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1篇
  免费   2353篇
  国内免费   3229篇
测绘学   912篇
大气科学   1380篇
地球物理   1828篇
地质学   7127篇
海洋学   2609篇
天文学   201篇
综合类   803篇
自然地理   1463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435篇
  2022年   536篇
  2021年   539篇
  2020年   521篇
  2019年   560篇
  2018年   401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453篇
  2015年   552篇
  2014年   866篇
  2013年   657篇
  2012年   794篇
  2011年   776篇
  2010年   659篇
  2009年   645篇
  2008年   631篇
  2007年   594篇
  2006年   625篇
  2005年   542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413篇
  2002年   425篇
  2001年   392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325篇
  1997年   290篇
  1996年   350篇
  1995年   333篇
  1994年   260篇
  1993年   222篇
  1992年   240篇
  1991年   157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61.
胶东大型黄金矿集区及大规模成矿作用   总被引:38,自引:9,他引:38  
研究表明,胶东矿集区的东界与华北克拉通的东界吻合,金矿以华北克拉通变质岩及其有关的侵入岩为控矿围岩.主成矿期成矿时代为 121.6~122.7 Ma,约在 1个100万年的短时限内.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既来自于控矿围岩-花岗岩和变质岩,又来自于幔源的岩浆岩,特别是与中基性脉岩、偏碱的钙碱性花岗岩的侵入关系密切.胶东大规模成矿的动力学过程受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转折体制制约,是周围板块共同作用下的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962.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近东西向中生代右行走滑构造系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阐述了分布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的近东西向中生代右行走滑构造系统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指出该右行走滑断裂系统由古北口-平泉断裂和密云-喜峰口-锦西断裂两条主干断裂,以及夹于其间的北西向张性断层和张裂脉,北东向压性断层和褶皱等共同组成,近东西向主干断裂具有右行右列“P破裂”结构形式,北西向的张性断层和张裂脉则具有“T破裂”性质,主干断裂与北东向压性断裂和褶皱构成了一幅右行走滑双重构造(strike-slip duplexs)格局,而不是不同期次变形的产物。该走滑断裂系统形成于侏罗纪末一早白垩世初(147-132Ma),由于它恰好构成了位于辽西的走向北东,向南东逆冲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与冀北,冀西北地区北东走向,上盘向北西逆冲的推覆构造的转换和调节部位,所以本文提出了一个右行走滑构造系统的统一构造模式,在该模式中,辽西和冀北,冀西北同时代而运动方向相反的逆冲构造系统分别构成了近东西向右行走滑系统的断盘前缘挤压逆冲构造区,认为惦记山板内造山带总体构造格局的区域构造作用方式是:在总体北西一南东向挤压的一级构造应力场作用下,造山带北部的块体相对于中生代华北地台为主体的块体做向东的右景下,燕山板内造山带可能构成了亚洲东部另一个重要的“挤出构造带”或“逃逸构造域”,这种推测需要得到北部东西向断裂系具有同期左行走滑运动的支持。  相似文献   
963.
从东太平洋中国开辟区南部挑选了4个铁锰结核(地理坐标,北纬7.7533°~8.6866°,西经143.875°~146.937°),每个结核以内部较容易剥离面和密集的铁锰质纹层为界,分成核部、中部和边部3部分,共12个样品做了Ce、Nd同位素组成和REE浓度测定。另外,从相同站位上又选择了3个结核进行了全结核的常量和微量元素浓度测定。常量与微量元素浓度测定结果证明,被研究结核属于早期成岩型。稀土元素图形特征与以前报道不同,从较广泛区域内挑选出的样品,除一个基本上无Ce异常外,其他都显示弱的负Ce异常,平均δCe为0.85。更重要的特征是,被测定的12个样品ε_(Ce)和ε_(Nd)都呈负值,同时,ε_(Nd)值高于其他大洋,它们分别为-0.80~-1.9和-1.4~-4.6,在ε_(Ne)-ε_(Nd)坐标图上位于第Ⅲ象限。根据这些特征,结合洋底地质环境,可能暗示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大洋亏损地幔的成矿物质在太平洋结核中占有绝对优势。结核内部壳层之间的Ce、Nd同位素组成和Ce异常强度的变化,可能说明,在整个结核形成期间,成矿组分的来源曾发生过较大变化,幔源组分的强烈活动出现在结核的形成过程中。  相似文献   
964.
简述了喜马拉雅运动三大变形幕的运动学特征并分析了在楚雄地区的反映。在剥去喜马拉雅运动的改造、把攀西地堑系和滇中海槽复原到建造时的位置后(楚雄盆地视作相对原地的),以“盆”“山”耦合的思路重塑了古特提斯分支洋盆的演化及这些盆地的发育。川滇交界区尽管发生燕山运动,印支期建立起来的“盆”“山”耦合关系直至喜马拉雅运动才脱耦。分析了脱耦的各种表现及第四纪内继承的新构造运动对盆地保存和油气成藏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965.
大气降水、土壤水分和干燥度指数是在经度方向上控制区域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本文运用最新的调查统计资料,对东北农牧交错区降水、土壤潜在蒸散量、干燥度指数及农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水分盈亏量的时间分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研究区内作物生长季期间土壤潜在蒸散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干燥度指数的时空变化情形。结合水分条件的空间分布,提出了5种土地利用区域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966.
城市边缘区景观变化与人为影响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陈浮  葛小平  陈刚  彭补拙 《地理科学》2001,21(3):210-216
利用1988、1993、1998年的遥感影像,应用最大似然法和概率松弛法对马山景观组分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对分类结果进行比较求得研究区景观变化的转移短也阵,分析了人为改造活动与景观组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空间变化过程,马山区已经从1988年的传统农业景观转化为1998年的城郊混合景观,人口、经济、产业结构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借助人为影响指数,利用网格采样和地统计学分析,研究了马山1988-1998年间景观的人为开发利用活动,揭示人为活动的空间变异强度分布及景观转变过程的社会驱动力。  相似文献   
967.
大都市政府和都市议会是发达国家对大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机构,本文简要介绍了各种类型的大都市政府和都市议会的形成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相应的宏观管理机构为城镇密集区政府和都市区规划局,最后,对我国城镇密集区规划管理的可行性与规划管理体系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8.
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并非教学的全部。对于地理教材,不能刻意追求原有体系的完整,我们要从提高人地关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角度加以组织内容。也就是说,我们要用教材去教。把教材变成活的教学内容。而不是照本宣科教教材。  相似文献   
969.
大别山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构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大比例尺 (1∶10 0 0 0 )构造制图及构造分析表明 ,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石含有丰富的构造演化历史记录。同碰撞或挤压组构只保留于榴辉岩及其它超高压变质岩透镜体内部 ,表现为高角度网络状超高压剪切带与弱应变透镜体域规律组合格式。前者由面理或糜棱岩化榴辉岩组成 ,后者由块状榴辉岩及石榴橄榄岩组成。碰撞期后伸展构造表现为区域性的假单斜状 ,内部呈低缓角度的网络状强应变带及所环绕的透镜状弱应变域组合格式 ,强应变带的岩石为由榴辉岩退变成的角闪岩相高压片麻岩及部分熔融形成的含榴花岗岩 ,透镜状弱应变域的岩石为弱角闪相改造的榴辉岩及石榴橄榄岩。不同尺度上同碰撞或挤压组构及碰撞期后伸展组构所显示的这种残斑基质流变学结构样式 ,虽然与先期原岩成分、结构、流变学的不均一性有关 ,但主要是多期递进应变分解作用的结果 ,支持榴辉岩“原地”成因模式。依据构造学证据和可利用的岩石学及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分析了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及折返过程 ,指出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石是在 2 45~ 2 10Ma形成的 ,碰撞期后伸展作用主要发生在 2 0 0~ 170Ma。在超高压变质岩石向地壳表层折返过程中 ,张扭作用可能有重要功能 ,不支持碧溪岭地区遭受过多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推论。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