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完全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大气科学 | 21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利用河北省70个站自建站至2000年近50a的系统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北省冷暖变化的年际和年代际特征,及其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别,并估计了河北省未来50a冷暖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北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都呈现增温趋势,增温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全省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趋势与其五个分区的变化趋势具有整体一致性,都皇现升温趋势,但各区域的增温幅度不一,增幅最大的区域是冀东平原区,最小的区域是河北省北部;各季气温变化呈现春、秋季平均气温变化程度相对比较平缓,冬季增温幅度最大的特点,自80年代末始,暖冬现象明显;在全球和中国气候将继续变暖的背景下,河北省气温估计未来50a升高在1~2℃之间。 相似文献
3.
4.
强暴雨、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暴雨天气是造成洪涝灾害最主要的降水天气系统。以广州雷达和梅州雷达的拼图资料以及温州单站雷达资料为基础,讨论了TREC方法中时间步长、网格大小及雨强阈值等参数变化对跟踪结果的影响,并对TREC矢量场进行了平滑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TREC矢量场中由于地物回波和回波梯度变化造成的一些明显错误的矢量,得到较为连续的矢量场,并将得到的矢量场用于暴雨的临近预报。个例分析及预报结果的验证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参数,雨强CAPPI、反射率因子CAPPI和CR 3种资料得到的TREC矢量场一致性好,能够反映我国的强暴雨、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暴雨的移动方向。CR资料的外推预报结果稍差于其他两者,3种资料预报的准确性都随着预报时间的递增而降低,对连续时刻的TREC矢量进行拟合,有助于提高预报准确率。TREC方法对于结构比较复杂、不易识别的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暴雨天气,在预警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为利用风廓线雷达(WPR)开展降水研究,分析了2006年8月25-26日北京延庆WPR探测降水个例.降水前高空出现持续时间长达10 h以上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在信噪比(SNR)时间序列资料中出现比较清晰的SNR极值层,SNR极值层所处高度与水平风垂直切变高度相吻合.降水期间及前后,水平风探测高度明显增高2 km以上.随地面降水的临近,下降速度所处高度逐渐降低,从高空一直延伸到低空,持续时间长达10 h.资料分析表明: 国产WPR可以在降水天气工作,其探测资料能及时反映大尺度流场的变化.通过WPR提供的功率谱密度、SNR、水平速度、垂直速度等多种资料,可从多种角度了解降水过程;特别是WPR可以同时探测垂直气流速度、粒子落速及其高度分布,进而可以估计降水粒子尺度谱及其高度分布,便于开展更深层次的降水物理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7.
8.
对风廓线雷达探测降水时出现的双峰型功率谱密度分布的回波, 进行大气返回信号和降水返回信号的剥离, 由大气返回信号求出环境大气的垂直运动, 导出降水质点下降末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分布, 进而求出云体中的雨滴谱分布。对两次降水进行了雨滴谱反演试验, 提取了不同高度上30多份雨滴谱分布, 雨滴谱分布基本上呈现出指数分布形式。指数拟合后求出雨滴谱的浓度参数N0由几百到几千m-3mm-1, 尺度参数λ为3.8~4.5 mm-1。试验中, 还由反演的雨滴谱估算出云中含水量, 得出降水云体中含水量随高度的分布, 与附近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进行了比较。风廓线雷达与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到的回波强度随高度分布基本一致, 云中含水量估算的均值基本相同, 而风廓线雷达由雨滴谱估算出的含水量随高度分布可以反映出雨滴谱变化的影响, 随高度分布更为精细。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海峡两岸及临近地区暴雨试验”(HUAMEX)加密观测资料和MM5湿物理显式方案模拟研究了1998.5.23-24自粤北移向南海海岸冷锋前对流云团中的云物理过程,给出了造成飞机积冰的直接气象因子-云中过冷水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演变及其与水汽、冰相(冰晶、霰、雪)、垂直气流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当对流较强因而产生冰相后,由于冰粒子与过冷水间的碰并及过冷水滴蒸发,过冷水迅速减少;当对流较弱因而只有液相云水而无冰相加入时,过冷云水维持。模拟试验显示具有完善湿物理显式方案的高分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可用于对飞机积冰的直接气象因子-云中过冷水的数值预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