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4篇
  免费   732篇
  国内免费   649篇
测绘学   16篇
地球物理   352篇
地质学   3645篇
海洋学   250篇
综合类   25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81.
李红梅  赵毅  马振锋  景丰 《探矿工程》2016,43(7):107-110
延长油田页岩气储层埋藏较深,地质条件复杂,页理构造发育,岩石物性极差,页岩易膨胀、分散。由于孔缝并存,页岩气储层比砂岩油藏具有更严重的微粒运移损害、储层应力敏感损害、水锁损害等特性。鉴于延长页岩储层太过致密,不能用常规方法进行渗透率测定。通过采用人造裂缝法测定钻井液对储层裂缝的污染程度来表征钻井液对储层的损害率。经人造裂缝法测定,延长油田现场使用的白油基钻井液体系对页岩气储层的污染渗透率恢复率达到91.060%,初步证实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效果,可在延长油田进一步推广使用并验证。  相似文献   
982.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地区长6油层组发育与深湖相泥岩相伴生的细粒砂岩沉积,是致密油勘探的有利区域。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及各类分析测试资料,研究彬长地区长6油层组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及物性特征、成岩演化过程,建立成岩相分类方案,并通过成岩相带平面展布指出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成岩阶段主要处于晚成岩A-B期,压实作用造成原始孔隙大量损失,后期高岭石胶结作用使得渗透率进一步降低。早期绿泥石薄膜的发育可以使原生孔隙得到保存;后期长石、岩屑等不稳定组分发生的溶蚀作用,使孔隙再次分配,物性得到提高。根据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划分出强压实成岩相、强溶蚀成岩相、弱溶蚀成岩相、强钙质胶结成岩相,以及微裂缝成岩相等5种成岩相带。优质储层与成岩相密切相关,强溶蚀成岩相的砂体物性、含油性最好,是研究区长6储集层油气最为富集的成岩相带。  相似文献   
983.
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分析、阴极发光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川西新场地区须四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讨论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等对储层的影响。研究区储层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等成岩作用。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分选性中等-好、杂基含量低的中细粒砂岩中。主要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其次为残余粒间孔。高能环境下的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形成有利储层的先决条件,而后期长石及岩屑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裂缝的发育是形成有利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4.
Norman Wells油田位于加拿大西北地区,距离北极圈60km,其产油层为泥盆系的碳酸盐岩岩岸复合体。该岩岸复合体在岩岸内的最大厚度可达130m,向盆地方向由于岩岸边界的退覆和沉积层的尖灭其厚度逐渐减薄。Norman Wells油田是一个以油为主的油田,其原始石油地质储量约为108百万方(680百万桶)。储层的基质渗透率很低(平均为2-4毫达西),但裂缝很发育。以前对Norman Wells油田所做的三维地质建模并没有尝试结合裂缝的渗透率,结果是在静态和动态储层模型与油田开发的历史数据之间产生了误差。最近,针对全油田范围的渗透率建立了一个量化基质和裂缝性能的共同影响的三维模型。基质和裂缝性能被分开进行了模拟,然后合成了一个完整的渗透率模型。基质的性能受沉积相和层序地层格架的控制。使用岩芯和测井数据,结合沉积相和地层信息可以建立三维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模型。裂缝渗透率则是分两步来建立的,第一步,注水数据和生产数据被用来分离并模拟储层中裂缝所产生的渗透率(裂缝所提高的渗透率);第二,从岩芯、成像测井和露头等数据中测得的裂缝的几何属性(方向、规模、密度)被用来量化裂缝的几何参数以及由裂缝所导致的渗透率的各向异性(定向渗透率)。构造、地层和沉积相等信息也被用在了三维模型格架中,这些信息可以指导对井控范围以外的裂缝渗透率所进行的预测。模拟结果显示,裂缝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基质的渗透率,而且,如果没有裂缝的增渗作用,Norman Wells油田的绝大部分油层都将是非经济的油层。在油田的大部分地区中,裂缝网络均有效地提高了基质的渗透率,而且并没有明显地影响地层的一致性。不过,也有一些地区的储层中裂缝十分发育,并导致了注入水的突破,降低了储层的一致性。裂缝性能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主要与构造位置和碳酸盐岩岩岸的地层力学特征有关。在岩岸的边缘和较陡的上倾(东北方向)构造斜坡上的储层中,裂缝的作用是最强的。应用这一新的模型,未需对流体模型的渗透率做多少修改,我们就迅速地获得了对生产动态史的拟合。将动态数据用于三维地质模型有两个的优点:1)可以降低对调整流体模型渗透率的需求,并产生一致性更强的动静态模型;2)用地质信息来指导剩余渗透率的分布,避免了对渗透率参数的针对性调整。这种新的动静态模型正被用于储层和产能预测、时机判断和油田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985.
研究在滩海地区实现少打井多探明油气储量。首先给出利用地震数据求取容量维(振幅维)、关联维和R/S分析分形维等3种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并阐明它们各自的物理意义。在分析滩海地区地震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制作地质模型和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分形维数计算,探讨了应用地震道的分形维数进行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的方法。在胜利滩海地区的应用实践表明,分形分维技术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由地震波形等引起储层和油气层的变化,是1种比较好的进行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方法,在滩海地区的油藏描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6.
莺歌海盆地CO2气富集与热流体活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莺歌海盆地CO2气分布很不均匀,一直是影响油气勘探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详细地总结了CO2分布与热流体活动在平面、纵向和时间上的对应特征,认为热流体活动与CO2分布的确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同时,认为热流体可以促进CO2气源形成,可作为CO2气运移的栽体,同时促进运移通道的扩大,也为CO2气运移提供能量,流体在上侵过程中与围岩发生反应,改造了CO2气储层,热流体在向上释放能量的过程中,造成上覆地层的拱起,形成圈闭,最终也可控制CO2气成藏。总结了热流体上侵成藏模式,同时也提出了热流体活动对CO2气藏形成的两点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87.
锯缘青蟹精子低温冷藏及精子活力的染色法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管卫兵  王桂忠  李少菁  陈高峰 《台湾海峡》2002,21(4):457-462,T004
采用天然海水配制的台盼蓝染色液和曙约B染色液对低温冷冻的锯缘青蟹精子的活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用这两种染色液染色死活精子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进而以无锡离子人工海水(Ca^2 -FSW)为冷冻基础液,分别用10%(V/V)甘油、5%(V/V)二甲亚砜(DMSO)作冷冻剂,进行了4℃液态低温保存的精子实验,对照组不加冷冻剂,以Ca^2 -FSW等量代替,同时采用染色法对保存精子活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台盼蓝不适宜于评价甘油组精子的活力,但却能评价对照组和二甲亚砜组。在24h内,二甲亚砜组精子的存活率达58.7%,而对照组仅为30.2%。可见,染色法可以作为低温冷冻保存的锯缘青蟹精子活力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88.
989.
《海洋地质》2005,(4):36-75
古溶洞系统是碳酸盐岩储层的一种重要的类型,它是近地表的喀斯特作用和后期的埋藏压实作用与成岩作用的产物。在现代和古代溶洞系统中,地质家们已经研究了与古溶洞储层有关的裂缝、角砾岩和沉积充填物等的特征与起源。在本文中,本人就利用这种古溶洞储层的相关信息,对古溶洞储层以及与它们相关的规模、孔隙网络和空间复杂性等的一般演化过程进行了重建。 古溶洞储层中的空间复杂性是由近地表作用及埋藏作用造成的。近地表作用包括溶解侵蚀作用、碎屑沉积作用、化学沉淀作用和局部发育的裂缝作用、角砾岩化作用和洞顶与洞壁的坍塌作用等。当溶洞系统沉人地下之后,埋藏作用就开始了。残余的溶洞通道通常会发生坍塌,而早期形成的角砾碎屑也会发生再角砾岩化。通道周围及上方地层的差异压实作用会形成裂缝、裂纹角砾岩和镶嵌角砾岩等。近地表作用和埋藏作用的共同作用产生了典型的具有多种级别上的非均质性的复杂储层。 具有古溶洞起源的含油气储层一般都是合并的坍塌古溶洞系统的产物。在一个溶洞系统中,通道合并成为更大的、连通的孔隙带是复杂不整合面上的多个溶洞形成期的联合作用以及埋藏过程中围岩内发生了裂缝和角砾岩化的溶洞系统的坍塌作用的结果。这种联合作用所产生的空间复杂的储层的宽度可以达到几百米至几千米,并且常常能够形成大型的勘探目标。合并的坍塌古溶洞系统的最终规模、孔隙网络类型和空间复杂性等都是它们从近地表的演化到埋藏至更深的地下的演化过程的结果。合并坍塌储层的假说解释了所观察到的储层的规模及其空间复杂性。  相似文献   
990.
主频计算法对测井曲线沉积旋回的精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主频计算法对长庆气田主力储层中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1段碳酸盐岩的自然伽玛测井曲线进行了分析,得出其主要沉积旋回周期为100、57、36和26ka,基本与米兰科维奇旋回的地球自转偏心率和地轴倾角变化周期相一致,因崦,可以认为储层的沉积旋回是地球自转偏心率和地轴倾角变化引起气候周期性变化形成的,其中又以偏心率影响最大,表明主频计算法用于测井曲线进行分辩率较高的沉积旋回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