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1979年8月1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向成员国用户发布它的第一个业务预报。为能做到这一点,必须研制适用于中期天气预报的数值模式,为每天做预报要收集和处理资料,并且制定把分析和预报结果分发给成员国的计划。现已把预报程序、业务工作中收集和处理输入资料程序以及从数值模式输出资料程序合并为一个完整的自动运行程序。这套程序就是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气象业务系统,内部用字头语“EMOS”称呼。2.业务系统的基本结构从原则上讲,所有气象中心业务预报系统制作数值预报的总体结构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详细  相似文献   
2.
杜行远  王诗文 《气象学报》1982,40(2):248-256
近年来,在气象学中引进了非线性正交波型方法,使得客观分析、初值化和数值预报本身,都可以用统一的数学工具来处理。世界气象组织大气科学委员会天气预报研究工作组,1978年11—12月在北京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提出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鼓励人们对之进行研究。1981年11月该工作组在莫斯科召开会议时,已有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和日本、东德、美国、加拿大等国,将这个方法用于数值业务预报工作中去,不仅是半球或全球范围的,而且也有区域性的预报范围。对这个方法进行的各种研究,正在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腹地,属湖北省政府直管市,是“1+8”武汉城市圈重要成员和武汉城市圈规划建设中的五个大城市之一及六大物流综合枢纽之一,属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市之一,是省委、省政府着力重点建设的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近年来,仙桃市国土资源局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按照“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要求,紧紧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部、省、市、县四级联创齐争、打造群众满意窗口为契机,创新市镇整体联动模式,健全完善行政服务窗口功能,拓展服务内容,探索服务新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建立“审批一站式、服务一条龙”的行政审批工作新机制,提高了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1个海洋沉积动力过程原位监测系统在北部湾南部浅海陆架海域采集了18个潮周期的波浪、潮流、悬浮沉积物浓度、底床变化数据,分析了悬沙浓度变化特征,计算了近底悬沙通量并分析了潮流和波浪对底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近底悬沙浓度的变化主要受水位波动、潮流的共同影响,波浪作用较弱;悬沙浓度的异常高值可能是上游沙波表面的泥沙滑落沉降所致;观测期间悬沙通量的波动规律与近底潮流速度变化一致,潮周期和涨落潮之间的悬沙通量有显著差别;在潮流作用下观测期间悬沙向西的净输运量约为15 158 kg/m,向北净悬沙通量为2 934 kg/m,东西向净通量远大于南北向净通量;近东西向波谷地形对南北向悬沙输运的限制作用可能导致了输运通量的显著差异;底床高程的变化在潮周期之间有差异,变化值在0.8~16.7 cm之间波动,厘米级底床高程的快速变化主要是由潮流流速的大小及往复潮流的不对称性造成的。这种变化可能与沙纹的运移有关,沉积物向下游方向的运移以及沙纹剖面形态的改变可以较合理地解释底床高程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利用1个海洋沉积动力过程原位监测系统在北部湾南部浅海陆架海域采集了18个潮周期的波浪、潮流、悬浮沉积物浓度、底床变化数据,分析了悬沙浓度变化特征,计算了近底悬沙通量并分析了潮流和波浪对底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近底悬沙浓度的变化主要受水位波动、潮流的共同影响,波浪作用较弱;悬沙浓度的异常高值可能是上游沙波表面的泥沙滑落沉降所致;观测期间悬沙通量的波动规律与近底潮流速度变化一致,潮周期和涨落潮之间的悬沙通量有显著差别;在潮流作用下观测期间悬沙向西的净输运量约为15 158 kg/m,向北净悬沙通量为2 934 kg/m,东西向净通量远大于南北向净通量;近东西向波谷地形对南北向悬沙输运的限制作用可能导致了输运通量的显著差异;底床高程的变化在潮周期之间有差异,变化值在0.8~16.7 cm之间波动,厘米级底床高程的快速变化主要是由潮流流速的大小及往复潮流的不对称性造成的。这种变化可能与沙纹的运移有关,沉积物向下游方向的运移以及沙纹剖面形态的改变可以较合理地解释底床高程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7.
不同业务预报初值形成方案的数值模拟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设计了一个适用于同步,双重嵌套模式的p-面水平插值,双非线性正规模初值形成方案。把新方案与国家气象中心的台风路径数值预报准实时业务模式原预报初值形成方案进行了比较。所选台风个例的48小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的预报初值形成方案优于原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台风业务系统中使用卫星云导风资料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峰  王诗文 《气象》1999,25(8):22-25
在国家气象中心台隐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中引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卫星云导风资料,进行两项预报试验。第一项是把卫星云导风资料作为观测资料进行最优插值客观分析;第二项是将云导风资料加入到轴对称的人造台风模型风场上,使之产生非对称风场。试验结果表明:卫星云导风资料作为观测资料进入模式后对减小台风路径预报误差效果明显;用云导风形成人造台风模型非对称风场可进一步提高台风路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9.
应用卫星云导风进行台风路径预报试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国家气象中心台风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中引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卫星云导风资料,进行三项预报试验.首先用卫星云导风资料厂正客观分析风场;其次将云导风资料加人到输对称的人造台风模型风场上,使之产生非对称风场、在前两项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质量场调整,使之形成较协调的客观分析场和非对称的人造台风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卫星云导风资料订正客观分析风场对台风路径预报有明显改进;用云导风形成人造台风模型非对称风场对台风路径预报也有所改进;对订正后的客观分析场进行质量场调整可进一步提高台风路径预报的精度,而对非对称人造台风模型进行质量场调整,对减小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廖洞贤  王诗文 《气象学报》1993,51(2):129-138
利用对称运动和非对称运动的理论结果,如‘对称运动的不变性’,可以推得:如初始时刻运动是对称的,对于绝热无摩擦的谱模式,在时间积分过程中,总有 1.和反对称运动有关的谱系数等于零; 2.全球预报和半球预报在同一半球内处处相同; 3.和赤道对称的任意两个区域,其各自的运动彼此对称。 数值试验也证实了这些结果。 在有外力强迫的情形,如地形(或加热),如其分布是对称的,则在初始运动是对称的情况下,‘对称运动的不变性’仍然成立。但如果地形(或加热)分布是非对称的,则运动的对称性会减小,而变成非对称运动,并出现越赤道气流。这些也经过数值试验加以证实。 利用上述理论结果作为指导,可以用所设计的模式进行试验、分析,从而,确定模式设计是否合理,有关软件是否有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