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4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常德市5个代表站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1971~2000年30年间常德市初、终雷暴日各地域间的差异和变化趋势,以及雷暴日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0年间初雷暴日提前了7天,终雷暴日的变化呈"V"字型分布,初雷暴日较终雷暴日要稳定,年际变化小;雷暴日和雷暴期各地均不同,山区、丘陵地区明显长于或多于平原和湖区;各地雷暴日数均呈递减趋势,城区减势最强,其倾向率达-5.7d/10a,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减势最为明显;雷暴日主要集中在春季4月和盛夏季节,呈双峰分布.  相似文献   
2.
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定常波不平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并阐明Lorenz环流分解意义下的定常波不平稳性概念,它是月平均网上纬向波动分量气候变率与定常波强度相对大小的表征.根据Lorenz环流分解,定义全域(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Ius(I1us),分析了北半球500 hPa位势高度场定常波强度较大的30°-60°N纬带的定常波不平稳性,结果表明:(1)全城定常波不平稳带位置存在季节件北进、南退过程.平稳的定常波出现在冬季的35°-55°N的中纬度带和夏季的副热带地区(35°N以南),分别与冬季的东亚大槽、北美槽和较弱的欧洲槽,以及夏季的副热带高压等系统相联系.不平稳度的高值中心出现在春季的35°N和夏季的50°N,这与定常波强度季节变化和月平均图上槽脊位置、强度年际异常有关.(2)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存在着明显的纬向不对称性.平稳带通常位于定常波的强槽强脊所控制的区域,而不平稳带通常位于定常波强度较弱的区域.副热带(35°N及以南)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冬强于夏,中纬度(35°N及以北)则夏强于冬.夏季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地理分布具有复杂的结构.但无论冬夏,北欧是定常波最不平稳的地区,北美大陆附近的定常波则相对平稳.(3)夏季,从华北经东北至北太平洋存在一个定常波不平稳度高值带,其高值中心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部(45°N,130°E),主要影响中国北方(东北、华北、西北),可能是该区夏季气候脆弱带的环流成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取流域河网及分水岭等数字化水文信息,以便更好地开展流域面雨量预报服务等气象工作。对通过最大坡降法(D8算法)采用ArcGIS软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水文信息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实践。介绍了主要算法原理及关键技术,并就其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出了提醒及解决办法。提取的河网及流域边界为通用GIS文件,方便交换使用,可便捷地应用于相关气象工作。  相似文献   
4.
田泽芸  高伟  佘高杰 《湖北气象》2009,28(3):222-228
利用NCEP 1°×1°6 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加密雨量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08年5—8月常德市三次大暴雨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次过程是在位势不稳定条件下由强冷空气触发产生,第二次过程是西南低涡沿江淮切变线东出造成,第三次过程是由西风带低槽东移造成;强冷空气触发的第一次过程,其强降水点较分散,而受低涡切变系统影响形成的后两次过程的雨区都较集中;后两次过程中K指数均出现两个峰值;前两次过程中均出现线状回波,其缓慢移动或少动造成第一次局地大暴雨,回波在移动过程中强度维持不变是第二次过程发生的原因;当出现混合性降水回波时,是大范围强降水发生的预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