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4篇
  免费   547篇
  国内免费   1044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991篇
地球物理   212篇
地质学   554篇
海洋学   138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2006年1月18-19日发生在河南省的一次暴雪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暴雪过程中存在干侵入现象。干侵入的发生发展对暴雪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干侵入沿相当位温密集带向下向北传播,引起对流层低层气旋性涡度发展,增强辐合上升运动,导致降水的增强;高层干冷空气向下注入,引起温度场扰动,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逆温层,有利于暴雪天气的发生;高空急流入口区北侧的下沉运动为对流层高层干空气和高位涡的下传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52.
During the Heavy Rainfall Experiment in South China (HUAMEX) of 1998, a record heavy rainfall event occurred in the delta of the Pearl River during the 24 hours from 1200 UTC 8 June to 1200 UTC 9 June, 1998, and a 24-hour precipitation maximum of 574 mm was reported in Hong Kong. In this paper, some meso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heavy rainfall event are studied using data from satellites, Doppler radar, wind profilers, and automatic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collected during HUAMEX.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During this heavy rainfall event, there existed a favorable large-scale environment, that included a front with weak baroclinity in the heavy rain area and with an upward motion branch ahead of the front. (2) Unlike most extratropical or subtropical systems, the closed low in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does not exited. The obvious feature was that a southerly branch trough in the westerlies existed and Hong Kong was located ahead of the trough. (3) The rainfall areas were located in the warm sector ahead of the front, rather than in the frontal zone, which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rainfalls during the pre-rainy season of South China. A southerly warm and moist current contributed to the heavy rainfall formation, including the transportation of rich water vapor and the creation of strong horizontal wind convergence. (4) The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 heavy rainfall in Hong Kong was directly caused by a series of meso β systems rather than a 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 (MCC). These meso β systems moved with the steering current in the lower-mid troposphere, their life cycles were 3-6 hours, and their horizontal sizes were 10-100 km. (5) The disturbances in the lower and mid troposphere, especially that in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were very shallow. However, they are a possible trigger mechanism for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and related heavy rainfalls. Finally, a conceptual model of the heav  相似文献   
953.
李柏  周玉淑  张沛源 《大气科学》2007,31(5):826-838
利用时间尺度密集的长沙、常德、合肥、南昌、南京、武汉和宜昌共7个站的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雷达)观测反演资料、TBB资料、常规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与中尺度MM5模式相结合,以NCEP格点资料作为大尺度背静场,加入12 h间隔的探空、3 h间隔的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及1 h间隔的雷达反演风廓线资料,进行全程四维同化模拟,考察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3年梅雨期间发生在湖南、安徽和江苏的暴雨过程(7月8~9日)的模拟能力。分析表明:除了模拟降水与实况接近以外(雨量和雨区),MM5模式输出的风廓线和从雷达观测反演得到的风廓线结果有很好的相似性,加入雷达反演风廓线资料后对模拟结果有一定改进,为进一步利用模式输出结果研究造成2003年江淮流域暴雨洪涝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和机理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54.
利用日本气象研究厅提供的1980年到1997年共18年3h一次的Tbb资料,计算夏季南中国海Tbb多年候平均值,采用研究多年候平均的Tbb≤-10C低值带的变化特征,来研究夏季南中国海对流活动的季节变化特征,揭示对流什么时候开始影响三亚飞行情报区和三亚飞行情报区哪块区域受对流影响最大.结果表明南海夏季对流在6月2候开始活跃,即三亚飞行情报区东南部对流开始活跃;6月5候、7月6候、8月4候对流活动对三亚飞行情报区东南部影响极大;南海对流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域权重性,对流活动主要在南海东南部海面上,对三亚飞行情报区东南部影响较大;对流强度有明显的月内振荡;对流活动区域呈明显东西向振荡.  相似文献   
955.
该文通过环流背景、天气成因、卫星云图及TBB等值线、雷达回波强度图象和速度图象对2006年-04-09发生在贵阳龙洞堡机场的500hPa阶梯槽引起的2次雷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04∶20的过程是由于500hPa高空槽引导地面冷锋经过贵州中部引起的,16∶30的过程是由于500hPa高空槽引导地面辐合线经过贵州中部引起的,且下午的过程比上午的过程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956.
寿亦萱  许健民 《气象学报》2007,65(2):160-170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与卫星资料相结合的办法,研究了2005年6月10日午后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发生的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大气层结演变特征、下垫面条件以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果表明:此次暴雨(简称“05.6”东北暴雨)是发生在高空槽东移加深过程中的一次对流天气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处于前倾疏散的高空槽槽前,高空辐散,低空辐合,为MCS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动力条件。暴雨发生前对流层低层有西南—东北走向的湿舌,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高空干冷平流与低空的暖湿平流形成的差动平流,造成此处大气的层结不稳定度增强。此外,从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布情况来看,下垫面不均匀加热引起的热力环流是这次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触发机制。研究地面中尺度切变线演变与此次暴雨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关系发现,切变线上对流强弱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在弧形切变线曲率最大处的对流最强,与沙兰河上游暴雨有关的对流云团就出现在这个地区。以上事实表明,地面中尺度切变线可能是此次暴雨发生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而造成切变线上对流发展不均匀的原因可能和切变线走向与环境风场的配置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957.
一次梅雨锋暴雨的数值模拟及位涡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对2005年7月11—12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MM5数值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及客观分析对比表明,MM5基本上成功地再现了这次暴雨过程。对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结果进行诊断分析,发现梅雨锋暴雨期间,暴雨区上空对流层中低层有平行于雨带的位涡(PζV)、湿位涡垂直分量(MζPV1)的正值区以及湿位涡水平分量(ζMPV2)的负值区,而分布在高层相当位温(eθ)线密集带上PζV、ζMPV1正值中心以及ζMPV2负值中心沿该密集带传向低空。干空气侵入在这次暴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对流层高层西风分量下传将高纬高层高位涡干空气带到低纬暴雨区低层,促使对流层低层对流发展,从而产生强降水。  相似文献   
958.
基于对流参数的雷暴潜势预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莹  姚叶青  陈焱  边富昌 《气象》2007,33(1):51-56
为提高雷暴天气的潜势预报能力,在统计分析安徽省雷暴形成天气条件的基础上,利用2003-2004年T213资料,选取与雷暴相关性好的对流参数作为预报因子。并在考虑因子季节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别用判别分析法和指标叠加法制作雷暴潜势预报,结果表明指标叠加法优于判别分析法。最后用指标叠加法试报了2005年3—8月的雷暴,临界成功指数CSJ=69.4%,命中率POD=89.5%,虚假报警率FAR=24.4%,分区预报准确率也较高。另外,试报期间的区域性冰雹、雷雨大风全部命中,可见该方法对冰雹、雷雨大风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59.
吕胜辉 《气象科技》2007,35(2):217-221
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自动观测系统、多普勒雷达等多种资料,对2004年7月23日发生的华北飑线进行了观测分析。分析表明:华北飑线发生在副高西北侧的不稳定区域,产生于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当中,地面冷锋和副高南退以及高空前倾槽的形势,使MCS向东南方向移动过程中发展,加强成为飑线;华北地区中、低层水汽通量的辐合,为此区域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850 hPa和700 hPa低空急流的存在,一方面强劲的西南气流输送的暖湿平流加强了华北地区不稳定层结,另一方面急流附近的强风切变为飑线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60.
一次罕见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流参数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陈晓红  郝莹  周后福  鲁俊 《气象科学》2007,27(3):335-341
2005年6月14夜到15日凌晨受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影响,安徽东部出现罕见的冰雹天气过程。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高空天气图、卫星云图和雷达等资料,分析了环流形势和天气影响系统,计算了相关的强对流天气参数并对能量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试图揭示本次过程的天气系统特征和对流参数物理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大范围风雹强对流天气系统是在东北低涡下,高空前倾槽与地面辐合线有利的大环流背景下,一个MCS影响所致;KI、SI指数对于预示本次强风雹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CAPE、NCAPE、SSI和SHR等参数较好地反映出强风雹天气过程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