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2篇
海洋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风Mindulle变性再发展的特征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2004年台风Mindulle登陆入海再发展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演变特征的分析,发现在台风北移时,冷空气入侵台风低层,台风经历一个变性再发展的过程,台风在高层一直保持暖心结构,并且在台风的西侧形成一个冷锋面结构,而在北侧为一个暖性锋面结构,使得暖空气被迫抬升,冷空气也逐渐包围了台风。冷平流与来自暖海面的暖平流交汇使得暖湿的海面对流加剧。同时高空急流入口处辐散区与台风低压的重合和西风槽的东移,对台风的维持和再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引言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区域性特征明显、季节性和阶段性特征突出、灾害共生性和伴生性显著等特点。为此,2003年,全国首部“抢险救灾移动气象台”建成,并参与到黄河山东省东明险工段抗洪抢险现场服务^([1])。2006年,全国首部采用双向卫星通信技术的移动气象台在江苏省启用,并取得相关发明专利^([2])。  相似文献   
3.
2006年8月青岛一次强海风过程“人”字形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盛春岩  陈优宽 《气象》2007,33(8):35-39
利用2006年8月青岛奥帆测试赛期间的地面中尺度自动气象站、海岛站、浮标站、多普勒雷达以及风云2C卫星资料,对发生在2006年8月23日的一次强海风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青岛沿海有多支海风。东部沿海的海风锋为东北—西南向,胶州湾附近的海风锋为圆弧形。青岛东部沿海的海风锋向西推进,与胶州湾周围的海风锋叠加,使海风加强,在多普勒雷达上表现为特有的"人"字形结构:北段为东北—西南向的边界,南段为圆弧形。发展强盛的东南海风环流在垂直方向比较浅薄,主要位于1.5km高度以下。由于受高空云系的影响,海风锋在风云2C静止卫星云图上的结构较难分辨。  相似文献   
4.
对2009年7月8—9日山东省威海市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形势场、物理量场等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切变线是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西南急流对暖湿气流的输送为较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的配置和低空切变线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5.
1引言2018年6月9-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以下简称峰会)在山东青岛成功举办,气象部门顺利完成峰会气象服务,工作获得肯定。重大活动气象服务涉及观测、预报、服务、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统筹协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系统是由一些互相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所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整体;系统科学是从事物的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以及层次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客观世界的[1]。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山东省气象局特别设立一批围绕十一运会气象保障服务的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内容涉及精细化天气预报、各种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开发以及信息与网络等多个研究领域。通过对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在十一运会中发挥作用的简要概述,阐明了山东省气象科研工作在十一运会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在数值及精细化天气预报、风险评估、人工消减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十一运会期间的气象保障服务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1引言中国天气网(www.weather.com.cn)是中国气象局面向社会和公众、以公益性为基础的气象服务门户网站,中国天气网在2008年7月28日正式上线,4个月以内,访问量就突破百万;半年以内,访问量就达到300万;2009年突破1000万;中国天气网在2011年访问量超过了2000万。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连续24个月均值突破历史同期记录.  相似文献   
8.
山东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7-8月,山东省气象部门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了气象服务效益调查,根据所取得的气象预报服务年付费额、年节省费用额等数据,对公众气象服务效用进行了评估,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2006年4月28日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6年4月28日山东省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应用湿位涡守恒理论研究了飑线的发展机制。结果表明:飑线是由500hPa西风槽影响产生的,为低层增温增湿,高层冷空气南下,低能舌叠加在高能舌之上,导致大气对流性不稳定。850hPa切变线和地面低压槽中的辐合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中尺度对流云团,在热力不稳定和风垂直切变的环境条件下对流云团东移发展,形成飑线。低层大气湿斜压性增强,破坏了地转平衡,倾斜涡度发展,上升运动增强,对流发展;高空高位势涡度下传使得中低层位势涡度增大,导致其垂直涡度增大,有利于对流层低层中尺度涡旋发展,对流增强。较强的上升运动与风垂直切变相互作用,促使对流系统发展形成飑线,产生雷雨大风。  相似文献   
10.
陈优宽 《山东气象》2006,26(3):44-46
利用2006年6-8月山东省气温、降水和500hPa旬、月平均高度场和距平场等资料,分析了山东省2006年夏季的环流特征、天气气候特点和主要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