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温州市温瑞塘河为背景,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框架,开发了动态环状河网水质模型。用HSY(Hornberger,Spear and Young)算法作水质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求得模型参数的空间分布,从而提高模型使用的可靠性、降低决策的风险度。模型由水量子模型及水质子模型两部分组成:水量子模型采用圣维南方程并用四级解法求解;水质子模型采用CSTR(Continuously Stirred Tank Reactor)模型的机理,并结合环状河网特征作了修正,由于只需解常微分方程,因而避免了矩阵求解,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使得用HSY算法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成为可能。模型选取温州市温瑞塘河流域的鹿城区河网进行了首次应用,用HSY算法率定水质参数并讨论了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参数率定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比较理想。最后简要讨论了参数不确定性传递。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粮食贸易格局的日益紧张,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成为新阶段的难题。本文从耕地可持续利用视角提出粮食稳产、增产策略,以期为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国家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基于1985—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数据,以农业生态区为基本单元,采用比较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中国粮食生产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规律性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产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但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和华南区粮食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减产现象。(2)中国粮食产量主产区逐渐由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和华南区向东北区、黄淮海区转移。(3)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呈现阶段性和区域性规律。例如,东北区、西北区粮食生产主要受粮食单产、耕地面积等影响;黄淮海区、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区、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主要受粮食单产影响。(4)中国各区耕地存在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耕地非持续问题,在西北区、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等生态脆弱区域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环状河网水质模型在水污染控制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一维圣维南方程及CSTR水质概念模型的机理,开发了平原环状河网非稳态水质模型,并用于温州市温瑞塘河水污染控制规划的编制中。模型由水文子模型和水质子模型两部分构成,描述了水体中COD、氨氮和DO浓度随时间、空间的动态变化。利用新开发的模型,采用试错法,估算了河网的水环境容量,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远、近期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通过研究水质恢复的滞后性,提出可以采取引水冲污、人工曝气复氧等非常规措施来改善河网水质;并且利用情景分析方法,分别设定不同流量与不同开闸方式相组合的9种冲污情景,定量化探讨了引水冲污方案;根据曝气复氧对河网水质改善的作用特征,筛选出需要曝气复氧的重点河段和次重点河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媒体网站.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在这些网站上分享想法、图片、帖子和从事其他相关活动.当一个流行事件发生时,它可以在不同社会媒体网站中快速地进行传播,同时产生大量的多媒体数据.因此,研究多媒体社会事件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能够让人们及时地了解社会事件随时间演变的发展趋势.本文对近年来多媒体社会事件分析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多媒体社会事件表示、多媒体社会事件检测和跟踪、多媒体社会事件动态演变和多媒体社会事件主题观点分析这4个具体任务进行了详细总结.随后,对多媒体社会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多媒体社会事件分析方面未来可能的研究课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减缓气候变化的最新科学认知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摘 要:2007年5月4日,IPCC第三工作组在泰国曼谷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减缓气候变化》的决策者摘要及主报告。报告综合评估了2001年以来有关减缓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考察分析了中短期(2030年前)和长期(2030年后)温室气体的排放情景、减排潜力、成本范围,以及稳定大气温室气体(GHG)浓度水平的可能选择。报告总体认为,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取决于发展路径的选择,现有各种技术手段和许多在2030年以前具有市场可行性的低碳和减排技术,将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有效减排;在2030年以后将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较低水平的成本并不高,但需要国际合作,采取一致行动,并认为可持续发展与温室气体减排可以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