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发展,2015年中国城镇化的总体水平已达56.1%.在全国整体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各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如何在全国层面上,阐述中国城镇化的地区差异,探索驱动这些差异的内在因素,学界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文章以中国地级行政单位为主要研究单元,以城镇化水平和速度两个维度划分城镇化类型,将中国划分为四个类型的城镇化地区:高城镇化率稳定型、高城镇化率快速型、低城镇化率快速型和低城镇化率缓慢型地区,刻画城镇化的地区差异.进而选择了7个经济和地理指标,利用有序逻辑回归模型探究城镇化类间差异的驱动因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这些驱动因素在各类城镇化地区间的驱动作用差异.研究表明,人均GDP、各行业从业人口区位商、城乡收入比、到主要发展中心的时间距离等因素显著驱动了城镇化地区差异;同时这些因素在各类型地区内部的驱动作用强度不同,人均GDP、各行业从业人口区位商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呈边际递减的趋势,而区域内主干交通线密度对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城市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丁华  丁辉  张悦  廖文强  陈鑫源 《地质论评》2021,67(2):467-474
区域综合地质调查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技术支撑。本研究基于地质视角解读乡村振兴,围绕乡村人地安全、产业发展、地质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剖析,提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地质评价、水文地质调查、农业地质调查、旅游地质遗迹调查等区域综合地质调查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为提高助力效率效果,需做好项目顶层设计、制定乡村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等标准、构建服务地方工作机制、开展系统人才培训培养等战略路径。未来乡村发展中,应进一步解决区域统筹部署与重点发展村镇选择、综合地质调查与乡村规划建设空间尺度匹配、综合地质调查和纵向专业性调查配合使用、工程地质评价与乡村地下空间集约利用、地质文化村建设与乡村规划建设衔接等问题,不断提高区域综合地质调查技术方法的服务能力,为乡村可持续振兴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3.
黑色细粒沉积岩系沉积学和孔隙结构研究对于沉积环境恢复、页岩气储层评价和有利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下扬子地区最新完钻的XYZ-1钻井资料,综合钻井岩心、岩石薄片、XRD分析、氩离子-场扫描电镜等手段,开展幕府山组细粒沉积岩系的沉积学和孔隙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幕府山组岩性组成以块状、纹层状深色(碳质)泥岩、浅灰色纹层状泥质灰岩、泥晶灰岩为主,夹泥灰岩、云灰岩、陆屑灰岩和白云岩、安山岩、角砾岩等,以含硅质粘土质混合页岩相和含硅质粘土质页岩相为主,属于下扬子海盆的陆架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深水海湾-潮坪环境.幕府山组黑色细粒沉积岩孔隙类型多样,有机孔为2~200 nm,面孔率为2.86%~15.90%,孔隙分布较均匀,但总体连通性较差,部分与脆性矿物或粘土矿物共生的有机孔分布不均匀.无机孔以粒内孔、粒间孔、溶蚀孔为主,部分为晶间孔和矿物层间孔.除黄铁矿晶间孔外,大部分无机孔均大于2 μm,最大可达50 μm.细粒沉积岩中的微裂缝广泛发育,构造微裂缝形态复杂,缝宽一般20~500 μm,常常被方解石和石英充填.成岩微裂缝长度一般大10μm,缝宽50~200 nm.幕府山组顶部深水海湾相和底部泥坪-蒸发台地相黑色细粒沉积岩TOC含量为2.66%~21.27%,平均值为6.30%,有机孔、无机孔和微裂缝发育,粘土矿物和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具备优质页岩气储层发育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的干侵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使用NCEP(1°×1°)每天4次的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4月9~10日发生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暴天气有明显的干侵入特征,对流层中高层高位势涡度,干空气在西北气流引导下,沿等熵面入侵到边界层;干侵入使对流层低层产生高位涡扰动、锋面气旋环流加强、低空急流形成、边界层辐合增强,从而引发了这次强沙尘暴天气。  相似文献   
5.
互花米草湿地碳储量及碳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高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互花米草的入侵加快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沉积的速度,提高了有机碳积累潜力。就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角度讲,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三大典型系统的分布区域既接近而又相互独立,其独具特色的生态位和环境特征致使他们在功能上又相互依存。目前对于三大典型生态系统的关联性研究主要以鱼类资源的结构和生物量分布、营养级结构和岸线保护等领域展开。三大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因地域、各个系统所处的状态以及系统自身的结构特征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区域特征。目前,研究已经开始从简单的定性研究逐步往定量研究发展,但是由于研究技术和方法的差异性,地域间的可比性还有待加强。作为我国海岸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大系统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还较为薄弱。基于此,针对我国三大生态资源的现状开展相关研究,并制定相关的恢复和保护的技术对策,可为我国三大典型海洋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次青藏科考过程中,作者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邱桑村的古泉华沉积上新发现了由5个手印和5个脚印组成 “岩面艺术” (parietal art)。对这一“岩面艺术”进行解剖学测量、3D 模型模拟、铀系测年和手脚印形态分析后,得到以下认识:① “岩面艺术”是在泉华没有成岩之前由古人类有意压上去的;② “岩面艺术”所在岩层的U/Th年代为226~169 ka B.P.,这其中包含一个手指印岩层的表面直接年龄(207~188 ka B.P.);③ 这一发现是迄今为止发表的古人类在青藏高原上活动的最早记录之一,也为古人类适应高寒、低氧环境提供了新的证据;④ 此岩面艺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艺术,上面的手印也是古人类留下的最早的手印;⑤ 这一原始的岩面艺术表明,创作它的古老人种可能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空间感知能力,此岩面艺术的发现也将有可能改写人类艺术史,并且加深我们对已消失的古人类认知水平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9.
张悦  张锦 《测绘通报》2023,(3):111-115
在遥感影像上深入研究泥石流的相关特征条件对泥石流的分析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泥石流不同流域分区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从空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基于频谱分析与频域滤波,从全局和局部建立了频谱特征和泥石流流域分区特征之间的关联,并利用频域特征对泥石流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不同流域分区进行识别,用支持向量机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泥石流遥感影像,除了地物光谱特性以外,充分利用频域特征可以有效地分析和识别泥石流不同的流域分区,且识别精度最高达到95%,从而对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及不同区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盐湖数量多、分布广、资源丰富。如何有效地从盐湖卤水中提取资源元素,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过滤膜仍然具有稳定性差、耐腐蚀性差、高离子截留率与高水通量不可兼得等短板,因此亟需寻找一种力学性能优异,过滤性好的新型膜材料;二维材料因其具有低能耗、高效率等特点,在筛选分离领域展现了巨大优势。通过将碳纳米管编织进过滤膜、化学修饰编织石墨烯带边缘、或纳米压痕技术处理编织过滤膜等方法可以调控过滤孔尺寸以实现离子筛分,这种编织过滤膜在保障孔隙率的同时,膜强度相比传统商业渗透膜提升至少两个数量级,因此该研究为利用纳米编织技术设计高通量高强度的过滤膜提供了新思路,并总结分析了基于编织石墨烯过滤膜用于盐湖卤水离子分离性能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