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地区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变化对区域气候增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春丽  李辑  焦敏  王婉昭  李晶  李菲 《气象科技》2015,43(4):744-749
利用东北地区153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东北大部地区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事件呈减少趋势,但区域性较为明显;障碍型低温冷害对关键发育期气温变化响应较为敏感,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现为气温每升高1 ℃,东北地区冷害减少35个站次。东北地区关键发育期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吉林西部地区障碍型冷害却随之增加,分析了关键发育期气温变率和气候变率,将其解释为局地障碍型冷害增加主要受气候变率增大的影响,逐日气温变率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沈阳近百年的温度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小珊  李辑  杨森  周广胜 《气象科学》2004,24(4):424-431
沈阳地处全球温度变化的敏感带,在近百年的温度观测记录中,沈阳的温度变化呈逐渐上升之势,近百年增高约1.7℃,这种上升趋势在冬季远比夏季明显。沈阳的年平均温度变化有一个12a的周期,各周期温度基本呈阶梯状上升,20世纪末的周期冬季平均温度比世纪初的周期升温2.8℃左右。从近50a的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来看,极端最低温度明显升高,而极端最高温度并没有上升,变化趋势甚至略下降,以致冬、夏两季温差缩小。从沈阳的最低平均温度和最高平均温度变化来看,两者均随时间逐渐升高,说明沈阳市的增温不仅是最低温度升高造成的,最高温度的增温作用亦十分重要。从冬季环流形势分析来看,东亚大槽及其后弱脊和地面蒙古高压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明显减弱,使得冷空气向南侵袭的径向气流减弱,是导致位于冷空气通道中的沈阳冬季增温明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农业干旱的监测预测服务能力,减少农业干旱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对干旱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处理和干旱产品的制作发布等环节进行梳理与完善,构建辽宁省农业干旱监测预报业务系统,实现了对农业干旱的一体化、精细化和定量化监测和预测,实现了干旱产品的标准化、自动化制作和发布。该系统依托农业干旱监测技术、遥感干旱监测技术、农业干旱预报技术等手段,实现了观测数据的收集存储、干旱信息的展示分析和干旱产品的制作发布等功能,并形成了省、市、县一体化干旱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对干旱的全方位监测、立体化服务模式,从而提高应对干旱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该系统的业务化应用提高了农业干旱监测预测的定量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了地面和卫星遥感干旱监测预测的业务能力。该系统构建的省市县一体化服务模式,形成了省级农业气象业务中心统一制作干旱产品,省、市、县3级同时开展精细化干旱指导服务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1 1995年盛夏7月异常降水特征 1995年盛夏7月辽宁省降水特征是主汛期来得比较猛,降水集中、强度大。强降水过程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后期,全省月降水距平百分率较常年偏多5.7成,仅次于1963、1964、1975、1985年。特别是辽河流域较常年偏多5~10成。由于降水时段集中、强度大,造成辽宁省特别是辽河流域发生了建国以来罕见的特大洪  相似文献   
5.
1995年盛夏7月辽宁省降水特征是主讯期来得比较猛,降水集中、强度大。强降水过程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后期,全省月降水距平百分率较常年偏多5.7成,仅次于1963、1964、1975、1985年。特别是辽河流域较常年偏多5~10成。由于降水时段集中、强度大,造成辽宁省特别是辽河流域发生了建国以来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辽河流域有多站出现了1951年以来的月降水量极值,为近40年所罕见。  相似文献   
6.
李辑  李菲  胡春丽  林蓉 《高原气象》2014,(4):1076-1085
利用1961 2010年辽宁省53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对盛夏辽宁降水异常的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了物理诊断分析,并对2010年盛夏主汛期辽宁降水异常偏多的环流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西伸北抬以及低空偏南急流带来的水汽和动力抬升作用,是造成2010年盛夏降水异常偏多的大尺度环流因子。  相似文献   
7.
东北冷涡的定义、识别与定量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婉昭  李辑  胡春丽  李晶  焦敏 《气象科学》2017,37(3):394-402
本文系统的回顾了切断低压中典型多发系统,东北冷涡的定义、识别方法及气候特征的相关研究进展。东北冷涡识别方法包括主观识别、客观识别及主客观识别结合等。主观识别工作量大且可重复性低,客观识别是东北冷涡未来研究的重点。现阶段东北冷涡研究主要侧重于气候学研究,其定量化研究以物理形态及相关指数两个方面为主。东北冷涡概念化及定量化定义的完善,公开客观的数据集及相关行业标准的建立,内部机理研究及业务转换等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未来7d土壤墒情逐日滚动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焦敏  李荣平  张晓月  李辑  张琪 《气象科学》2017,37(5):683-690
基于气象台定量预报数据和自动土壤水分监测数据等实时和历史资料,采用土壤水分平衡原理,研究了辽宁省未来7 d土壤墒情逐日滚动预报方法。结果表明:预报模型稳定性好,能够较好地模拟出辽宁省未来7 d土壤墒情的定量演变趋势,首次实现了土壤墒情的定量化预报、精细化(县级)预报及逐日滚动预报。该方法成功实现的关键之处在于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实现了气象台提供的预报要素和模型所用预报要素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近10年短期气候预测质量评估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辑  金巍  赵连伟 《气象》2007,33(4):82-87
参考了现阶段国内外的短期气候预测质量评估办法,根据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的发展需要,提出了一种新的短期气候预测质量评估办法,并对近10年(1994年以结果表明:新办法的指导思想、评分原理以及预报评分规则和标准等方面均优于来)辽宁省短期气候预测资料进行客观评定,把原办法的评定结论与之对比分析。原办法,更符合实际,客观性更强,突出了气候预测的趋势性,提高了异常事件趋势的预测能力,能更好地反映当前短期气候预测业务水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新办法评定的月、季、年尺度气候预测质量较原办法有明显提高,其中,全年降水预测质量平均提高4%,平均气温预测质量平均提高9%,所以新办法客观地评定更有利于促进短期气候预测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1964—2005年辽宁第一对流层顶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及小波分析方法对1964—2005年辽宁南部(大连)和北部(沈阳)第一对流层顶温度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近42 a,对于辽宁地区第一对流层顶温度,年、夏秋季平均值均呈升高趋势,春冬季平均值呈弱下降趋势;多年平均值的年变化表现为北部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南部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南部年、季的年际变化幅度均大于北部;年际变化幅度在南部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在北部夏季最大、冬季次之、春秋季差异不大;发生突变时段春夏季南部滞后于北部。在春季存在着3 a,6 a和18 a周期,其他季节周期变化南部较北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