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杨建才  汪治桂  王建兵 《干旱气象》2011,(4):466-471,487
通过对造成舟曲"8.8"暴雨的对流云团特征进行分析,发现2010年8月7日20时700 hPa上位于平凉—定西—甘南中部一线的切变线对造成这次暴雨过程的对流云团的形成、发展和维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流云系的发展、加强与2次对流云团的合并有密切关系;舟曲"8.8"暴雨是在对流云团减弱南移的过程中发生的,具有明显的局地...  相似文献   
2.
甘南地区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王建兵  王振国  汪治桂 《气象》2007,33(1):112-117
通过时甘南地区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发现甘肃西南部年平均气温在1990年代初有暖突变,从1980年代末开始该区域夜间开始明显变暖,到1990年代出现白天、夜间同时变暖的现象,甘肃西南部的气温突变主要是由于1990年代后白天和夜间温度同时上升造成的。秋季气温在1980年代末开始上升,夏季和冬季气温到1990年代初开始上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甘南高原8个气象站1976—2019年降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统计、线性趋势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甘南高原汛期(5—9月)降水量、降水日数以及不同等级降水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南高原汛期降水量最大值中心位于玛曲,最少在舟曲,降水量分布大致呈中间多、南北两端少的特点;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是西多东...  相似文献   
4.
1971-2010年若尔盖湿地潜在蒸散量及地表湿润度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若尔盖、红原、玛曲3个气象站1971-201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根据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若尔盖湿地的潜在蒸散量,发现若尔盖湿地年潜在蒸散量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上升趋势为9.1 mm/10a;若尔盖湿地潜在蒸散量在2001年出现了增大突变,2001-2010年平均潜在蒸散量比1971-2000年上升了28.6 mm;各季节潜在蒸散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秋季上升最明显,上升趋势为4.3 mm/10a。导致若尔盖湿地潜在蒸散量上升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上升、相对湿度下降和降水量的减少,虽然日照时数减少和风速减小有利于潜在蒸散量的下降,但由于气温上升的趋势更明显,影响更大,所以若尔盖湿地潜在蒸散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近40 a若尔盖湿地地表湿润度以-0.03/10a的趋势减小,其中2001-2010年比1981-1990年下降了0.11,下降十分明显;与此同时,年平均气温以0.41℃/10a的趋势上升,降水量以-13.5 mm/10a的趋势减少,虽然若尔盖湿地仍属于湿润区,但出现了明显的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玛曲草地垂穗披碱草物候变化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85—2005年玛曲草地垂穗披碱草 (Elymus nutans) 物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发现玛曲草地垂穗披碱草返青期略有推迟的趋势,推迟趋势为1.6 d/10 a,而抽穗、开花、种子成熟、黄枯等物候期均呈提前趋势,特别是抽穗、开花、种子成熟期明显提前,提前趋势分别为4.9 d/10 a,8.0 d/10 a,13.9 d/10 a。影响玛曲草地垂穗披碱草返青期推迟的主要因子是秋季降水量减少,夏季气温升高是导致玛曲草地垂穗披碱草抽穗、开花、种子成熟期提前的主要原因,秋季暖干化趋势是导致黄枯期提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甘南高原一次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生在甘南高原的一次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诊断分析发现:高原上对流云团发展东移与本地发展的对流云团合并加强是造成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强雷雨和冰雹出现的位置在对流云团的右前侧;600~700 hPa上高原东部偏东气流的发展对这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700 hPasθe高能中心、Δθse(500-700)不稳定区分布、700 hPa螺旋度及700 hPa水汽通量散度的分布对这次强对流天气的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相似预报的原理制作了甘南高原冰雹短时预报工具,该方法的实现是通过建立历史个例资料库,寻找相似个例并根据条件判断是否有冰雹,查看历史天气图并与当天实况进行对比,进行人工判断,增加新的冰雹个例4部分完成的。经检验,该方法在甘南州冰雹短时预报中使用效果较好,是一种有效的短时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对玛曲县气象站近40 a的积温、日照时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积温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0℃积温倾向率为59.5℃/10a,极值出现在16 a振荡周期的跃变点处;≥10℃积温倾向率为33.7℃/10 a,极小值出现在10 a振荡周期的跃变点处;积温初日日期有提前的趋势,积温终日日期有推迟的趋势;≥10℃积温强振荡中心对应的周期比≥0℃多2 a,次强振荡中心对应的周期少5~6 a,低频和高频振荡同时趋向增大;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倾向率为40.2 h/10 a,极小值发生在16 a振荡周期跃变点左右。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光、热、水的正匹配特征明显,其中牧草生长季5~9月水热同步变化,6~7月光水同步变化。牧草生长状况应当从光、热、水三者的匹配关系考虑,降水正常、气温偏高、日照丰富是最有利于牧草生长的草原气候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利用玛曲县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运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出玛曲县逐月潜在蒸散量值。通过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玛曲县潜在蒸散量年际变化呈逐年上升趋势,上升趋势为12.0 mm/10 a;并且存在准10 a和准5 a周期。潜在蒸散量与...  相似文献   
10.
甘南高原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及主要环流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南州8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甘南高原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甘南秋季连阴雨在9月各旬均可出现,10月只在上、中旬出现,地理分布上秋季连阴雨出现次数自西向东减少,玛曲、碌曲最多,卓尼、临潭最少。过程降水量在15.0~50.0 mm之间的连阴雨出现次数最多,约占总次数的78.0%;持续时间出现最多的是5~10 d,约占总次数的84.4%。近30 a甘南高原秋季连阴雨出现站次呈"V"形分布,1980年代秋季连阴雨次数较多,1990年代秋季连阴雨出现站次最少,进入21世纪后连阴雨次数开始增多,秋季连阴雨次数的多少对秋季降水量有直接影响。1990年代甘南高原秋季连阴雨次数与秋季降水量的减少是由于全球变暖背景下大气环流的调整所导致的,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个例分析表明,在副高边缘型连阴雨过程中,副高偏强,有利于副高西侧西南气流把孟加拉湾水汽经过高原输送到甘南,对连阴雨天气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巴尔喀什湖槽稳定维持,同时高原上不断有低值系统形成东移对纬向环流型连阴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物理量分析表明二者在水汽输送和辐合、上升运动区的位置也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