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2.
岭南山地气溶胶物理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对岭南山地收集的气溶胶样品的质量谱与水溶性离子成分谱的分析表明:总气溶胶质量与诸离子浓度大体在华南大陆的清洁点均值与大中城市均值之间,其分布主要表现为明显的三峰分布,分别位于巨粒子段,大粒子段与亚微米粒子段,主峰值位于巨粒子段。K 的分布最为特殊,仅仅在细粒子段位于0.065~1.1μm处表现为一个明显的峰。气溶胶中均以SO42-为主要阴离子成分,Ca2 为主要阳离子成分,较之华南乡村清洁对照点,除离子浓度成倍增加外,SO42-浓度占了阴离子含量的绝大部分。另外,NO3-、NH4 的含量比华南城市显著减少是其主要特点。在雨季无论是总浓度还是SO42-、Ca2 、Mg2 的浓度均比旱季时明显减少,与降水的清除过程有关。气溶胶中水溶性NH4 、K 、SO42-较多地存在于细粒态粒子中,它们的质量中值直径在旱季比广州大,在雨季略小于广州的情况;而F-、Ca2 、Cl-、Na 较多地存在于粗粒态粒子中。相对于华南土壤而言,旱季的大瑶山和白云山气溶胶中Mg2 、Ca2 有明显富集,SO42-也有一定程度的富集,雨季仅仅白云山上Mg2 有富集现象。通过离子中和情况的讨论,岭南山地气溶胶应呈酸性,对雨水酸化的缓冲能力较差,会加重该区的酸雨危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在黄埔工业区收集的气溶胶样品的质量谱与水溶性离子成分谱的分析表明 :总气溶胶质量与诸离子浓度均明显高于华南大陆的值 ,其分布表现为明显的 3峰分布 ,气溶胶中以 SO2 - 4,NO- 3 ,Ca2 ,NH 4 为主要的离子成分 ;较之华南陆地测站 ,除离子浓度成倍增加外 ,SO2 - 4的浓度占了阴离子含量的绝大部分 ,NO- 3 ,NH 4 的含量比重显著增加 ,以及 NO- 3 ,SO2 - 4,NH 4 ,K 较多地存在于细粒态粒子中是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对多个登陆台风实地观测的基础上,选取出较有代表性的实验观测个例:“黄蜂”、“杜鹃”和“黑格比”3个登陆台风,分析探讨在登陆台风的中心、靠近中心位置的强烈影响区域和台风外围环流影响地区近地层湍流特征,以期对登陆台风的边界层湍流过程有所认识。观测资料分析显示,在登陆台风的中心及其强烈影响的区域:(1)风速和湍流强度均有强烈的变化;(2)水平湍流积分尺度明显增大,越靠近中心位置,增大越明显,而垂直方向没有明显变化;(3)在湍流谱的低频和高频区,湍能均可增大1~2个量级,其中垂直方向湍能增大的幅度略小于水平方向;(4)湍谱在惯性子区u,v,w3个方向的分布均不满足-5/3次方律,存在较大偏移,而在台风外围环流影响区和无台风影响时,则无上述的4个特征。 相似文献
5.
南岭山地一次锋面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2001年3月上旬在南岭山地进行的综合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有雾和无雾时的天气型和边界层风、温、湿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冷空气影响期间出现的地面雾是低空湿度饱和区向地面扩展,云底接地形成的雾,锋面雾消散过程实质上为雾层底逐渐抬升离开地面的过程。边界层结构受天气系统的影响,锋面逆温结构对雾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单层强逆温结构有利于雾的发展和维持,多层(双层)弱逆温结构容易导致雾消散;出现雾与前期低空南风强劲,高空盛行西南或西南西气流,充分回暖增湿,导致整层空气湿度大有密切关系;浓雾维持期间,出现小到中雨时,雨强峰值时间段都出现能见度短时好转的现象,否则则反之,表明云雾中的微物理过程与能见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7.
8.
雨量计可以直接测量单点雨强随时间的连续变化 ,测量精度较高 ,但雨量计站网的密度不够 ,往往漏掉强降水、暴雨中心 .雷达能实时探测云和降水结构及系统发生、发展演变情况 ,能迅速提供一定区域的实时降水情况 ,但雷达测量误差较大 ,测定局地降水量精度不高 ,因此雨量计和雷达进行点面结合 ,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将雨量计单点测量精度较高和雷达能测量降水时空分布的优点结合起来 ,利用雨量计测量校准雷达定量测量降水 ,可获得比单纯用雷达方法在精度上有很大提高的降水测量结果 .1 变分法校准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原理将雷达探测区网格化 ,在…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在贵州省西南部复杂山地上获取的近地层梯度风观测资料和三维超声测风仪观测资料,从中筛选出具有该地气候特征的强风样本,利用数量统计和谱分析等方法,计算分析了由于复杂地形影响而导致的局地低层强风的平均和脉动特征.平均风场主要表现在受当地主要特征地形(西北-东南走向的深切峡谷)影响,其全年的主导风向和最大风速出现的方向几乎完全转为沿峡谷走向,即使在符合中性大气层结条件下,风的垂直廓线也完全不满足幂指数分布,风攻角远远大于规范推荐的值,并且不同风向的强风攻角因地形影响其差异可达20°;强风条件下脉动风场的主要特征是:不同风向强风的湍流强度有所不同,在纵、横和垂直方向的湍流强度比值与现行设计规范给出的三维湍流强度比值有明显差异,其中垂直方向的湍流强度显著偏大是突出特征;湍流积分尺度偏大,其中纵向值偏大20%-60%,横向值在某些风向上可偏大3倍以上,垂直方向则普遍较平坦地形偏大一个量级左右;在桥梁结构较为敏感的频域范围内,各风向的湍流谱密度值有显著差异,其中不同风向在纵向上最大差值可达8倍,横向和垂直向可相差6倍,但无论哪个方向的湍流谱密度值均比台风中心要小1-2个量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