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418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1233篇
海洋学   134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4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81.
2018年10月11日发生的金沙江白格滑坡是中国西藏继2000年易贡滑坡以来社会影响最大的滑坡事件。许多学者对该滑坡的形成条件、稳定性和监测预警等进行了研究报道,但对滑坡的地质成因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在区域地质分析、现场调查测绘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断裂作用控制斜坡岩体结构、水与蚀变软岩夹层作用促进结构面弱化、卸荷作用控制滑坡规模和失稳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金沙江构造缝合带混杂岩体岸坡在持续重力作用下的失稳机理,对金沙江沿岸滑坡隐患早期识别和风险防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2.
我国西南岩溶山区地质环境脆弱,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群死群伤的灾难性滑坡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与财产损失。文章概述了西南岩溶山区大型崩滑灾害基本特征和防灾减灾的难点,提出了目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包括岩溶地质结构与管道流的相互孕灾机理、地下采动下大型崩滑灾害形成机制、灾害高位远程动力成灾模式、灾害早期识别与空间预测。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如下研究思路:通过多学科联合,重点研究岩溶山区大型崩滑灾害链的孕育发生规律与成灾模式,揭示岩溶管道-裂隙-孔隙地下水动力作用及孕灾过程和地下采动、库水波动等工程扰动环境下山体劣化损伤效应,构建岩溶崩滑灾害高速远程动力致灾机制与风险预测方法,形成早期识别、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技术及示范,为我国岩溶山区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安全运营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83.
江南造山带是华南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赣西北九岭南缘宜丰岩组是江南造山带的一个重要地层单元,本次1∶5万区调工作中,我们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剖面实测和采样分析工作,在万载—宜丰一带宜丰岩组中发现多种疑源类化石。多个样品中发现国内外寒武纪早期常见疑源类(如Lophosphaeridium、Granomarginata、Skiagia、Dictyotidium、Asteridium和Cymatiosphaera等)。江西九岭宜丰岩组新发现的有机壁微体化石充分表明:至少部分宜丰岩组地层时代应为寒武纪早期。此为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可能是在加里东期才真正发生碰撞、拼贴的认识,提供了新的、有意义的微体古生物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984.
天山及邻区中生代以来发育多个不整合面,其中下白垩统底部的不整合面规模最大,是一个贯穿全区的区域性不整合面。对中新生代沉积地层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和源区分析发现,碎屑物中含有大量晚中生代岩浆岩锆石,说明该地区存在一定规模的同时期岩浆活动。本研究认为,上述晚中生代的构造岩浆事件是燕山运动在天山及邻区的具体表现。早白垩世地层超覆不整合在不同时代的前白垩纪地层之上,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发育程度、剥蚀程度和构造变形强度在不同地区表现不同。在现今的天山山脉内部,下白垩统直接覆盖在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之上,上侏罗统齐古组和喀拉扎组整体缺失。在天山南北两侧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吐哈盆地,上侏罗统局部发育,范围远小于中下侏罗统。进一步研究发现,盆地中的上侏罗统通常作为生长地层发育在晚中生代形成的褶皱古隆起翼部,依据上侏罗统齐古组中、下部凝灰岩层锆石U-Pb年代学数据和生物地层学资料,将燕山运动在天山及邻区的启动时间限定在160Ma左右。天山及邻区燕山期的构造变形具有多个方向,推测与中侏罗世晚期以来拉萨地块与亚洲南部边缘的碰撞、蒙古-鄂霍茨克洋的碰撞闭合以及俄罗斯东北部的Kolyma-Omolon地块与西伯利亚克拉通之间陆陆碰撞等构造事件的叠加影响有关,这也是晚中生代东亚多板块汇聚在天山及邻区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85.
长时间序列SBAS-InSAR形变监测,能够减弱误差带来的影响,提高监测精度,有效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研究获取了兰州地区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的L波段升轨ALOS-2编程数据,利用"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基于小基线集(SBAS-InSAR)技术对兰州市普兰太有限公司滑坡进行了有效识别。经现场核查,滑坡宏观变形迹象明显,并与同期C波段Sentinel-1A升轨数据处理对比分析,表明基于L波段的SBAS-InSAR形变监测在兰州市典型滑坡早期识别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可以在区域滑坡早期识别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6.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中国东部中酸性燕山期岩浆活动非常发育。文中讨论了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岩的分区、岩浆系列、埃达克质岩(adakite-like)、花岗岩源区、花岗岩形成环境、I型和S型花岗岩的含义等问题。认为目前使用的花岗岩判别图不能用来讨论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按照花岗岩源区深度,至少可以分出来自地幔下地壳和中上地壳的3个深度层次的花岗岩类,强调源区深度对花岗岩性质的制约。认为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可能与地壳拉张环境下大规模拆沉作用导致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及其引发的玄武岩底侵作用有关,而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无关,中国东部不属于环太平洋构造-岩浆带。但拆沉作用发生的时间、原因和机制仍然不清楚。  相似文献   
987.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早期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DL、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早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88.
王硕  王晨阳  陈常松 《测绘通报》2020,(11):151-154
着眼于突破传统排查隐患点技术手段的局限,为增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促进地质工作与测绘工作的协作共进,推动自然资源管理能力现代化,本文分析了当前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基础和技术优势,据此提出测绘业务与地质灾害监测业务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了要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多源立体监测技术体系和建立国家—省—市县相互协作、衔接配套的地质灾害分级监测预警体系的实现途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89.
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脊椎动物的骨形成、尤其是诱导成骨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BMP2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其在半滑舌鳎成鱼的组织表达差异及其在早期发育阶段的定位和表达变化趋势,并检测了其启动子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半滑舌鳎BMP2基因cDNA全长为2048bp,编码422个氨基酸。BMP2mRNA在半滑舌鳎成鱼的14个组织中具有广泛的分布,并在脊髓中表达量最高。此外,BMP2基因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原肠期)具有极高水平的表达,其表达量约为其他发育阶段表达量的10倍。整体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表明,BMP2mRNA在1日龄仔鱼主要在冠状幼鳍、心和肝表达,在脊索有微量表达;随后,3日龄仔鱼的BMP2mRNA主要表达于脊索。通过对BMP2基因5''上游调控区片段进行启动子活性分析,发现了-179~+109片段可能包含启动子活性增强原件,生物信息学预测该片段包含的锌指转录因子等可能参与了BMP2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