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43篇 |
免费 | 11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37篇 |
大气科学 | 135篇 |
地球物理 | 120篇 |
地质学 | 571篇 |
海洋学 | 220篇 |
综合类 | 266篇 |
自然地理 | 41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40篇 |
2021年 | 136篇 |
2020年 | 138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80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122篇 |
2014年 | 180篇 |
2013年 | 159篇 |
2012年 | 178篇 |
2011年 | 198篇 |
2010年 | 188篇 |
2009年 | 226篇 |
2008年 | 235篇 |
2007年 | 199篇 |
2006年 | 151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2.
3.
通过对1978年、1998年和2010年3期遥感影像目视解译获得3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清水河流域1978-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表明:清水河流域1978-2010年期间,农用地、难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草地面积先有所减少后增多,除林地以外其它土地类型变化幅度后期都较前期大;流域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主要是农用地转为低、中、高覆盖度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中覆盖度草地转为低、高覆盖度草地和林地,低覆盖度草地转为中、高覆盖度草地、林地。结果表明,近年来清水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5.
6.
基于遥感信息和野外实地调查,查明了嘉陵江古河道的分布;共发现古河道13处,主要分布在嘉陵江中游的阆中-南充段.河曲参数统计表明,13处古河道的单个河曲的曲折率C值都在3.00以上,平均值为7.80;4段河曲带的C值在2.20以上;整个中游段的C值为2.75,远远高于弯曲性河型临界值的1.50,表明嘉陵江古河道具有蜿蜒性河型的特征.此外,通过将古今河道参数进行对比发现,古河流的C值要比现代河道的C值大(分析认为较大的C值,可能与较低缓的坡降J有关),即有更大的弯曲度.表明嘉陵江曾发生过一次自然截弯取直过程. 相似文献
7.
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SRTM)和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成像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ASTER GDEM)提供了全球覆盖面积最广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但其高程精度还未得到充分验证,传统地面测量方法很难适用于验证大面积范围的DEM精度.以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地学激光测高系统(ICESat/GLAS)高程数据为参考,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三维可视化与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典型低海拔沿海平原地区和高海拔山地的两种DEM数据高程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程值小于20m的低海拔地区,SRTM高程精度达到2.39m,ASTER GDEM的精度达到4.83m,均远远高于这两种数据的标称精度;而在西南山地,这两种DEM的精度大约为20m,与标称精度相当.最后,建立了ICESat/GLAS与SRTM和ASTER GDEM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和显著线性关系,可用于改善这两种DEM的高程精度. 相似文献
8.
从经验模型、物理模型及半经验模型3个方面综述了地形辐射校正模型研究的主要进展,并从模型的输入参数、前提假设条件和评价方法3个方面讨论了现有模型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地形辐射校正模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可以从多源或多时相数据、图像增强或信息填充等方面恢复阴影区域信息,提高模型的校正精度,考虑引入新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精确的定量评价,并建议地形辐射校正模型研究应该更加重视阴影区域光谱信息的恢复,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 相似文献
9.
云南绿春地区遥感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南绿春地区地质背景复杂、地形崎岖、植被稠密、传统地面调查方法实施区域地质填图比较困难的问题,利用TM,ETM+和SPOT5多源遥感数据,采用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提取了该区域地层、岩体和构造的岩性组合、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等特征,分析了地质背景,依据构造关系和遥感影像特征分析了区域应力状态;提取了与矿化有关的构造、岩性及羟基、铁染蚀变遥感异常信息,在剖析典型矿床的基础上,进行了找矿预测.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区域地质填图和矿产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基础地质信息及找矿线索. 相似文献
10.
板桥稀土矿遥感找矿信息提取与矿产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规律的分析,从浙江省板桥地区的遥感地质特征研究入手,在研究区地表范围内进行稀土遥感找矿信息的提取。首先利用SPOT图像和DEM数据构建的坡度数据对与稀土成矿相关的地貌单元进行解译;然后通过光谱特征分析和基于ASTER图像的矿物遥感异常提取,获取与成矿相关的高岭土、绢云母、绿泥石等风化特征矿物的分布信息;最后叠合分析地貌、坡度及异常提取结果,进行稀土遥感找矿预测。与地质调查资料及化探数据的对比分析证实,上述方法对圈定1∶5万的大比例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分布范围是有效的,可为更详细的稀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