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6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季江淮气旋的Ertel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定臣 《气象学报》1991,49(2):141-150
本文应用Ertel位势涡度的理论,分析了两例夏季江准气旋活动的等熵面位涡图和位涡垂直廓线,讨论了这类系统发生发展的一种可能机制以及它们与典型温带气旋的区别,从而得出了夏季江淮气旋活动的一个概念模式:从高原一带东移的对流层中层弱的扰动在有利条件下引起江淮地区较强降水,中层潜热释放导致气旋性环流向下延伸,最终可在地面静止锋上形成波动。当副热带锋区北侧平流层下部空气沿等熵面南下时,气旋波可能发展成为典型的温带气旋。  相似文献   
2.
3.
9012号台风暴雨过程的位涡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9012号台风登陆前后等熵面位涡图和位涡剖面图的分析,研究了台风的位涡场结构以及它登陆后与中纬度天气系统相线作用过程中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台风的位涡结构为一深厚的高位涡“柱”对流层的高低中有一个高位涡中心;中层高位涡平流或正位涡平流随高度增加以及等熵面上的初变线可作为定性判断台风和外围暴雨落区的一个指标,中纬度系统对9012号台风的作用,主要在于冷空气进入台风环流的导致台风迅速减弱消亡,等熵  相似文献   
4.
通过1982年梅雨期的个例分析,研究和比较了中国和日本梅雨我的结构。分析表明:1.梅雨锋区系统对流层上部宽广的斜压区和对流层低层较狭窄的弱斜压区共同组成;2.在两个个例中,中国剖面上锋区均呈“椅”型结构。日本剖面上,6月呈均匀倾斜结构,7月略呈“椅型”,涡度场上中国剖面为相当正压结构,日本剖面为斜压结构;3.梅雨锋区系统可民是均匀斜压区在不均匀和加热情况下结构改变结果;4.中国大陆雨区高层大量潜热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逐候平均的沿120°E的经向垂直剖面图,研究了1991年梅雨各个阶段东亚副热带锋区的结构及锋区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1)1991年梅雨第一阶段与典型梅雨不同,是在冬夏流型转变中局部异常环流条件下形成的;(2)梅雨期三个阶段的锋区结构分别为浅薄型、深厚I型和深厚Ⅱ型,浅薄型锋区低层正涡度轴线近于垂直,深厚型锋区正涡度轴线自下而上向北倾斜,分别对应相当正压结构和斜压结构;(3)深厚型锋区南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地转方程的二维锋生模式,研究了地面暖带附近锋生过程中,大尺度斜压区、地面暧带和潜热释放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变形场中的孤立暖带,当它位于大尺度斜压区暖空气一侧时,可在有限时间内形成强锋区(有潜热加热时锋生速度更快);当暖带与大尺度斜压区配合时,可出现双锋区结构,强锋区可能先在暖带中出现。在暖带深厚并有潜热释放时表现更明显且有利于双锋区结构的维持,锋生强迫作用和位温扰动是梅雨锋附近两条中-  相似文献   
7.
朱乾根  侯定臣 《气象科学》1990,10(2):201-207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地面气温逐渐变暖*[1],虽然40—60年代有一些小的波动。一般认为当代气侯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CO_2及其它温室气体的增加。而CO_2的增加,又主要是由于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所造成的。然而也有不同的看法,Woodwell[2]详细讨论了生物圈变化的极重要的潜在作用,他认为到上世纪末采伐森林和扩大耕地已经成为大气中CO_2的第二种来源,它在数量上和迄今由于使用地下燃料所造成的CO_2源相当,因此应该重新评价现有CO_2的循环模式。图1是Robock[3]1985年给出的包括植被在内的气侯反馈图,植被通过与大气成份、反射率、蒸散等过程的反馈而与气候相互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研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还必须研究人类活动对这些过程的干扰。本文将分四个问题对此进行简单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8.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rtel potential vorticity,the 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 maps and vertical pro-files of potential vorticity for two summer cyclones over the Changjiang-Huaihe Valley are analysed.Afterdiscussing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such systems and their differences fromtypical extratropical cyclones,a conceptual model for their activities is proposed:A weak disturbance in the mid-level of troposphere originated from around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may cause heavy precipitation underfavourable conditions and latent heat release in the mid-troposphere leads to downward extension of cycloniccirculation and a wave on the quasi-stationary front.This weak cyclone can develop substantially and becomea typical extratropical cyclone only when air from the lower stratosphere flows downslope along isentropic sur-faces into the region of interest.  相似文献   
9.
王亦平  侯定臣 《气象学报》2002,60(1):122-127
在Chan和Cho作的基础上,用中α尺度位温扰动代替了原来的中β尺度位温扰动,并且增加了一个高度函数H(Z),模式还改变了相对湿度的分布,取了可供比较的两个试验,并运行了半地转湿大气锋生模式程序,积分一段时间后,绘出有关的物理量的等值线图,分析、比较了非绝热加热及初始位温扰动对物理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初始位温扰动为中α尺度比中β尺度更接近实际情况,对流层湿度分布不均匀,非绝热加热的作用比初始位温扰动的影响明显些。  相似文献   
10.
夏季江淮气旋结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定臣 《气象科学》1992,12(1):93-99
通过考察两个个例的经向、纬向剖面,对夏季江淮气旋的结构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这两个气旋波皆位于低层锋区向北弯曲处,随锋区向北倾斜。但东西方向上倾斜不明显。(2)两个个例在南北方向的结构,分别表现为较明显的温带特征(斜压结构)和热带特征(相当正压结构),后者较有利于气旋发展。(3)这些气旋波的结构与湿大气中的对称不稳定扰动类似,其活动可能与静止锋附近的条件性对称稳定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