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06篇
  免费   4884篇
  国内免费   5347篇
测绘学   2011篇
大气科学   5720篇
地球物理   3547篇
地质学   18774篇
海洋学   2284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2316篇
自然地理   2526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1015篇
  2022年   1264篇
  2021年   1406篇
  2020年   1089篇
  2019年   1421篇
  2018年   984篇
  2017年   974篇
  2016年   1093篇
  2015年   1275篇
  2014年   1963篇
  2013年   1621篇
  2012年   1779篇
  2011年   1829篇
  2010年   1607篇
  2009年   1685篇
  2008年   1701篇
  2007年   1370篇
  2006年   1243篇
  2005年   1266篇
  2004年   1057篇
  2003年   1051篇
  2002年   832篇
  2001年   871篇
  2000年   851篇
  1999年   772篇
  1998年   674篇
  1997年   726篇
  1996年   602篇
  1995年   601篇
  1994年   521篇
  1993年   433篇
  1992年   406篇
  1991年   324篇
  1990年   263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51.
基于双树复小波包变换的地震信号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尝试性地将一种双树复小波包变换方法应用于地震信号分析中 .复小波包变换综合了实小波包变换与连续复小波变换各自的优点 ,不但能提取信号的相位信息 ,而且选取与被分析信号相频特性相匹配的复小波包 ,可以对信号产生更好的“聚焦”作用 .本文描述了一种双树复小波包变换算法 ,并给出了模拟信号及实际地震记录的分析实例 .研究结果表明 ,双树复小波包变换是分析具有非线性相位地震信号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52.
王启东 《安徽地质》2004,14(4):295-297
通过红砂岩及其疏松砂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人工挖孔桩以红砂岩为持力层时,对疏松砂岩的正确评判和利用的方法,以达到确保安全,节约投资,减少工程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3.
发现在最初被认为不活动的北卡斯凯迪亚消减带的深部界面观测到的重复性缓慢滑动事件具有独特的非地震性地震学特征。颤动状的地震信号与用跨越过去6年的地壳运动数据识别出的滑动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关。在滑动事件之间的时段内,颤动活动要么不存在,要么很小。我们称这种颤动和滑动相关现象为幕式颤动和滑动(ETS)。我们认为幕式颤动和滑动的活动可以作为卡斯凯迪亚特大逆冲地震区应力加载的实时指标。  相似文献   
954.
东濮凹陷白庙地区天然气及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庙构造是东濮凹陷南部地区的一个含凝析油的富气构造.在研究油藏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多种地球化学手段研究了气藏中天然气组分、甲烷同位素及惰性气体同位素变化规律、凝析油族组成、饱和烃色谱、色质生物标志物特征,进行了油气源分析,探讨了气藏的形成时间与次序,白庙气藏具有多源、多期、复合成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5.
Liu Jie 《中国地震研究》2004,18(4):406-416
Study of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Kuqa area enables us to infer some possible active faults in basement from the epicentral distribution on different profil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active faults in the basement and surface structures are analyz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dimentary cover and basement in their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genesis are discuss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have been drawn : ( 1 ) the epicentral distribution indicates that, the east Qiulitag and south and north Qiulitag deep faults in the basement correspond to the east and west Qiulitag anticlines, respectively. Moreover, deep faults also exist beneath the Yiqiklik and Yaken anticlines. It indicat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surface structures is controlled by deep structures; (2) A NE-trending strike-slip fault develops along the line from the western termination of Yiqiklik structure to Dongqiu Well 5 and a NW-trending active fault on the western side of Baicbeng. The two active faults across the tectonic strike are the main causes for tectonic segmentation of the Kuqa depression and possibly the cause for the middle segment (Kuqa-Baicheng) of the depression to be more shortened than both its eastern and western terminations; (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dimentary cover and basement in their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depends mainly on the different properties of media between them.The lithospheric strength of the basement in the basin is fairly high, which determines the basement deformation to be mainly of brittle fracture seismic activity. While the strength of sedimentary cover is low, where there exist weak thin layers, such as coal and gyps. Under the effect of strong tectonic compression, the sedimentary rocks may undergo strong viscous or plastic flow deformation; meanwhile, an aseismic detachment may take place along the weak layers.  相似文献   
956.
一次强风暴的垂直环境特征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力强  周小珊  杨森 《气象》2004,30(9):3-8
应用MM 5模式对东北冷涡诱发的 2 0 0 2年 7月 1 2日强风暴进行了数值模拟 ,较成功地模拟出中尺度强对流风暴。发现冷涡后部中层干冷空气绝热下沉是东北冷涡 70 0hPa附近干暖盖形成和维持的重要机制 ,而低层暖湿气流爬升及干暖盖的抑制作用是东北冷涡强对流不稳定能量积累的重要机制。风暴发生前持续的低层西南风到中层西北风的风垂直切变产生的差动平流 ,加剧了层结不稳定 ,而风暴临近风垂直切变方向的快速逆转使热成风不平衡 ,必须通过激发垂直环流以适应其变化 ,对风暴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7.
从一维湍流能量平衡方程出发,回顾了近几十年湍流能量平衡方程中的各项以及Karman常数k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大气边界层湍流能量交换特征的研究概况和热点问题,并对今后发展趋势做了展望。实验研究表明,湍流能量平衡方程中的各项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形式;传统的能量产生和耗散的局地平衡假设存在不足,特别是在不稳定条件下,垂直的湍流输运和压力脉动对湍流能量收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Karman常数与Rossby数和Reynolds数无关,在比较光滑的下垫面上k近似等于040±001。  相似文献   
958.
天津机场地区冻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利用气象常规资料,对天津机场地区1979~2002年出现的3次冻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冻雨发生的天气形势特点和大气垂直结构特征:地面受低压控制,高空处在槽前,有明显的增温现象,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强盛,存在低空急流;850hPa到地面存在逆温层;700~500hPa之间有冰晶层,冰晶层内的温度为-10~-14℃:850hPa附近为暖层,暖层底部的高度在1.0~2.0km左右,暖层的厚度大约为1.0~2.0km,暖层内的温度大约为0~2℃;从地面到1.0~2.0km的高度存在冷层,冷层内温度大约为0~-2℃。以2002年12月13~14日的冻雨天气为代表个例,利用客观分析产品进行诊断分析,总结出冻雨天气预报的着眼点,为冻雨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9.
天津盛夏降水趋势与初夏华北高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初夏(6月)的天气气候演变,预测盛夏(7~8月)的短期气候趋势,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难题。文章揭示了自1958年以来天津盛夏降水趋势与初夏时节临近地区上空的环流特征之间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初夏华北高压强时盛夏天津降水偏少,反之盛夏天津降水偏多,不仅逐年的对应关系显著,而且变化趋势相反,转折时期也一致。初步解释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天津(华北)盛夏多雨和80年代至今天津(华北)少雨的物理原因。以此为主要根据建立了初夏对于盛夏天津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1998~2003年连续6年预报正确。  相似文献   
960.
天山山区近40a年降水变化特征与南、北疆的比较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玉江  何清  喻树龙 《气象科学》2004,24(2):220-226
本文分析了天山山区近40 a来年降水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南疆、北疆进行了比较,所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天山山区在年降水量干湿变化阶段上与北疆的相似性强于南疆。(2)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的同步变化性以北疆为最好,南疆最差,天山山区居中,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的反向变化性,以天山山区为最大,北疆最小,南疆居中。(3)天山山区与南疆从60年代到90年代,年降水均表现出了持续的增加的趋势,北疆年降水从60年代到90年代,除70年代外,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