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质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海温异常的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可预报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邵勰  黄平  黄荣辉 《气象科学》2015,35(6):684-690
定义了综合评估南海地区大气对海温异常等外强迫响应的指数,并以此作为中间变量提出了利用前期海温异常预报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基于海温异常的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可预报性。分析表明:基于前期海温的异常,对于以日为单位预报对象的定量的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来说,基本没有可预报性;而对于定性的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预测,则可预报性大为提高。其预报时效可以提前至前期秋季的11月份。  相似文献   
2.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海夏季风的爆发预示着中国东部地区汛期降水的全面开始,是夏季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关键因子。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研究对改进我国夏季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回顾了近几十年来关于南海夏季风在爆发特征、年际变化、外强迫以及内动力过程对爆发的影响机理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特别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的研究成果以及关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预测问题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南海夏季风爆发在全球变化下的响应和可预报性等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6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16年,全国气候异常,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暴雨洪涝、台风和风雹等气象灾害较突出,气候年景差。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8℃,为1951年以来第三高;四季气温均偏高,其中,夏季气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四季降水量均偏多,冬、秋季分别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全国平均年降水量730.0 mm,较常年偏多16%,为1951年以来最多。华南前汛期和西南雨季开始早;入梅早、出梅晚,梅雨期长,雨量多;华北雨季短,雨量多;华西秋雨短,雨量少。2016年,全国暴雨过程多,南北洪涝并发。登陆台风数量多、平均强度强。强对流天气多,损失偏重,北方风雹灾害突出。气温波动大,夏季高温影响范围广。秋、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霾天气频繁。其他灾害如干旱、低温冷冻害、雪灾和春季沙尘影响均偏轻。  相似文献   
4.
2014年秋季我国华西地区降水异常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司东  邵勰  孙冷  王启祎  李多 《气象》2015,41(4):508-513
2014年秋季,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华西地区降水偏多明显。季内,我国华西地区降水阶段性变化显著。分析表明,秋季华西地区降水偏多可能与热带印度洋海温偏高有关。印度洋海温偏高,一方面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低层异常反气旋式环流的发展和东南水汽输送的加强,另一方面印度洋海温的偏高有利于印度洋地区对流的活跃和西南水汽输送的加强。在中高纬地区,贝加尔湖地区为异常低槽区,易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华西地区。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及西伸脊点的偏西,综合导致华西地区秋季降水偏多。而华西地区降水的季内变化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2015年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及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东  柳艳菊  邵勰  王艳姣 《气象》2016,42(4):481-488
对2015年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特征进行分析,讨论这些异常特征对中国气候的主要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东亚冬季风强度较常年略偏弱,冬季风季内变化特征显著,初冬强度偏强,隆冬和后冬转为偏弱。受其影响,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但季内变化显著,初冬冷、隆冬和后冬暖。2015年,赤道太平洋出现了一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厄尔尼诺综合区累计海温指数已达23.0℃,成为历史上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加之,4月以来印度洋一致偏暖模态及偶极模态正位相发展,使得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南,导致我国南方多雨而北方少雨。2015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与常年一致,结束偏晚2候,强度偏弱。  相似文献   
6.
2015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勰  廖要明  柳艳菊  叶殿秀  司东  王艳姣  聂羽 《气象》2016,42(4):489-495
2015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继续偏高,比1961—1990年平均值偏高0.76℃,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内,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全球海洋平均热容量突破历史纪录。北极海冰年内最大值又创新低,南极海冰继续偏多。受下垫面因子的影响,大气环流持续性异常导致全球多地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春季南亚地区暴雨成灾,夏季欧洲受到高温侵袭等。分析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以及赤道印度洋的海温异常偏高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偏强,以及印度半岛局地对流活跃是导致南亚地区春季暴雨频繁的主要原因;另外,北极涛动负位相的维持导致中纬度西风减速及经向型环流的建立,是造成欧洲7月初高温热浪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2016年春季我国主要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勰  柳艳菊  孙丞虎  李多 《气象》2016,42(10):1278-1282
2016年春季,全国平均气温11.6℃,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值,仅次于2008年(11.8 ℃);全国平均降水量174.9 mm,较常年同期偏多21.7%,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值,仅次于1952年(187.1 mm)及1973年(179.1 mm)。季内主要发生极端日降温及极端日降水量事件。进一步分析发现,受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斜压波列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受高空槽控制,而东北地区则处于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的形势,利于上述地区降水偏多。此外,受到厄尔尼诺影响,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盛行反气旋异常环流,将大量水汽输送到我国南方地区,有利于南方地区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8.
2015年春季我国主要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邵勰  柳艳菊  李多  王艳姣 《气象》2015,41(10):1292-1297
2015年春季,全国气温普遍偏高,季节平均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季内,我国华南地区降水阶段性变化显著。前期(3—4月),华南地区降水偏少,华南前汛期入汛偏晚,入汛以后(5月5—31日),华南地区降水显著偏多。分析表明,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异常偏西,不利于副高南部的暖湿气流向华南地区输送,导致华南地区前汛期入汛偏晚。入汛之后,一方面,随着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发展,经印度洋到达中国地区的水汽通道建立,由于副高偏西偏强,占据南海地区,导致水汽输送偏北;另一方面,与前期相比,春季后期印度洋海温偏高,有利于南海地区对流层低层异常反气旋的发展以及西南水汽输送的加强,此两种因素共同导致了入汛之后华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  相似文献   
9.
利用NCEP/NCAR逐日格点资料和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727站逐日降水资料,从低频振荡角度对2007/2008年冬季中国南方低温雨雪期间的环流背景和气象要素场做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准双周振荡是2007/2008年冬季中国南方低温雨雪期间大气变化的重要模态。通过对低频振荡的传播分析得到:10~20 d低频波由...  相似文献   
10.
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气候监测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邵勰  周兵 《气象》2016,42(5):540-547
文章基于国家气候中心现行厄尔尼诺监测和诊断业务规范,分析了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现状及其演变过程,并将之与1982/1983年以及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做对比。监测结果表明,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是自1951年以来继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之后的第三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并且在持续时间、峰值强度、累计海温距平和海温距平连续超过2.0℃的时间等指标上均强于前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赤道中西太平洋的多次西风爆发过程驱动次表层异常暖海温东传,使得厄尔尼诺事件发展。与前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比发现,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盛期暖海温中心强度和范围较前两次事件偏小,南方涛动强度较前两次偏弱,西风爆发过程中西风异常强度也小于前两次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