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外来种入侵现象、问题及研究重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来入侵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引起极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这些物种严重威胁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加速物种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中国也同样面临着外来种入侵的严峻问题,目前共查明有283种外来入侵种。这些外来入侵种已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据初略估算,其经济损失每年约为144.8亿美元。结合外来种入侵所造成的问题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入侵机理、扩散过程和入侵生态效应的理论研究,建议尽早建立外来种数据库与早期预警系统,呼吁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等问题是我国应当优先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已经积极投入到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中。为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变化规律,全球性、区域性及国家性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陆续建立。地球观测组织—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GEO BON)作为全球性网络,目的是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核心指标EBV(Essential Biodiversity Variables),推动监测指标的标准化和全球化,为数据共享和大尺度生物多样性变化评估奠定基础。在区域尺度上,欧盟成立了EU BON,亚太地区成立了AP-BON。在国家尺度上,瑞士、英国、日本等均建立了监测网络。中国科学院在"十二五"期间成立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开展长期的监测与研究。生物多样性监测依赖于传统调查方法与先进技术结合,如红外相机、基因技术、无人机技术等。遥感能够提供大范围、全覆盖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是未来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GEO BON成立了"生态系统结构"组主要研究如何建立基于遥感数据的EBV。Sino BON也引入了无人机近地面遥感技术探讨更大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未来随着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完善,Sino BON的地面观测将更好地与卫星数据结合,实现生物多样性天地一体化监测,服务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评估。  相似文献   
3.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大西沟表土花粉散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大西沟垂直植被带表土孢粉分析及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大西沟垂直带的植被与表土孢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表土孢粉百分比含量可划分出4个孢粉带,其对应的植被带分别为高山垫状植被、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和云杉(Picea)林带。孢粉百分含量基本上反映了大西沟地区垂直植被带分布的特征。云杉、麻黄(Ephedra)、藜科(Chenopodiaceae)和蒿属(Artemisia)等植物花粉明显表现为超代表性。山谷上升气流在天山山地垂直植被带的表土孢粉散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