方山、银母寺3个铅锌矿床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较小,均不超过10‰。区内硫化物的δ34S值总体变化于4.3‰~13.2‰,指示S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的还原作用。3个矿床矿石矿物的Pb同位素中206 Pb/204 Pb变化于17.775~18.180,207Pb/204Pb变化于15.457~15.805,208Pb/204Pb变化于37.977~38.670。各个矿床之间Pb同位素组成均有较大的重叠,暗示3个铅锌矿床具有相似的铅源。通过Pb同位素构造模式图解以及Δβ-Δγ分类图解分析表明,矿石铅来源于早古生代中期到末期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以及晚古生代扬子板块、秦岭微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的历程中。  相似文献   
928.
珠江组是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的主要产层,LH-3井23.8~18.5 Ma的下珠江组的取心段,包括浅海陆源碎屑岩,碳酸盐以及碎屑岩-碳酸盐混积岩,呈现一套硬石膏-褐铁矿-高岭石-白云石的矿物序列,且这套矿物序列在该井附近的同时代地层中也有发育,但完整程度有别。通过对这些矿物物质来源、形成原因以及形成时间的探讨,认为它们形成于沉积时期或者同生成岩阶段或准同生沉积期,均反映了氧化甚至暴露的沉积环境。同时也能提供气候的湿度方面信息,硬石膏以及白云石的发育反映气候干旱,而褐铁矿以及高岭石发育段反映了气候较潮湿。综合孢粉、同位素资料分析认为,取心段在珠江组下段沉积期的气候经历了炎热干旱-温暖潮湿-炎热干旱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29.
概要介绍了数字水准仪的测量原理,分析了可能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证测量精度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930.
智能导游服务已从传统的单一景区导游发展为城市多景区导游,因此,包含了景区间导游和景区内导游两大部分;表现为更加注重面向散客服务、兼容多移动智能终端以应用程序(App)的方式运行。由于景区间导游和景区内导游往往自成系统,在游客进出景区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系统的切换,且主要采用手动方式完成,尚没有实现城市多景区导游过程的无缝衔接。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本文设计了一个面向城市多景区的无缝导游服务模式,分析了其架构以及工作机制;并着重讨论了城市无缝导游服务的关键技术,如系统间无缝切换的条件,包含判断游客进入、离开景区等;以及导游服务过程无缝衔接的机制,包含导游动态数据结构的设计,游客游览需求、导游过程状态在多导游系统间的传递等。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作为新的导游服务模式,同时为动态集成已有的导游App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