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质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集合数值天气预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集合预报是目前国外广泛应用的一种新的数值预报技术,国内由于计算条件的限制,集合预报的研究应用起步较晚,目前虽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还没有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的业务预报之中。集合预报的应用,在天气预报上主要是概率预报,另外在“目标观测”、资料同化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集合概率预报的一系列适用的验证,增加了概率预报的信度。  相似文献   
2.
崔锦  张爱忠  阎琦  周晓珊  王恕  杨阳 《冰川冻土》2019,41(4):828-835
降雪含水比(Snow-to-liquid ratio,缩写为SLR)是降雪深度预报中将定量降水预报(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forecast,缩写为QPF)转化为雪深预报所必须的重要参数。利用2009-2017年冬半年辽宁省国家基本站逐小时降水量、积雪深度加密观测资料以及地面气温、地面温度、极大风速、天气现象等资料,通过制定适合本研究的质量控制标准,严格筛选降雪事件,分析辽宁省SLR的变化特征以及气温对降雪含水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辽宁省小时SLR的平均值为11,略高于经验值10,虽然SLR变化范围跨度很大,但主要集中在2~20内变化,而SLR大于30的极端值出现频率较低;(2)平均SLR在辽宁省不仅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还存在显著的月变化特征;(3)地面气温与SLR有很好的相关性,平均SLR在不同气温区间变化明显,在-15℃附近SLR存在峰值,峰值前随气温降低平均SLR明显增大,而峰值后随着气温降低SLR突然减小。研究结果为今后辽宁冬季降雪深度预报中合理使用SLR这一重要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沈阳降雪含水比变化特征及其大气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锦  周晓珊  阎琦  张爱忠 《冰川冻土》2015,(6):1508-1514
降雪含水比是新增积雪深度与融化后等量液体深度的比值,是冬季雪深预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使用经验值10进行积雪深度换算.利用1981-2012年沈阳站降水量、积雪深度、气温和风速等观测资料及1999-2012年NCEP再分析资料(1°×1°),分析了沈阳站32 a降雪含水比的变化特征和大气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沈阳站降雪含水比的平均值为11.4,主要集中在6~12区间变化,小于4和大于20的极值发生概率相对较低,极值都出现在12月份,11月和3月均值接近10,而其他月份在12左右.小雪的降雪含水比均值最大为13.3,其它为10点多.500 h Pa上温度和550 h Pa上的风速是沈阳站降水含水比的高空大气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
降雪含水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崔锦  周晓珊  阎琦  张爱忠  李得勤  杨阳 《气象》2017,43(6):735-744
降雪深度预报与定量降水预报(QPF)一样是冬季天气预报最重要的业务之一,而降雪含水比是降雪深度预报中所必须的重要参数,国外一般多将其称为snow-to-liquid ratio(SLR)。本文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在SLR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其预报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比较。研究表明:SLR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并且存在季节和空间分布差异;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SLR的两个最重要气象因子,气压、垂直运动等气象因素,以及地表风、积雪自重、太阳辐射和积雪融化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SLR;随着预报技术的发展,SLR的预报方法可概括为气候学的、统计学的和基于物理基础的三类预报方法,气候学方法过于简单化,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提高了SLR的预报能力,但仍无法摆脱统计方法自身的缺陷,比较而言,基于数值模式的瞬时预报更符合未来雪深预报业务的精细化发展趋势;目前,国内降雪深度观测资料较少、观测频率较低,有效开展地面降雪和探空加密观测,解决观测资料不足是今后SLR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探索气象因子对SLR的影响机理,建立适合我国冬季天气预报业务需求的降雪预报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马斯克林高压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历史天气图和NCEP再分析资料,普查了1980~2002年出现在华北平原地区的回流天气过程.依据500 hPa环流形势,对华北平原的回流天气形势分为两种:两槽一脊型和高纬低压带型.针对不同的天气分型对产生回流天气的动力条件、水汽来源进行了合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涡度和散度的垂直分布与一般的降水过程不同,低层存在辐散和反气旋环流;自东北南下经渤海回流到华北平原的空气是比较干的.该文分析结果有助于预报业务人员了解回流天气,提高华北回流天气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应用能见度观测仪、风廓线雷达、加密自动站和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从天气学角度对2018年1月17—18日和11月24—25日辽宁地区两次大雾天气特点及边界层热动力条件对大雾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大雾天气表现与成因较为类似。大雾发展均有两个阶段,且天气背景条件相似。其中大雾第一阶段主要为辐射雾,辽宁中部位于弱辐合带上,大雾出现在偏南气流中,偏南风将海上水汽输送到营口—沈阳一带,辐射降温配合弱的上升冷却作用,形成近地面逆温,同时温度露点差减小、相对湿度增大,导致大雾爆发性发展。大雾第二阶段,在次日07—08时冷平流入侵近地面层,逆温层再次建立导致大雾发展,低层弱冷平流到达地面时间和位置是大雾精细化预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资料同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大气观测探测资料(特别是卫星、雷达等非常规探测资料)的大量涌现,推动着资料同化方法的逐步发展.文章主要回顾了资料同化方法研究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应用现状以及对未来同化方法的展望.随着人们对资料同化含义的深入理解,对于资料同化的研究由初始的探索阶段逐步发展到以经验性为主的同化方法,主要包括SCM和nudging;统计方法的引入,成为资料同化方法研究发展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里程碑,从而出现了多元统计插值同化,比如OI,3D-Var以及PSAS;针对背景误差协方差固定不变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考虑时间维的四维资料同化方法成为目前国际上较为主流的同化研究方法,其中以4D-Var和Kalman滤波为代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更加合理的四维资料同化方法将会成为未来业务预报中主要的资料同化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WRF模式制作东北地区冬季降水相态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WRFV3.1.1中尺度数值模式,对东北地区冬季降水相态进行预报试验.在模式预报输出场中,通过对近地面大气层中冻结部分降水混合比在可凝结成降水水汽混合比中的比例,判断雨雪分界线及雨夹雪区或雨、雪过渡区.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准确地预报出东北地区降水过程中雨区、雪区和雨夹雪区分布特征以及降水相态随时间的演变情况.降水相...  相似文献   
9.
根据影响天气系统不同,利用2007年9月-2008年2月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12h累积降水预报和东北地区常规站降水实况资料,采用天气学检验方法,从降水中心强度、中心位置、降水主体强度、落区、范围和移速6个方面对东北区域中尺度模式降水预报产品的预报性能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式对东北地区秋、冬季降水有很好的预报能力,但因天气系统和预报时效不同其预报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其中对高空槽预报效果最好;一般情况下,在预报出现偏差时中心和主体强度易偏强,雨带范围易偏大,移速易偏慢。  相似文献   
10.
WRF模式不同微物理过程对东北降水相态预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微物理过程对中尺度模式降水相态预报的影响,利用中尺度模式WRF(V3.1)和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WSM 6方案、Goddard方案和New Thompson方案等3种不同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2006-2008年东北地区存在降水相变的11次降水过程进行了敏感性试验。通过对降水和云微物理特征影响的分析,了解不同方案间的预报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微物理方案对降水落区和强度预报影响不明显,而降水相态对微物理参数化方案较为敏感,主要表现在对雨区和雨夹雪区预报影响显著。从总体预报效果来看Goddard方案表现较好。选用不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底层大气云微物理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直接导致了降水相态预报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