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0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的定义和气候学的内容,关系十分密切。在当前,现代化建设对气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就气候学的基本问题——气候定义提出一点初步的看法,供人家讨论。  相似文献   
2.
也谈梅雨期的划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傅逸贤 《气象》1981,7(5):19-19
关于梅雨问题的研究,我国与日本的气象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十几年来,随着观测事实的不断积累又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梅雨期的划分方法不一,产生了一些分岐。这不仅对于研究工作而且对  相似文献   
3.
云量是天气气候变化的一种重要现象。海面和陆面的蒸发是大气中水汽的“源”,而凝结成云则是大气中水汽的“汇”,所以云是水份循环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潜热释放的重要形式。全球地-气系统热量平衡模型图指出,地球表面对大气的感热加热仅7个单位,而潜热加热却达23个单位(相对于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而言)。所以成云致雨释放的热量在大气非绝热加热以及相应的天气变化与气候异常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过去,由于海面上常规观测资料很少,船舶观测云的精确度也较差,以致对海上云系的研究难度较大。近年来卫星云量资料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方便,在研究热带地区  相似文献   
4.
读了李吉均同志主要针对拙文(傅逸贤,中国东部山地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初步分析,中国科学,B辑,1982,11)而写的“中国东部山地第四纪冰期气候问题”(李吉均,地理学报,38(4),1983,以下简称李文)。看来,这不仅关系到拙文,而且很可能还涉及研究中国  相似文献   
5.
傅逸贤 《气象学报》1991,49(3):354-357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又称为日射、完全透明大气的太阳辐射、入射太阳辐射、没有大气时的太阳辐射或天文辐射等等。本文均采用“天文辐射”一词。它较好地揭示了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日变化、年变化与随纬度分布的原因实质(即地球自转角速度、赤纬、日地距离等天文参数的变化及地理纬度的分布)。而且,天文辐射在地质时代的长期演变也主要取决于地球轨道参数(黄赤交角、偏心率及岁差)的周期性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太阳系中的其他8个行星以及月亮等施加的引力所造成的。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认为,采用天文辐射一词是较为确切的。它从天体力学角度揭示了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时(日变化、年变化、长年变化)空(地理纬度)变化的原因实质,相对于其他学术词汇而言,含有实质性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按Environmental Technical Applications(1971)和Miller,et al、(1970)提供的北半球1、7月总云量资料,经过加工后,进行了分析。文中还根据布德科的总辐射公式(1978)计算了太阳总辐射,而且分析和讨论了其地理分布特征:1月以纬圈分布为主,7月可有高、低中心出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1979—1984年卫星云量资料,分析了赤道太平洋地区平均纬向垂直环流圈。结果表明,根据卫星获得的云量资料也可以用来分析实际的环流和探讨厄·尼诺现象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计算了黄道倾斜的温度灵敏度参数,其中考虑了天顶角反馈、生物反射率反馈和潜热反馈。经过计算表明,在有冰雪反射率的情况下,天顶角反馈的重要性,以及反馈机制在米兰柯维奇冰期理论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全球性的冰期气候背景对中国东部气候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还以第四纪冰期庐山气候的研究为基础,进一步计算了冰期黄山、天目山的温度与冰雪质量平衡,指出冰期低温的春秋季十分有利于降雪和冰雪积累的。文中经过理论推算得出第四纪中国东部山地的雪线高度;它与地理地质学的考察结果很相近。最后计算得出,在有利地形条件下,黄山500年的冰雪净积累厚度可达200米以上,天目山也接近于100米左右。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两层模式,以月平均温压场资料倒算了1954—73年北半球大气冷热源(1、4、7、10月)的分布,经过分析得出一些初步认识。冬季的冷热源在范围上与强度上都较强大。热源以欧亚东岸地区最强,冷源以北美大陆较强。夏季冷热源较弱,其位置大体上与冬季相反。春、秋季的冷热源分布特点介于冬、夏之间,但秋季较接近于冬季。60°N与40°N的年变化较明显;50°N与赤道附近地区则相反。本文也计算了1976年的冷热源分布,其趋势与多年平均相似,但7、10月强度较明显些。文中指出,用动力学方法计算的冷热源与高空环流配合较好。冬季,在明显热冷源地区一般对应高空槽(高空脊);夏季相反,而且位置也有一定偏离。冷热源南北分布的季节性变化是大气环流季节性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纬圈平均的云量及反照率的卫星资料,计算了北半球1、7月“地—气”系统净辐射。文中讨论了云量变化对净辐射及温度的影响,并通过云量因子分析得出反照率、红外辐射与净辐射之间的关系。如果1月份云量增加,在高纬度(低纬度)具有保温作用(冷却作用),而7月份在所有纬度均为冷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