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719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西昆仑山前冲断系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西昆仑山前为一薄皮冲断构造系 ,按冲断系不同区段结构和变形样式的差异 ,由北而南可以将西昆仑冲断系分为以薄皮变形为主的北带和以厚皮变形为主的南带。北带进一步划分为 :帕米尔北缘弧形构造带、齐姆根构造带、柯克亚—桑株构造带和皮山—和田构造带 4个次一级构造带。其中 ,帕米尔北缘弧形构造带为显露型近东西走向展布的紧密的线性冲断褶皱带和断裂带 ;齐姆根构造带为受走滑与冲断作用复合影响的隐伏型盲冲走滑构造带 ;柯克亚—桑株构造带是以冲断作用为主的隐伏型盲冲构造带 ;皮山—和田构造带则是典型的显露型冲断推覆体。构造带的走向差异、边界条件的不同和空间上的制约是各构造带之间差异活动的原因。在每一个构造线变化的区段与邻近部位具有不同的结构 ,从而在空间上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冲断体系。  相似文献   
982.
地下低速夹层的存在导致地震数据中包含较强能量的层间多次波,有效识别和预测深部储层上覆地层产生的层间多次波是提高深部储层解释精度的重要环节,而准确模拟层间多次波是辅助识别地震数据中层间多次波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变步长波场延拓的可控地层分阶层间多次波模拟方法,该方法基于自适应变步长波场延拓,以递归循环的方式实现分阶层间多次波的模拟.通过对模型添加双重层位约束,可以模拟指定地层产生的各阶层间多次波.利用二维反周期延拓方法压制波场延拓的边界反射优于传统方法,例如吸收边界法.提出自适应变步长波场延拓技术,大大提升了波场模拟的效率.理论和数值例子表明,本文方法模拟的一次波和各阶层间多次波与常用的有限差分方法模拟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克服了有限差分方法无法分阶模拟波场的不足,显著提升了层间多次波识别的效率.  相似文献   
983.
984.
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及调和分析精确计算仪器稳定性指标,对乌什地震台数字化水管倾斜仪2009年1月—2014年12月观测资料的运行、变化趋势和受干扰情况做初步分析,结果显示:(1)乌什地震台DSQ水管仪观测资料连续,仪器精度高,稳定性好;(2)影响水管仪内精度的干扰因素较多,其中水质变坏,多次更换维修更换液体的影响程度最高;(3)通过多次震例总结,说明乌什地震台水管倾斜仪具有一定的地震前兆异常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985.
在我国含油气盆地的边缘地带,冲积扇体内部高速砾岩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下伏构造目标的落实精度,增大了油气勘探的风险.充分考虑砾岩的分布特征,选取合理的速度建场方法,准确落实下伏构造目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本文系统建立了"高速"背景下的构造目标落实技术流程,其实现过程可概括为几大步骤:首先,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地质及非地震资料,明确高速砾岩的响应特征,准确识别高速砾岩;然后,通过地质规律分析与地震综合解释,精细预测高速砾岩的分布特征;其次,全面考虑浅层砾岩的分布及下伏构造目标的发育特征,建立相应的地质模型,初步定性判断高速砾岩对下伏构造目标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研究区实际占有的资料及地质条件,选取合理的速度建场方法,落实下伏构造圈闭的形态.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彭阳地区和库车坳陷北部大北地区的高速砾岩发育区域,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有利区带的综合评价及新一轮的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86.
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与文献史料,系统分析了新疆非遗旅游活化发展现状、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索新疆非遗的空间分布特征,借助SPSS软件探析了非遗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归纳了非遗旅游活化发展的机制与模式。结果表明:(1) 新疆非遗资源类型结构、数量分布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化特征。新疆非遗旅游活化发展态势良好,且活化模式逐渐多元化。(2) 国家级非遗与自治区级非遗在省域空间层面以极核区、高度密集区、次级密集区和面状区域为主要分布特征,呈现出不均衡的集聚特征格局。(3) 不同地区的非遗资源丰裕度对旅游业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遗资源密集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较好,而非遗资源稀缺地区的旅游发展相对缓慢。依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新疆非遗旅游活化发展机制,以旅游为载体对文化遗产进行活化,推动非遗与旅游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87.
利用free-drift开放反应系统,在恒压力(1×105Pa)、恒温度(25.0℃±0.2℃)环境下,研究人工海水中近溶解、沉淀平衡状态时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变化对文石溶解、沉淀速率及其动力学方程的影响。每组实验中通入混合气体的pCO2分别为2300×10-6和320×10-6两种,并保持通入气体的pCO2恒定,通过实验得到了这两种pCO2环境下,文石的溶解和沉淀速率及动力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1)文石在近溶解、沉淀平衡附近,溶解速率相对于Ac(碳酸盐碱度值)或?(饱和度)的变化速率要大于沉淀速率相对于Ac或?的变化速率;(2)Ac相同时,pCO2越高,溶解速率越高,沉淀速率越低;?相同时,亦是如此;(3)溶解实验中,在?0.8的区间内,反应液和混合气体之间pCO2平衡,反应级数n介于9~10之间;沉淀实验中,文石的反应级数介于2.0~3.2之间。  相似文献   
988.
新疆莎车盆地古新世断续海侵环境下发育阿尔塔什组巨厚的石膏岩,古新世早期盐湖沉积范围位于西昆仑及南天山山前,伴随着后期海侵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盐湖沉积范围覆盖整个莎车盆地.论文通过对西昆仑及南天山山前5口石油钻井剖面中阿尔塔什组含盐系地层开展钻孔岩屑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古新世早期盐湖中钾、钠、钙、镁、硫酸根变化趋势基本符合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