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完全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3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雷暴天气在多普勒雷达资料上的前兆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得到:雷暴天气的形成过程通常在多普勒雷达图上往往反映为一个双层干区的迅速破坏和基本消失的过程。并且雷暴天气结束后,如果双层干区再次重新建立、破坏和消失.那么意味着再次雷暴天气过程的发生。依据上述分析通过简单统计归纳得到的合肥雷暴临近预报指标的预报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人体舒适度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春娥  王兴荣 《气象科学》2001,21(3):363-368
经过人群调查得出适合于江淮地区人体舒适度指数公式及预报指标,综合利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和地面常规资料,采用MOS预报的方法和天气气候统计方法预报出气温、风速、日照等与舒适度指数有关的气象要素,研制了合肥市人体舒适度预报系统,该系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客观实用,易于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引进凝结几率函数,并摈弃“凝结过程开始于某个临界的相对值”的假定,使湿空气动力学研究摆脱整个大气总是处处维持饱和的不合理要求,建立了非均匀饱和湿空气动力学方程组,并在一定的假设下给出了方程组的一些简化形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目前湿空气动力学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拓宽物理量垂直坐标系的应用范围,本文讨论了非静力平衡条件下的垂直坐标转换,给出了不同坐标系的转换公式和动力学方程组,最后运用它们建立了湿空气动力学方程组。  相似文献
5.
合肥市夏季热岛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2002牟夏季高温期间合肥市城市小气候考察的资料,分析了合肥市夏季城市热岛特征以及热岛强度的历史变化。结果表明:1)合肥市夏季热岛强度的日变化与冬季明显不同,夏季晴天一天中热岛强度只出现一个峰值,其基本特征与Oke提出的理想状态下的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的模式曲线非常相似,而冬季与高纬地区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城市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接近。这反映了冬、夏两季人类活动、能源消耗量的不同;2)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和城市绿化工程的实施,合肥市热岛面积、分布形状有了一定的改变,但主要分布特征和强度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6.
利用NOAA卫星资料分析气温的城市热岛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边界层理论为依据,使用附近台站的探空资料模拟探空曲线,用以对卫星遥感资料进行大气削弱订正。经过反复试验,选取最佳方案将卫星遥感的地表温度转换成地面空气温度。文中还用转换的地面气温分析了合肥市的城市温度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得出合肥市既有热岛效应又有冷岛效应的结论,而且三种不同的城市下垫面对城市冷热岛的形成、加强和减弱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湿空气动力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一定的观测事实,通过引进凝结几率函数的非静力平衡参数,建立了不一定饱和湿空气不以静力平衡为基础的P坐标动力学方程组。依据这个方程组,得到以下结论:1.湿平衡平行于等位势线,风速正比于位势梯度和非静力平衡参数,一般小于地转风;2.暴雨地区急流的超地转现象并不是饱和湿空气的准平衡现象,而是与急流驾驶减弱有关的不平衡现象;3.在平衡条件下,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可近似用湿热成风方程来计算;当地转风与热  相似文献
8.
冷空气与梅雨的关系及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叶青  王兴荣  沐贤俊 《气象》2005,31(5):77-79
通过分析1954~1999年梅雨期合肥低温日数与安徽省梅雨量、梅雨期长度的关系发现:梅雨期的冷空气强弱是影响梅雨的一个重要因子。冷空气势力强,一般梅雨期长、梅雨量多;反之,梅雨期短、梅雨量少。  相似文献
9.
基于混合回归模型的夏季高温日数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变化比较激烈的高温日数为对象,通过加权叠加、周期波动以及尺度比较等理论分析提出一种短期气候预测观点,即长周期波动可用当地前期各种气象要素的长周期波动的某种函数表示,而短周期波动依然与大范围周边环境因子的变化有关。采用功率谱分析、逐步回归、方差分析等常用统计手段和二项式平滑方法,建立长周期波动和波动偏差比的预报方程,在此基础上得到高温日数的预报方程。应用该方法对合肥地区的高温日数进行了预测试验,利用滚动预报得到13个预报样本。在13个试测样本中,有11个样本试测较为准确,试测准确率达到84.6%。在试测不准确的2个样本中,误差有5~6d,而且它们出现在高温日数相对较多的年份,因此试测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亳州市电视铁塔倒塌事故的气象原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地调查和气象资料分析,得出造成1999年8月30日亳州市教育电视台电视铁塔倒塌事故的气象原因是由于受飑线袭击,铁塔承受了超过满足国家GBJ9-87所规定的铁塔设计风速,此外铁塔位于形成喇叭口形状的两座高楼中的一座上,两座高楼由于特殊结构而形成狭管效应,造成局部风速增大,使铁塔所承受风速比开阔地的风速还要大,从而造成倒塌事件。根据这一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结论,能对高层建筑与铁塔建筑设计规范的修正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