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8篇
  免费   3117篇
  国内免费   2291篇
测绘学   1120篇
大气科学   1939篇
地球物理   6604篇
地质学   6585篇
海洋学   854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885篇
自然地理   217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76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386篇
  2019年   510篇
  2018年   382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511篇
  2014年   839篇
  2013年   672篇
  2012年   785篇
  2011年   752篇
  2010年   654篇
  2009年   723篇
  2008年   638篇
  2007年   617篇
  2006年   572篇
  2005年   614篇
  2004年   582篇
  2003年   537篇
  2002年   488篇
  2001年   559篇
  2000年   584篇
  1999年   492篇
  1998年   515篇
  1997年   450篇
  1996年   497篇
  1995年   438篇
  1994年   379篇
  1993年   373篇
  1992年   385篇
  1991年   335篇
  1990年   289篇
  1989年   233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8篇
  1974年   11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研究表明,康滇地轴及其东部地区属均衡补偿平衡区,西部属强烈上升的异常区。上升的原动力为板块碰撞的构造力与均衡调整力的综合。  相似文献   
972.
中国海城地震区地壳与上地幔构造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海城地震区地壳与上地幔构造特征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1.震区所处的辽南地区,其地壳是由高速与低速相间的成层介质组成,地壳与上地幔结构不论纵向和横向都是不均匀的,且被深大断裂切割为若干块体;2.本区地壳按其界面分布特征可分为上层地壳、中层地壳和下层地壳;3.本区地壳介质在纵向及横向上均存在明显的不均一性;4.海城地震震源区位于耿庄——海城上地幔局部隆起东侧的中层地壳上部。  相似文献   
973.
在铀矿的区凋、普查工作中,发挥水化学找矿的优势,提高找矿效果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地解释、评价所找到的水异常。为此就必须弄清工作区内铀矿与地下水放射性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南岭南部地区多年的水化找矿资料,从水文地球化学角度阐明了地下水放射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和放射性水的分市特征。从已知铀矿床水异常特征分析中提出了矿致水异常的五项标志,这对我国南方潮湿大陆地区水异常的解释与评价有着普遍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74.
为了估计中国西南地区新生代地壳水平形变量的大小,本文以1/20万区域地质测量资料为基础,结合其它有关资料,测定了区内142个小区域的水平应变。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大致以云南小江断裂一线(东经103°)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地区以北西-南东向压应变为主;西部地区,其北段主压应变为北东向,往南转为近东西向,更往南应变方向多变,但与那里的山系转折相协调。察隅-松潘一线的线应变达-0.5。察隅相对于松潘,往北东移动了360余公里。 作者还指出,印度洋、欧亚、太平洋三大板块的聚合和碰撞,是西南地区新生代地壳水平形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5.
我们用自制仪器于1977年首次在西藏高原进行了大地电磁测量。本文给出了那曲、曲水、江孜、帕里、亚东5个测点的测量和反演结果。 5个测点均反映为五层地电模型。得到如下结果: 1.那曲、曲水、江孜、帕里及亚东前四层总厚度分别为:66、65、62、57、50公里; 2.各测点电性特征相似,均属低-高-低型; 3.各测点的地壳中均存在一低阻层,其埋深约为10-20公里; 4.以雅鲁藏布江为界,南北两地区电性层厚度变化程度有显著差异,北部平缓,南部较剧; 5.表面沉积层厚度在4公里左右。  相似文献   
976.
多数磁异常源在解释时可以看成是一个均一体,此时求取其磁参数是至关重要的。对正演问题这是显然的。对反问题,如果磁参数已知,即使仅仅知道磁化方向,也将使解有质的改善。若通过场的观测推算出异常源的剩余磁矩与感应磁矩的比值Q,除对磁异常  相似文献   
977.
对喜马拉雅地区地壳热状态的初步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虑放射性热源,采用非线性稳态有限单元法估算了喜马拉雅地区地壳的温度分布和地表热流值。 喜马拉雅山南、北有不同的地壳温度结构,南部等温线比较均匀,地表热流值低于1.5HFU;北部地表下20公里以上等温线成密集型分布,20公里以下成环状分布,地表热流值从1.5HFU至2.1HFU。根据等温线圈出西藏南部地区地壳内可能存在局部熔融的部位,并与其他地球物理资料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78.
大震前短周期瑞利面波的前兆异常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本文试图从实际观测资料中寻找大震前短周期瑞利面波的某些前兆异常特性,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讨论。初步结果表明,瑞利面波的群速、相速及波形、频谱等在大震前均可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异常特性。  相似文献   
979.
本文根据中国东部陆缘地区--郯庐断裂带两侧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综合地球物理场特征,阐述了其与一串含油气裂谷型盆地的分布规律,并讨论了其沉积和演化。 结果表明:这一系列含油气盆地,分布在上地幔顶部的隆起地区,均具有异常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这些盆地中有着巨厚的中、新生代的沉积,具备了良好的生油与储油条件。它们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运动密切相关,并且受着深部地幔物质运移的制约。  相似文献   
980.
喜马拉雅山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模型和速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1年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地区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了震相对比,分辨出t1、t2、t3、t4、t5和t6六组地壳中和莫霍界面的反射波,并用理论走时曲线、绘制速度曲线图、射线跟踪和综合地震图等方法得到了主测线(PP)上各地段的地壳结构模型。初步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壳西段较薄(约73公里),东段稍厚(约77公里),平均总厚度约为75公里。地壳的平均P波速度约为6.2-6.3公里/秒。 地壳为高低速相间的多层结构。在中上部有一低速层,其厚度为数公里,速度为5.6-5.7公里/秒,与上层速度差为0.5-0.6公里/秒。低速层在测线东段比较肯定,在西段则不甚明显。结合藏南定日、岗巴一线有强烈水热活动的事实,低速层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地壳中存在部分熔融的高温物质。下部地壳的速度为6.7-6.8公里/秒,且比较均匀。从莫霍面反射波的特征来看,在紧靠其上方可能有一个速度反转带,其厚度亦为数公里。上部地壳的结构在横向上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在地质历史上,西藏特提斯带曾经历过强烈的地壳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