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78篇
  免费   6912篇
  国内免费   6029篇
测绘学   3901篇
大气科学   4617篇
地球物理   7879篇
地质学   17482篇
海洋学   3805篇
天文学   1240篇
综合类   2172篇
自然地理   482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405篇
  2022年   962篇
  2021年   1245篇
  2020年   1415篇
  2019年   1354篇
  2018年   1147篇
  2017年   1526篇
  2016年   1456篇
  2015年   1524篇
  2014年   1977篇
  2013年   2425篇
  2012年   2202篇
  2011年   2337篇
  2010年   1802篇
  2009年   2345篇
  2008年   2317篇
  2007年   2426篇
  2006年   2398篇
  2005年   1870篇
  2004年   1804篇
  2003年   1536篇
  2002年   1250篇
  2001年   1123篇
  2000年   1044篇
  1999年   899篇
  1998年   841篇
  1997年   746篇
  1996年   615篇
  1995年   570篇
  1994年   456篇
  1993年   406篇
  1992年   305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177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2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26篇
  1973年   17篇
  197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卫星钟差不能被精确模型化的问题,将具有较强记忆功能和强大计算能力的Elman神经网络运用到卫星钟差预报中,提出适用于卫星钟差预报的Elman模型。首先对原始钟差数据进行一次差处理,然后选择合适的神经网络结构建立预报效果最佳的Elman钟差预报模型,最后选用国际GNSS服务(IGS)提供的精密钟差数据进行GPS卫星钟差预报,并与二次多项式模型、附加周期项的多项式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lman模型进行1 d、7 d和30 d钟差预报的精度得到显著提高,分别达到亚ns、ns和μs级,表明该模型的钟差预报性能优于3种常用模型,在卫星钟差预报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德克萨斯大学空间研究中心(CSR)发布的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基于最大信噪比准则确定RL06球谐系数模型(spherical harmonics,SH)的最优高斯滤波半径,在此基础上反演2002-04~2020-05刚果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结合水文与降雨、蒸散资料分析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GRACE模型估计的刚果河流域水储量变化和水文模型估计的地表水储量变化的周年振幅一致,表明刚果河流域的陆地水储量周年变化驱动因素为地表水。对于年际变化,2002-04~2020-05陆地水储量变化呈轻微增加趋势,2002-04~2006-12明显减少,RL06 SH模型估计结果为-2.30±0.24 cm/a;2007-01~2010-12呈现增加趋势,为0.38±0.24 cm/a;2011-01~2020-05水储量增速变大,为0.92±0.12 cm/a,该结果与CSR Mascon估计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随着黑河流域时空数据的快速增长,已有的黑河信息系统在共享效率、数据分析及平台架构等方面存在缺陷,已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本研究针对目前平台的缺陷重新设计新版数字黑河信息系统(NDHRIS)的整体框架,从观测、数据及模型三个角度实现新版数字黑河信息系统的新功能。首先从基础设施、服务及应用三个层面介绍系统整体设计,其次详细阐述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及功能改进,最后,讨论了该系统仍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目前该系统已业务化运行,数据量超过5 T,共1 058条元数据,向大约100个研究所和50个项目提供了大约8 TB数据集和5 000个数据服务,有效提升了黑河流域科学数据的共享效率,支撑全球寒区监测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冷冻脱盐的海水双级冷冻预淡化系统。该系统利用蒸发结晶器对海水进行冷冻,并通过振动分离与洗涤实现冰晶与卤水的分离,以此实现海水的初步脱盐,可作为反渗透淡化的预处理系统。同时,海水冷冻淡化过程中消耗的冷量可重新回收用于空调制冷,淡化成本得以有效降低。本文建立了海水双级冷冻预淡化系统的数学模型,获得了试验系统的关键设计参数,以此搭建了试验平台并完成了试验测试,并对海水双级冷冻预淡化系统进行了经济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海水冷冻预淡化系统,预淡化海水产量可维持在21~27 L/h之间;预淡化海水盐度可从35降低到约11;预淡化过程可回收总冷量7.91 kW;反渗透淡化总成本可降低约33%。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峡库区"阶跃式"滑坡的变形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以白水河滑坡ZG118和XD-01监测点位移数据为例,采用基于软筛分停止准则的经验模态分解(SSSC-EMD)将累计位移-时间曲线和影响因子时间序列自适应地分解为多个固有模态函数(IMF),并采用K均值(K-Means)聚类法对其进行聚类累加,得到有物理含义的位移分量(趋势性位移、周期性位移以及随机性位移)和影响因子分量(高频影响因子和低频影响因子)。使用最小二乘法对趋势性位移进行拟合预测;采用果蝇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FOA-LSSVM)模型对周期性位移和随机性位移进行预测。将各位移分量预测值进行叠加处理,实现滑坡累计位移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SSSC-EMD)-K-Means-(FOA-LSSVM)模型能够预测"阶跃式"滑坡的位移变化规律,且预测精度高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回归(SVR)、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并通过改变训练集长度,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其与预测精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干热岩试验性开发井钻井施工,在高温硬岩的地层条件下,如何实现高效钻进仍存在很多技术难点。空气潜孔锤钻进技术是解决硬岩地层钻进的有效方法之一,潜孔锤钻头是空气潜孔锤钻进的关键器具。根据青海共和干热岩GH-01井空气潜孔锤钻进技术应用情况,分析探讨了空气潜孔锤钻头断齿、掉齿、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从钻头结构设计、钻头材料选取、钻头冷压固齿工艺等几个方面对空气潜孔锤钻头进行了优化。固齿优化过程中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钻头冷压固齿过盈量进行仿真分析计算,根据分析计算结果确定最优固齿过盈量。通过对潜孔锤钻头结构、材料、加工等优化,为适用于高温硬岩的空气潜孔锤钻头研制提供了借鉴。为提高空气潜孔锤钻进综合效率,为干热岩钻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7.
The transition to a post‐orogenic state in mountain ranges has been identified by a change from active subsidence to isostatic rebound of the foreland basin. However, the nature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isostatic rebound and sediment supply,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topographic evolution of a range and foreland basin during this transition, has not been fully investigated. Here, we use a box model to explore the syn‐ to post‐orogenic evolution of foreland basin/thrust wedge systems. Using a set of parameter values that approximate the northern Pyrenees and the neighbouring Aquitaine foreland basin, we evaluate the controls on sediment drape over the frontal parts of the retro‐wedge following cessation of crustal thickening. Conglomerates preserved at approximately 600‐m elevation, which is ~ 300 m above the present mountain front in the northern Pyrenees are ca. 12 Ma, approximately 10 Myrs younger than the last evidence of crustal thickening in the wedge. Using the model, this post‐orogenic sediment drape is explain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a sustained, high sediment influx from the range into the basin relative to the efflux out of the basin, combined with cessation of the generation of accommodation space through basin subsidence. Post‐orogenic sediment drape is considered a generic process that is likely to be responsible for elevated low‐gradient surfaces and preserved remnants of continental sedimentation draping the outer margins of the northern Pyrenean thrust wedge.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历程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政  朱翔  李霜霜 《地理学报》2021,76(4):799-817
城市群空间结构反映了城市群中城市的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和联系形态,代表了城市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扩张模式与发展特征。本文选取中国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1990—2019年的LULC、Landsat等图像资料以及城镇人口等数据,通过空间数据库构建、方格网系统建立、城镇扩张程度计算、扩张玫瑰图构建,从宏观、微观层面研究了长江中游城市群1990—2019年的空间结构演变历程及特征,并按照历史发展特征及规律,对2025年、2030年的发展态势进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① 1990—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经历了“三中心”到“一核双心多组团”,再到“双核多心多组团”模式的历程。作为“双核”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已发展为巨型核心,在2020—2030年期间将继续扩张,成为面积达2000 km2和1500 km2的超巨型核心。而南昌规模相对较小,将继续作为辐射江西的区域发展中心。目前已形成了襄阳、宜昌、荆州、常德、衡阳、九江、上饶等7个发展次中心,在未来有望进一步增加。② 在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长江沿线、武汉—长沙、武汉—南昌、南昌—长沙4条城镇化发展主轴和多条发展次轴,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边界枢纽和桥头堡,轴线对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③ 城市群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极化作用过强并出现连绵发展趋势、江西缺乏强有力发展核心、城镇建成区过度集中导致环境问题等。亟待从控制核心扩张速度、培育新的区域中心、强化轴线功能等方面进行调控和优化。  相似文献   
9.
吴龙  柳长峰  刘文灿  张宏远 《现代地质》2021,35(5):1178-1193
三叠系沉积物广泛覆盖青藏高原东北缘,其中松潘—甘孜地区三叠系的沉积物得到了较系统的研究,但是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三叠系盆地的研究却较为缺乏。为了丰富相关研究和揭示区域构造演化的特点,通过古水流方向统计、砂岩中碎屑矿物统计和碎屑锆石U-Pb测年等方法对祁连山三叠纪盆地物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三叠系盆地的古流向主要有南东向、正南向、南西向,物源来自岩浆弧和大规模褶皱造山作用的混合区。祁连山三叠系砂岩中的碎屑锆石的年龄谱主要峰值集中在250~290 Ma、360~460 Ma、1 600~2 000 Ma和2 200~2 600 Ma这4个年龄段。通过对比分析华北板块、华南板块中和秦祁昆中央造山带中岩浆锆石年龄谱特征可知:1 600~2 000 Ma和2 200~2 600 Ma年龄段的锆石来自华北板块,360~460 Ma年龄段的锆石来自北祁连造山带,250~290 Ma年龄段的锆石来自东昆仑的火山岛弧。此外,600~1 000 Ma年龄段锆石很少,这些锆石来自扬子板块,表明在三叠纪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发生碰撞形成了秦岭造山带,阻断了来自扬子克拉通的物源。  相似文献   
10.
The Bonneville basin, located in north-western Utah, is a vast evaporite basin which is home to the world-renowned Bonneville Salt Flats international speedway and is a highly valued landscape undergoing rapid change and anthropogenic influence. Air quality, snowpack, the local hydrological system, and state tourism are all impact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sediments exposed in the Bonneville basin. Mapping the Bonneville basin over time with remote sensing methods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dynamics and impacts of the changing surface landscape. Utilizing the Landsat-5 Thematic Mapper (TM) and Landsat-8 Operational Land Imager (OLI) sensors, a set of band math indices are empirically established to map the predominant halite, gypsum, and carbonates mineralogical zones of the Bonneville basin. Spectral comparisons of representative samples from the study area and image-derived spectra indicate the halite of the Bonneville basin is wet and that gypsum deposits are slightly mixed with halite. The established indices are assessed in four ways, all of which support the ability of the indices to accentuate the associated mineralogical endmembers. Two study areas within the Bonneville basin are investigated temporally from 1986, 1995, 2005, and 2016 and show changing patterns in mineral distribution that align with surface processes active through these timescales. These indices provide a resource for mapping mineralogy though time in evaporite basins globally with diverse applications for questions about land us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