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511篇
海洋学   79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1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衡重力异常是地壳均衡状态的标志,地壳均衡状态与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密切相关。文中基于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自由空气异常,采用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DEM)ASTER GDEM 2009和ETOPO1分别作为陆地和海底地形数据,通过基于DEM的严密地形-均衡改正方法计算得到华北断块区5'×5'网格分辨率的Airy均衡重力异常。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区内均衡重力异常与构造特征、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表现出明显的断块差异性;区内均衡重力异常大小主要受新构造运动控制,是地壳表层物质密度横向变化和深部构造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构造运动对均衡重力异常的显著影响说明华北断块区地壳均衡调整尚未完成;华北断块区地震活动和均衡重力异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地震活动在显著的均衡重力异常高值区或低值区周围及正负均衡重力异常区过渡部位分布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952.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   总被引:40,自引:11,他引:29  
龙花楼 《地理研究》2015,34(9):1607-1618
自21世纪初土地利用转型这一研究方向引入中国后,土地利用转型已成为当今学术界和国家行政部门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拓展深化土地利用转型的概念内涵,阐述土地利用转型的理论模式基础上,探讨了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二者之间的互馈机制,进而分析了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指出:决策部门应根据土地利用形态的变化适时调整土地资源管理政策措施,充分考虑目标区域所处的土地利用转型阶段,以增强土地资源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在探讨未来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基础上,强调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及其变化应当成为今后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研究关注的焦点,通过管控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变化来创新土地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及制度,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53.
本文简要介绍基于飞行时间(TOF)技术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PET)的基本原理以及用于TOF-PET探测器模拟常用的Geant4,GATE,DETECT2000等模拟工具包,回顾近年来相关研究,对基于Monte Carlo方法的各种TOF-PET模拟,对影响LSO/LYSO晶体TOF-PET时间分辨的各项因素的模拟进行综述,并对未来TOF-PET模拟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54.
选取韩江中上游地区2016—2022年的Sentinel-1/2卫星星座遥感影像和其他辅助数据,基于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区域尺度的崩岗识别和崩岗影响因子测度。结果表明:1)分类模型的总体精度达到84%,Kappa系数为0.8。其中,崩岗识别的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都超过95%,且其FScore为0.97。2)截至2022年,韩江中上游地区的崩岗侵蚀面积共有435.5 km2,各县(市、区)崩岗侵蚀面积差异明显,年变化趋势不一。其中,五华县崩岗侵蚀面积最多(199.2 km2),其年平均变化率为16.29 km2/a。梅江区崩岗侵蚀面积最少(1.6 km2),其年平均变化率为0.18 km2/a。3)韩江中上游地区崩岗发生概率与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地质类型、人口密度、大气压、降雨量、经向风速、纬向风速和风速等10个因素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在一定的变化范围内,高程、坡度、地质类型、大气压、经向风速、纬向风速和风速对研究区崩岗发生为正向影响,植被覆盖、人口密度和降雨量对崩岗发生为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55.
通过对2012-08-31-09-02西安一次强降水过程的降水量进行自动化连续观测和数据采集,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以双翻斗降水传感器为参照,对无锡、华云、天津生产的三种称重式降水传感器捕获到的降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分钟及小时累计降水量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的最大测量误差均达到技术规格要求;由于设备差异,四种降水传感器在第一次及最后一次捕获到降水的时间上存在约10min时间先后差异。指出各传感器在采集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等方面的差异,为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的应用与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6.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超压顶面附近(现今埋深4400~6200m, 温度105~145℃) 砂岩中广泛出现的碳酸盐胶结作用和次生溶蚀孔隙与超压流体活动关系密切.由于超压封闭和释放引起其顶面附近砂岩中的孔隙压力和水化学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可导致碳酸盐沉淀和易溶矿物溶解过程交替出现.根据腹部地区超压顶面附近深埋砂岩成岩作用、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储集物性、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和烃源岩热演化模拟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 含铁碳酸盐胶结物是主要的胶结成分, 长石类成分的次生溶蚀孔隙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 纵向上深层砂岩碳酸盐胶结物出现15%~30%含量的地层厚度范围约在邻近超压顶面之下100m至之上大于450m, 碳酸盐胶结物出现大于25%含量高值带分布在靠近超压顶面向上的250~300m的地层厚度范围, 超压顶面附近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值的深度范围也是次生溶蚀孔隙(孔隙度10%~20%) 发育带的范围; 因晚白垩世以来深部侏罗纪煤系有机质生烃增压作用, 导致在超压顶面附近砂岩晚成岩作用阶段深部富含碳酸盐的超压流体频繁活动, 所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受到了明显的与深部生烃增压有关的超压热流体和有机脱羧作用的影响; 超压流体多次通过超压顶面排放, 使得超压顶面附近砂岩遭受了多期酸性流体溶蚀作用过程, 形成了次生溶蚀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957.
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总被引:93,自引:15,他引:78  
龙花楼  李裕瑞  刘彦随 《地理学报》2009,64(10):1203-1213
影响空心村形成演化的因素主要涉及经济、自然、社会文化及制度与管理四个方面.基于区域经济社会与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决定差异化的空心村类型这一原理,划分了空心村演化类型及类犁区域.重点揭示了城乡结合部和平原农区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的阶段特征.城乡结合部典型宅心化村庄会在原址上完整演绎着实心化、亚空心化、空心化和再实心化等四个阶段;平原农区的卒心村主要包括外出务工型集中高度空心化、外出务工型分散高度空心化、农业主导型集中低度空心化、农业主导型集中高度空心化等四种类型.一般状态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大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段特点相对应.最后,结合高分辨率航片(0.25m)和人户调查数据,基于平原农区村庄空心化演化的案例研究,剖析了农村空心化演化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58.
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1999-2006年县域统计数据,借助面板数据模型,对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相对活跃因素;城镇化、工业化因素通过比较经济效益对全省粮食生产产生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对全省粮食生产恢复起到积极作用,并且这一支持政策对三大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粮食生产促进效应存在差异,体现在对苏北、低收入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强,而对苏南、相对高收入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弱.鉴于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和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适应此特征的粮食生产发展战略和补贴政策设计需及时响应.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为契机,减少耕地非农占用,优化土地资源城乡配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没,完善和强化粮食补贴机制,有助于促进江苏粮食生产持续发展与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959.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与宏观震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40.7秒,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通过现场调查发现, 玉树地震形成了东西两条地表破裂带——玉树地表破裂带和隆宝滩地表破裂带, 分别沿玉树活动断裂、隆宝滩活动断裂的上盘发育, 两条地表破裂带均呈NW向延伸, 二者之间相距22km。隆宝滩地表破裂带, 总体走向290°, 长21.5km, 呈左旋走滑运动, 左旋走滑位移量约1m。玉树地表破裂带, 总体走向310°, 长度23km, 可进一步分为三段。西段和中段表现为左旋走滑, 东段表现为左旋走滑逆冲运动。最大左旋走滑位移量在郭央烟宋多附近, 达2.4m。根据地震地表破裂的位移量大小和建筑物破坏情况认为, 玉树地震宏观震中在郭央烟宋多附近, 宏观震中坐标为:北纬33°03′11″、东经96°51′26″。   相似文献   
960.
龙翠玲 《中国岩溶》2007,26(1):55-60
选择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区内不同地形部位的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形部位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并对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 1)槽谷森林的物种数S、丰富度指数R 1及物种多样性指数H′最大,分别为76、4. 477和5. 102;其次为漏斗森林,分别为68、4. 059和5. 024;坡地森林的最小,分别为64、3. 110和4. 886。漏斗森林的均匀度指数J 最大,为0. 825,其次为槽谷森林,为0. 816,坡地的相对较小,为0. 814。生态优势度指数λ与均匀度指数相反。( 2)三种地形部位喀斯特森林均以灌木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大,其次为草本和藤本植物,乔木的最小。( 3)多样性指数随地形部位的变异程度草本植物和灌木物种大于乔木和藤本植物物种。喀斯特生境的高度异质性是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