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正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与现代科学整体化、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地理学在长期分化,强调部门地理的发展之后,重新又开始重视整体性的综合研究。这一期间,一些学者坚持不渝地倡导建立以地球表层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体系——地理科学,引起了广大地理学界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
以测绘外业观测所使用的记簿器及记录程序从无到有、从旧到新、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重点以中国地震局大地测量实际应用为例,循序渐进地指出当前测绘外业记簿器及记录程序所面临的困难,剖析最新记录程序的功能及内涵,探索测绘外业记簿器及记录程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各省甲烷排放量初步估算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群  张国君  王铮 《地理研究》2012,31(9):1559-1570
CH4是除CO2以外的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是大气中含量最丰富的有机痕量气体。估算我国甲烷排放量对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2006年IPCC清单指南推荐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选取适合我国的排放因子,利用官方统计数据对2000~2005年我国各省煤炭开采、废弃物管理、生物质燃烧、水稻种植、牲畜反刍、粪便管理等排放源的排放量分别做了估算,并得到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与1994年相比,我国甲烷排放总量有所增大,1994年排放总量为34287Gg(1Gg=106kg),至2005年增加到41493Gg,主要是煤炭开采甲烷排放量增加趋势最为明显,但是与我国GDP增加速度和能源使用量增加速度相比,我国的甲烷排放还是有所控制的。在空间分布上来看,各省排放量地区差异明显,CH4排放量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华北以及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部分直辖市排放量较低,另外各省排放源的配置也各不相同,主要与各区域排放源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熔融法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硅酸岩中30个主、痕量元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是进行地质样品多元素分析的有效手段。有人已用XRF法对六个BCS和五个PRE标样定值;也有用它分析硅酸盐类样品中主要成份。  相似文献   
5.
海冰-海温非线性耦合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Saltzman模式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进试验:(1)引入气溶胶非线性参数方案并提高模式阶次;(2)在改进(1)的基础上,对Saltzman模式的云反馈机制再进行修正。定态解析解表明,改进试验(1),(2)均克服了Saltzman模式中海温二个平衡态仅相差0.0012K这一严重缺陷。数值模拟表明,系统存在二个平衡态,而当气溶胶光学厚度增大时,两极的冰冻面积将以指数形式增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月平均温度的气候噪声和潜在可预报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74个测站1960~1991年日平均温度研究了中国月平均温度的气候噪声和潜在可预报性。气候噪声是在Yamamoto等人的思想基础上设计的方法估计的,而潜在可预报性则是用月平均温度的年际变化与自然变化(气候噪声)之比表示的。一般情况下中国月平均温度的气候噪声随纬度和高度增加而增加,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变性大陆干冷气团对气候噪声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海洋对气候噪声起着调节和减弱作用(除了热带海洋在春秋过渡季节外)。月平均温度的潜在可预报性有较大的季节和区域差异。但总的来说中国月平均温度在α=0.10的统计显著性水平上是潜在可预报的。这些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噪声和潜在可预报性有季节和区域的差异,所以不能要求用一个气候模式在任何时候对每一地区都得到满意的结果。要对各月的气候进行预报,需根据不同月份至少不同季节建立区域气候模式可能更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珠江流域前汛期降水和旱涝的影响因子与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珠江流域前汛期(4~6月)降水和旱涝的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基于SCIAMACHY传感器,WFM-DOAS反演的CH4柱浓度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了全国CH4柱浓度的时空变化,并对我国八大自然区的CH4柱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作了研究。从研究结果分析得到,CH4柱浓度的空间分布,青藏区整体较低,在我国东部地区,CH4柱浓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整体来看,CH4柱浓度夏季高,冬季低,有明...  相似文献   
9.
选择上海、武汉、天津和西安为典型区,以1470-1979年逐年干湿等级序列为基本数据源,应用墨西哥帽小波变换方法,对中国东中部地区近510a来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气候干湿变化与气候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气候干湿变化的动因。结果显示:19世纪以前气候干湿变化表现出较明显的东西差异;小冰期事件、18世纪气候温和期等非局地性事件在较大区域都有反应,但各地的具体响应程度、方式和时间均有差异;在20世纪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地气候均向偏干旱方向演变。百年以上尺度气候干湿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太阳辐射及其引起的大气环流变化,百年以下尺度的变化则与季风系统短尺度波动、区内各个大气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局地下垫面差异和人类活动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旱涝史料的层次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振山  卞维林  金龙  乐群 《气象学报》1999,57(1):112-120
文中用子波变换的方法对中国近500年旱涝等级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不同气候层次上,旱涝变化的特征有所差异,高层次上的旱(涝)期常由若干个低层次的偏旱(涝)期组成;各层次上气候系统的动力行为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要对气候的变化趋势作预测必须在具体层次上而言才有意义。不同层次间突变点的变化往往表现为层次升高时部分奇异点(突变点)退化为平常点,而层次降低时,又会发生平常点进化为奇异点的现象。此外,还发现中国总体上说偏涝期长于偏旱期,但不同地区又有所不同;中国南北方的旱涝演替存在一定的位相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