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7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526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28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衰减年背景下的2016年和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阶段性持续性强降雨,分别为2016年6月19日—7月7日(简称2016年段)与1998年6月12—27日(简称1998年第Ⅰ段)、7月17日—8月2日(简称1998年第Ⅱ段),给国家防汛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基于中国大陆2 407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量、NCEP/NCAR逐日大气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了2016年和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持续性强降雨及其大气环流特征异同。结果表明:(1)上述三段持续性强降雨的雨带位置,2016年段最北,1998年第Ⅰ段最南;降雨强度,2016年段与1998年第I段大体相当,强于1998年第Ⅱ段。(2)三段持续性强降雨期间大气环流特征相似之处表现为我国东部沿海附近均有低槽,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和南亚高压相较常年同期其范围偏大、强度偏强,高空西风急流和低空西南急流的强度以及副高南侧偏东气流的水汽输送也均较常年同期偏强。(3)三段持续性强降雨期间大气环流特征的差异是,2016年(1998年)持续性强降雨期间我国东部沿海附近低槽较浅(深),同时副高、南亚高压脊线北侧与西风急流带南侧之间的高空辐散区、低空急流带及辐合切变线的位置、南半球澳大利亚高压位置等也偏北(南),形成的强降雨带位置亦偏北(南);2016年段和1998年第Ⅰ段持续性强降雨期间副高、南亚高压、高空西风急流的强度明显强于1998年第Ⅱ段,形成的降雨强度也更强。  相似文献   
952.
穆穆  王强  段晚锁  姜智娜 《气象学报》2014,72(5):1001-1011
对近年来用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法研究大气与海洋目标观测问题的部分工作进行了总结,主要涉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黑潮路径变异事件以及阻塞事件。通过研究这些事件发生的最优前期征兆(OPR)和最快增长初始误差(OGE),发现这些事件的最优前期征兆和最快增长初始误差分别具有空间的高度相似性及其伴随的局地性特征。理想回报试验表明,如果在ENSO事件和黑潮路径变异事件的最快增长初始误差和最优前期征兆所确定的扰动大值区减小初始场误差,上述事件的预报技巧会大幅度提高;最优前期征兆和最快增长初始误差的空间相似性使得在同一敏感区域增加额外观测,不仅有助于捕捉上述异常事件的前期信号,还可以有效减小初始误差,从而提高对该事件的预报技巧。阻塞事件爆发的最优前期征兆和最快增长初始误差的空间相似性和局地性特征在其目标观测研究中的应用,应该是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53.
针对长江中下游持续性降水的研究多为个例诊断,很少从合成的角度考虑,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89站的1961~201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合成分析的方法,统计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持续性降水事件,并合成分析了其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持续性异常降水事件发生了50次,主要集中在6月和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性异常降水事件平均每2~3年发生一次。厄尔尼诺次年多有持续性异常降水发生;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性异常事件发生时,总伴有环流场的异常调整,低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南北经向风在长江流域交汇,高层上,南亚高压东移,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强的辐散中心,为异常降水提供了重要条件。水汽来源主要是索马里越赤道气流途径暖湿的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我国南海北部,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954.
《气象知识》2014,(4):51-51
越来越多的证据倾向于2014年是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现在带来的典型影响,是北半球冬季的12至来年2月,美国NOAA气候预测中心(CPC)描绘了这种影响在全球的分布,科学家们发现,厄尔尼诺会通过使得能够影响季节气候的平流层突然增暖出现的叮能性增加,而影响到亚洲和欧洲。  相似文献   
955.
华南冬季气温异常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伍红雨  潘蔚娟  王婷 《气象》2014,40(10):1230-1239
利用1951一2012年华南192个测站逐月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月资料、NCC的ENSO监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华南冬季气温异常与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冬季气温对La Nina事件的响应比对E1 Nino事件显著,La Nina事件当年华南冬季气温以偏低为主,极强La Nina事件对应的华南冬季气温显著偏低,而中部型La Nina事件出现过华南冬季气温显著偏高的情况。当La Nina(El Nino)事件为东部型、Nino区海温异常的峰值月份出现在秋冬季,当年华南冬季气温易偏低(高)。从年际尺度上,当La Nina发生时,在对流层低层激发西太平洋异常气旋环流和北风异常,对应对流层中层北太平洋高压、乌拉尔山高压脊和东亚大槽南段均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亚中高纬经向环流明显,冬季风偏强,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华南冬季气温偏冷,反之亦然。El Nino事件对华南冬季气温的影响具有年代际差异。对应华南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的海温变化明显的区域位于北太平洋,而与ENSO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56.
Optimal precursor perturbations of El Nino in the Zebiak-Cane model were explored for three different cost functions. For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stern-Pacific (EP) El Nino and the central-Pacific (CP) El Nino, three cost functions were defined as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 evolutions at prediction time in the whole tropical Pacific, the Nino3 area, and the Nino4 area. For all three cost functions, there were two optimal precursors that developed into El Nino events, called Precursor Ⅰ and Precursor Ⅱ. For Precursor Ⅰ, the SSTA component consisted of an east-west (positive-negative) dipole spanning the entire tropical Pacific basin and the thermocline depth anomaly pattern exhibited a tendency of deepening for the whole of the equatorial Pacific. Precursor Ⅰ can develop into an EP-El Nino event, with the warmest SSTA occurring in the eastern tropical Pacific or into a mixed El Nino event that has features between EP-El Nino and CP-El Nino events. For Precursor Ⅱ, the thermocline deepened anomalously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and the amplitude of deepening wa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of shoaling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Precursor Ⅱ developed into a mixed El Nino event. Both the thermocline depth and wind anomaly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ecursor Ⅰ and Precursor Ⅱ.  相似文献   
957.
2019年夏季山东平均降水量为414.6 mm,较常年偏多3.0%。降水过程较少,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偏多主要是由台风“利奇马”影响所致,如果去除台风降水,夏季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41.8%。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西、偏南,配合欧亚中高纬的“两槽一脊”环流型,是去除台风影响后造成山东夏季降水明显偏少的直接原因;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的厄尔尼诺事件和热带印度洋海面温度的持续偏高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南起到重要作用;北大西洋海面温度三极子持续的正位相与贝加尔湖高压脊偏强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58.
为了改进气象行业标准(国标)推荐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监测指数所涉及的异常数据带有趋势、间隔10年的修订所可能引入的额外周期、指数一致性及气候标准值变动所引起的事件属性、强弱的变化等系列问题,本文基于一个可以消除一阶趋势并舍弃气候标准值的异常计算方法用以构建相关指数.结果表明,该方案所计算的指数与原指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59.
杨冬红  杨德彬 《世界地质》2010,29(4):652-657
潮汐变化引起的大气圈、海洋圈和岩石圈差异旋转的计算结果显示:地球扁率变大时,赤道面的高速气流和洋流产生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由东向西运动,类似赤道东风带;地球扁率变小时,大气和海洋赤道突起减小并向两极流动,在南北纬35°线以上的中高纬度地区,形成两极突起,该计算结果与全球风带分布完全符合。综合分析表明,太阳在赤道面时,赤道东风加强,海洋南北赤道暖流加强;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西风带加强。日、地、月在同一直线上时将增强这一效应。日月大潮引起的大气、海洋和固体地球的差异旋转是日食多次发生在赤道引发拉尼娜事件产生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960.
池再香 《贵州气象》2000,24(5):9-11
分析厄尔诺(反厄尔尼诺)事件与黔东南地区夏半年(4~9月)降水的时空关系,得出厄尔尼诺年的夏半年降水量较常年基本偏少,而反厄尔尼诺年则较常年基本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