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和浩特市一次大暴雨天气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8年7月12日发生在呼和浩特地区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湿位涡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湿位涡在暴雨预报中具有较好的指示性,当对流层低层MPVl<0,同时MPV2>0时,暴雨易发生。从500hPa到对流层中高层,在切变线的附近有一个大的湿位涡正值中心,各层中心的位置基本相对应,从中层到高层略向北倾,越到高层中心值越大。强降水位于低层湿位涡高值区东北侧正位涡较小的地区,并与位涡斜压部分的负值中心相对应,随着斜压负值中心强度的增强,暴雨加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8年5月28—29日呼和浩特大部地区出现的沙尘暴天气进行分析得出:此次沙尘暴是由高空冷涡配合地面蒙古气旋形成的;沙尘主要源于蒙古国西部、南部,在高空锋区的作用下,由冷涡旋转携带而至;大气低层干燥的空气和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沙尘卷入空中提供了条件;较强的斜压作用出现在低层,这对于有效位能的释放、动能的产生以及气旋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斜压强迫使动量下传,从而形成强风,触发了沙尘暴;此次沙尘暴主要产生于冷锋附近及其后部。  相似文献   
3.
分析5、6、7月逐日气压、气温实时观测资料的一级变量与6、7、8月降水量的相关关系,寻找出4类降水过程预报模型和12个预报指标;确定同时满足预报模型和预报指标的日期为预测未来30±2天将出现日雨量≥10mm的降水过程的起报点;由模型和指标集成结果的月合计值得出月总降水量的预报结论。在业务应用中预报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和T213格点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06年1月19日降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500hPa短波槽的引导下,700hPa偏南气流在呼和浩特市的风场辐合为降雪提供了有利条件;中低层由南伸向我市较深厚的暖湿气层为降雪储存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低层动力强迫对水汽的垂直输送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2002年6月21日呼市中部地区暴雨一大暴雨的环流形势、天气尺度系统、水汽条件、热力和动力条件进行了细致分析.得出:当500hPa处于脊后槽前(东高西低)的有利形势下,700hPa河套低涡暖湿切变线是造成这次暴雨一大暴雨的主要天气尺度系统;中低层由西南伸向内蒙古深厚的暖湿气层为暴雨储存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低层及地面动力强迫对垂直运动和水汽的垂直输送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章应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4年7月25日内蒙古河套地区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本次大—暴雨过程是一个典型的高空切变与副高配合,结合地面河套气旋强烈发展而产生的,具有发展快、降水强度大、对流性明显等特点。进一步应用MM5V3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进行模拟分析表明:河套气旋在降水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是主要影响系统。说明在充分研究分析天气形势的基础上.综合运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是做好内蒙古河套流域大—暴雨预报和服务的关键;应用MM5V3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可以进一步细化预报结论,提高预报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天气系统、物理量条件出发 ,分析了 1 998年 7月 1 2~ 1 3日呼和浩特地区出现的一次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 ,找出了结合地区特点及具体天气情况 ,着眼于影响降水的天气系统 ,运用多种数值预报产品 ,结合预报经验综合考虑的预报着眼点。探索数值预报产品与天气图配合使用的方法 ,从而积累经验 ,提高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8.
针对短期天气预报时间跨度长,而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上预报量和物理因子时间尺度不相匹配的问题,文章以北京区域中心的MM5区域中尺度预报场作为大尺度背景场,在1×1网格距下,对呼市地区的降水、温度等进行预报,时间尺度为3小时,时效为36小时,作为定时、定点、定量预报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0.25°×0.25°)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6年9月24日发生在内蒙古东南部一次致灾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高层干冷空气扩散东南下与低层西南急流的辐合急剧加强为强飑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2)对流有效位能(CAPE)在强对流爆发前有明显跃升;假相当位温(θse)中低层分布呈显著的倒漏斗状,而且随高度增高递减率明显增大,这种上干下湿的层结有利于雷暴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产生;(3)地面中尺度露点锋(干线)和中尺度辐合线长时间维持、耦合并加强成为这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触发和维持机制;飑线后部一直维持雷暴高压,表明有地面大风存在;(4)雷达回波伴有弓形回波特征,低层呈现有界弱回波区(BWER),中高层有明显的回波悬垂,50~55 dBz强回波区延伸到7.5 km,表明对流风暴内有强烈的上升气流,有利于短时强降水和大冰雹的形成;(5)弓形回波径向速度剖面图上存在中层径向辐合(MARC)。  相似文献   
10.
对2009年2月4日08时到11时30分,呼和浩特市区出现的微量雨夹雪、雾、道路结冰的复杂天气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500hPa弱的短波槽及850hPa槽前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形成了全市大部的微量雨夹雪;雨夹雪落地融化与地面进行热量交换,致使低于0℃的地面结了薄冰;雾主要出现在呼和浩特市区,一方面是由于适合的温度范围、高湿度条件、以及微风有关,另一方面冬季市区污染物较重,在低层存在逆温的情况下,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差,使水汽产生大量的凝结核,从而形成了雾,雾中及地水汽直接凝华也对地面结冰起到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