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5月4~6日在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了一次“黑风暴”.用改进的MMI和高分辨PBL参数化及40km细网格控制试验能基本上模拟出“93,5”黑风暴的结构和演变.模拟结果表明,黑风暴发展时段,在PBL内与一个中尺度气旋性强涡旋相伴,在对流层内与一个垂直涡柱相伴.这个伸展至对流层顶的涡柱下(上)半部是与低(高)空强烈辐合(辐散)入(外)流相伴的气旋(反气旋)性涡柱.该黑风暴结构不同于一般锋面结构,其主要差别是:界面坡度陡,θe水平梯度大,斜压性强,PBL内暖心明显.该暖心结构与下垫面剧烈热力强迫有关.不同PBL参数化和模式空间分辨率的对比试验结果指出,提高中尺度数值模式的空间分辨率和采用较好的PBL参数化方案对改进黑风暴发展结构及其演变的模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暴雨中尺度系统不稳定理论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已有的不稳定理论研究,提出把不稳定问题由求解特征值问题转化为求解初值问题,在考虑扰动气压和水汽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二维线性化的非静力模式,以真实反映不稳定扰动特征。 相似文献
3.
近50a青海西宁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西宁市1961~2010年年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最低温度,研究西宁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西宁市4季和全年的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近些年来略有回落,其中冬季增温最明显。西宁市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在线性增温趋势的稳定性、倾向率和突变现象均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各季节的平均最高气温的线性趋势均稳定,平均最低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线性增温趋势稳定,最高气温的倾向率在各个季节或年平均上比最低气温的倾向率大得多,冷季的线性倾向率明显大于暖季;极端最高气温线性趋势呈上升态势,极端最低则为弱的下降趋势;极端最低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突变发生较早,在1963年附近,极端最高和年平均最高气温突变时间大体一致发生在1990年代。 相似文献
4.
青岛奥帆赛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系统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该文初步建立了青岛奥帆赛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系统(包括预报模式和释用模式).预报模式基于Weather Research & Forecast (WRF)模式V3.0,模式设计为网格数60×50×38,水平分辨率500 m.在IBM小型机上用8个线程作15 h预报所需机时约为1 h 20 min,可满足实时业务预报需要.利用高分辨率边界层模式和城市小区尺度模式对该预报结果进行了动力释用(水平分辨率分别为100 m和10 m).该模式系统于2008年夏季进行了实时运行试验,模式产品在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青岛分中心使用.结果表明:该模式系统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对城市热岛、海陆风、地形及建筑物影响等局地环流特征有较好的模拟效果.数值试验分析表明:城市化引起城市热岛效应,增大了海陆温差,使海风加强;城市建筑物拖曳作用使风速减小,从而使海风推进速度减缓;精细下垫面资料的引入对海风等局地环流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6.
7.
青岛地区气象灾害分析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地区发生频率较高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大风、大雾、台风、雷暴和冰雹等。利用1971—200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主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暴雨和大风的发生概率及重现期进行了计算。并通过1984—2007年气象灾情普查资料,对暴雨、台风所致的气象灾情进行了评估。据此对青岛气象灾害进行了区划和风险分析,得出青岛地区暴雨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莱西、胶南沿海两个区域;胶州湾前部沿海及市区是大风和大雾多发区;环胶州湾地区处在台风的影响范围内,尤以市区、胶南沿海和黄岛区出现频率较大;胶州湾西岸的黄岛区雷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1970~2006年西藏泥石流、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降水条件分析,得出西藏地区泥石流、滑坡主要发生在藏东地区、喜马拉雅山南侧及沿雅鲁藏布江一线,每年6~8月是泥石流、滑坡多发时段,降水是诱发泥石流、滑坡的主要气象条件,发生泥石流、滑坡可能性与不同雨型、不同等级降水和与前期降水情况密切相关。该研究分析结论,为西藏泥石流、滑坡预警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970~2006年西藏泥石流、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降水条件分析,得出西藏地区泥石流、滑坡主要发生在藏东地区、喜马拉雅山南侧及沿雅鲁藏布江一线,每年6~8月是泥石流、滑坡多发时段,降水是诱发泥石流、滑坡的主要气象条件,发生泥石流、滑坡可能性与不同雨型、不同等级降水和与前期降水情况密切相关.该研究分析结论,为西藏泥石流、滑坡预警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