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2篇
自然地理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云学研究的国家之一。近六十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人民对云天研究越来越重视,从目测到  相似文献   
2.
海洋约是陆地的2.44倍,是地球上尚未充分开发的一大领域。它被认为是新技术革命要开辟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新领域。海洋气象学是海洋与气象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大气现象与海洋现象及海上作业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海洋及巨大水域上的天气现象和天气系统、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海上风暴潮、海浪等等。一、海洋气象探测和资料收集海洋开发要求对海洋环境提供开发所需要的各种水文气象参数,这就需要大力开展常规海洋气象观测,特别是雷达、卫星等遥感以及飞机等探测,建立从空中、水面、水下的海洋水文气象综合监测网。(一)常规气象观测:主要发展方向是遥测仪器的推广应用和常规观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3.
大气科学的目的就是要努力揭示大气运动的规律和物理过程,监视和预测各种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的发生,以便趋利避害,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所以天气预报是大气科学的核心。而天气变化是多种尺度相互作用的产物,尤其是那些水平范围小、生命期短、发生突然的局地强对流天气,常对国民经济造成很大的危害,但又难以事先准确地预报出来,只能运用有效的观测,探测工具和稠密的气象观测网进行严密监视。这样,现时预报便应运而生,其定义为,根据加密观测  相似文献   
4.
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目的,不得不探索自然界中产生的各类大气现象的活动规律,以服务于生产或生活。但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认识天气变化的规律呢?从观云测天,编辑云图发展到挪威学派建立锋面云系,直到气象卫星、雷达和电子计算机在气象上的广泛应用,开辟了从地面到宇宙空间监视天气变化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市雾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通过3年冬季雾的理化特性观测和分析,首次探讨上海城市雾的物理特性、微结构、酸度和化学成分等,从而了解上海雾的生成、发展、消散原因及理化结构。为提高雾的预报准确率和人工局部消雾提供物理背景。  相似文献   
6.
“六五”期间评述“六五”期间全国台风科研规划总的目标是:研制适用于我国大范围的、预报性能较好的预报模式,向综合方向发展,提高预报精度;研究某些移向突变及双台风的活动规律等特殊现象,得出明确的诊断或预报条件,从而使我国台风路径预报技术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建立24—36小时东海、南海的近海台风发生发展的业务诊断或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
束家鑫 《气象》1980,6(6):24-24
众所周知,不同的云代表不同的天气。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有人称它是天气转变的脉搏,或者称做描述大自然变幻的巧匠。 我国是世界上观云测天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古代典籍文献中载有丰富的观云测天记录。比如明代手抄本《白猿献三光图书》汇集手描云图132幅,每幅都说明当日、月或北斗附近有云时,天气将有什么变化。19世纪初叶前后,为了识别云的外貌和弄清云和现时天气演变实况的关系,霍华德(Howard)把云分为卷云、积云、层云和雨云四类。1887年艾伯克龙比(Abercromby)和希尔德布兰德森(Hilde-Brandsson)按云的外貌提出了一个由十种主要云种组成的分类法。这种分类法于1891年为慕尼黑气象会  相似文献   
8.
束家鑫 《气象》1987,13(5):56-56
风云变幻,气象万千,云是先驱。在某些方面讲,云是天气变化之母。如所周知,云是近地面水汽由上升运动产生凝结作用所引起,但还严格受地形影响所制约,形成所谓地方性云。不难理解,青藏高原有其独特的天气气候特色。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中外气象界对青藏高原的云形  相似文献   
9.
10.
一、数值预报发展过程的回顾: 气象学作为一门精密科学是从仪器装备发明开始的。在17世纪初,中叶,温度表和气压表发明后,科学的气象观测逐步发展起来。1747年,本杰明佛兰克林从气象观测中发现天气现象可在一天内从菲莱得菲亚(PhiladelPhia)移经纽约再移到波斯顿,这就把气象工作者带进了“认识到在中高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