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篇 |
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篇 |
大气科学 | 11篇 |
地球物理 | 8篇 |
地质学 | 19篇 |
海洋学 | 19篇 |
天文学 | 1篇 |
自然地理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6种海洋致病性弧菌36kDa外膜蛋白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本着筛选和制备弧菌共同外膜蛋白亚单位疫苗,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抽提并结合超速离心的方法提取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鱼肠道弧菌(V.ichthyoenteri)、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和创伤弧菌(V.vulnificus)6种海洋致病性弧菌的主要外膜蛋白, SDS-PAGE图谱比较发现这6种弧菌都存在36 kDa的外膜蛋白条带.通过电泳洗脱分离纯化这6种弧菌的36 kDa外膜蛋白,并制备了鳗弧菌菌株SJ060621的36 kDa外膜蛋白多抗.ELISA和Western-blot印迹结果显示,仅鳗弧菌SJ060621、S010610-1和哈维氏弧菌的36 kDa外膜蛋白存在免疫交叉反应;双向电泳分析了鳗弧菌SJ060621、S010610-1、哈维氏弧菌和溶藻弧菌的36 kDa外膜蛋白,2-DE图谱显示出鳗弧菌SJ060621和S010610-1均由3种等电点相近的蛋白组成,存在很高的同源性,2株鳗弧菌与溶藻弧菌和哈维氏弧菌在蛋白质组成数量和等电点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结果说明通过主要外膜蛋白的分子量和免疫特性研究,可为筛选不同弧菌共同外膜蛋白的亚单位疫苗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牙鲆鳃细胞系分离和培养淋巴囊肿病毒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利用牙鲆鳃细胞系进行了养殖牙鲆淋巴囊肿病毒的分离及培养 ,并通过电镜对培养细胞中淋巴囊肿病毒的形态及感染循环进行了初步研究。将病鱼的淋巴囊肿组织无菌滤液接种牙鲆细胞系 ,细胞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 ( Cytopathic effect,CPE)。电镜观察在培养细胞的胞质中有病毒的包涵体 ,胞质中散在 6角形、5角形或圆形的病毒粒子 ,大小为 10 0~ 140 nm之间。在感染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存在大量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3.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血细胞类型及抗菌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种方法将栉孔扇贝血细胞分为2大类透明细胞、颗粒细胞.吉姆萨染色观察,透明细胞的细胞质中颗粒很少,细胞核圆形,居中,细胞质较少,核质比大;颗粒细胞比透明细胞大且多,染色深,但核质比小,在细胞质中有颗粒,有些颗粒细胞具双核.密度梯度离心结果,透明细胞主要位于上层,颗粒细胞则大部分位于下层.吞噬力、抗菌活力、溶菌活力及活性氧检测结果表明,颗粒细胞均强于透明细胞.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电极体系对黄铁矿-黄铜矿组成原电池反应的腐蚀电流密度研究表明,原电池的腐蚀电流密度随体系中氧化性离子(如Fe3+)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溶液流速的加快而增大.实验结果对矿山环境污染治理有指导意义.结合原电池模型、混合电位理论和Butler-Volmer方程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6.
The coupl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ysical process between sea ice of two poles and Tibetan land surface
下载免费PDF全文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a ice change of strong signal area on Antarctic and Arctic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ermal state on the land surface of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atmosphere circulation of North Hemisphere or the climate changes in China, and to study the feedback mechanism among “three-pole” factors, the earlier stage “three-pole” strong signal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statistic methods such as teleconnection,which affect the regional climate changes in China and East Asia. The cross-correlation feature and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ice caps of North and South pole and water-thermal state on Tibetan Plateau surface are discussed as well. The contribution of three-pole's earlier stage factors to China's summer climate change and the influence of its dynamic structure are compared her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of China are investigated from the aspect of qualitative correlation mode of global sea-land-air-ice. 相似文献
7.
坑道直流电阻率超前聚焦探测的影响因素及最佳观测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简要介绍坑道超前聚焦探测原理的基础上,对坑道直流电阻率超前聚焦探测的影响因素及最佳观测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有限元法对不同尺度的坑道、不同距离的旁侧异常体以及不同观测方式等条件下的地电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旁侧异常体距离坑道越近,对异常曲线影响越大;坑道大小对超前聚焦的影响可忽略.在压制旁侧干扰方面A-M-A0装置要优于A-M装置,实际工作中应尽量增大供电电极距A0A,并使测量极距A0M与供电极距A0A满足A0M/A0A=0.6关系时,可达到最佳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金属硫化物矿物之间的原电池反应除了在人们广为熟悉的湿法冶金、浮选和滤取有着重要影响外,对地球化学进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1]. 相似文献
9.
研究和提出了一种坑道直流电阻率超前聚焦探测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掌子面上设立不同功能的环状电极组,使一次场电流具有像探照灯一样的聚焦功能,可有效探测坑道掘进前方不良地质体的存在,达到超前预报的目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直流电阻率超前聚焦探测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两种聚焦观测方式.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通过轴对称电性介质二维异常电位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聚焦观测条件下几例坑道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异常反映明显,可进行即时解释,建议在坑道超前预报中逐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明清时代的北京古观象台,坐落在北京建国门立交桥西南侧,台顶有八件大型青铜天文仪器,其中有七件是康熙年间制造。笔者多年在此做讲解工作,由于常年面对或陪伴着这些仪器,久而久之可谓“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