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2篇
海洋学   16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水平螺旋槽管壁面液膜传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管式高效传热传质元件的工程应用进行理论探讨,根据水平螺旋槽管壁面液膜的形成机理及传热特性,通过建立单组分流体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得到了液膜速度和厚度解析解,并分析了在蒸发、冷凝时水平螺槽管的表面几何形状对液膜厚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液膜的厚度主要受表面张力和槽道表面几何形状的影响,在槽道内弯处较厚,而在槽道起始处较薄,冷凝时与蒸发时相比液膜厚度更薄,液膜分布更均匀。相对于光滑直管,水平螺旋槽管壁面液膜具有更均匀的厚度分布,具有更好的传热传质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河谷地区的10个边界层西南风急流的分析,比较系统地了解了这支急流的特征、成因和结构。发现这支急流和苏北地区近地面天气系统结合,容易触发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3.
给出一种利用测定圆管对流换热温度场求解湍流流体热物性参数的方法。根据边界层理论,对管内湍流强制对流换热控制方程组进行简化,并通过考虑湍流运输中的密度脉动,对传统的混合长度湍流模型进行改进,基于该计算模型求解圆管湍流模型的温度场。采用Levenberg-Marquardt方法通过测量温度场反演了湍流对流换热控制方程中的黏度系数。结果表明,利用反问题方法通过测定温度场反演湍流流动流体的热物性参数具有可行性,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水电联产已经成为目前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主要建设模式,然而海水淡化过程产生的高浓热盐水直接排海对受纳水体的污染是1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建立一个能够较准确地模拟高浓热盐水排入海洋中的输移扩散情况的三维数学模型,用来预测高浓热盐水进入海洋水体后经湍动混合与输移扩散后的时空分布特性,揭示高浓热盐水在潮流作用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进而对排放影响作出分析判断.采用文中建立的数学模型对胶州湾西岸的某电厂高浓热盐水表面排海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该模型较好地模拟和复演了胶州湾的潮流场和高浓热盐水输移扩散情况,规则半日潮流对浓盐水的输移扩散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比较不同排放口底层温度升高和盐度升高等值线包络面积得出较合理的排放口选址.该模型为合理布置水电联产设备的取水口和排放口位置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沿海水电联产产物浓盐水排放后对近海水域的环境污染控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建立氯化钙—氨吸附式制冷单管吸附床传热传质模型 ,采用数值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 ,得出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 ,讨论了吸附床的有效导热系数、接触热阻、流体传热系数等对解吸量及制冷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提高吸附床导热有效导热系数 ,减小接触热阻可有效地改善吸附床的性能 ,为吸附床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低雷诺数小流量模型 ,对轴向有外加恒定速度气体流动的粘性流体在水平管外形成的液膜的流速及膜厚分布进行分析和计算。计算中针对本文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对柱坐标系下的液膜和气膜连续方程和 Navier- Stokes方程均进行无量纲处理 ,忽略高阶小量 ,从而抓住影响问题的主要方面 ,进行计算得到了附壁膜流速表达式和膜厚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7.
分析一台以6缸柴油机排气余热为热源的吸附式制冷机的性能和热力机理。研制了一台以CaCl2为吸附剂,NH3为工质的8KW冷量吸附式制冷机。该制冷机的工作特性表明在不变蒸发温度时,制冷机冷量随发动机排气功率变化。对吸附制冷单管的热力试验研究表明;CaCl2介质中的热/质迁移是相互作用的。建立了以非平衡态热力学为基础的数值模型来描述这些热力过程。  相似文献   
8.
研究随机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辨识问题。在已知时滞的下界和模型阶的上界的假定下,通过使修改的Bayesian信息准则最小化,推导出由多输入多输出CAN模型描述的系统的未知阶与时滞的估计算法,证明了算法是强一致收敛的,且能在有限步内达到其模型结构参数的真值。讨论了当模型的参数矩阵不满秩时减弱条件H’s的强一致估计算法。  相似文献   
9.
氨水溶液解吸-压缩制冷循环(本文中简称ADAR循环)是1种以氨水溶液解吸-吸收过程取代蒸发和冷凝过程的制冷循环.本文在已有循环理论分析和热力计算基础上,建立ADAR循环的变工况分析模型,对系统的变工况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压缩机、低压发生器以及吸收器之间的性能匹配关系对制冷系统的影响,为该制冷循环系统的能量调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提出应用Cacl2作为吸附剂和NH3作为制冷剂的柴油机余热吸附式制冷机的特性.分析CaCl2-NH3吸附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和柴油机能量平衡表明吸附式制冷机用于渔船在吸附能力和制冷温度都是可行的.开发和应用吸附式制冷机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