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202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北京一次罕见夜间突发性强增温事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然  郑永光  陈敏 《气象》2020,46(4):478-489
夜间降温是正常的地表气温日变化,但统计表明北京及周边地区冬半年时常出现入夜后气温不降反升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小时升温超过10℃的剧烈增温事件。这种增温具有明显的突发性,且很快转为降温,常对业务预报造成困扰。2010年11月26日夜间冷锋过境该区域造成了最强达12℃·h^-1的夜间急剧增温事件,与气候统计结果相比,该次增温幅度和影响区域范围非常罕见且极端。文章对其进行了详细诊断分析,使用的资料包括自动气象站、常规地面和探空、铁塔、卫星、风廓线雷达等观测资料和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最终分析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次过程对流层低层有非常显著的冷平流;垂直速度诊断、卫星和风廓线雷达观测都表明,对流层中低层都存在显著的强下沉运动;铁塔观测和北京探空观测演变都表明增温过程中近地面大气有显著的湍流运动。分析此次罕见过程的机理包括三个方面:高原地区地面位温显著高于平原地区(二者最大可差10 K),是该次罕见增温事件形成的首要条件;强下沉运动使得低密度高位温空气强迫下沉到边界层,是增温必要条件;强湍流混合作用则是地面空气增温的必要机制。估算结果表明,边界层急流伴随的强湍流混合可引起约8℃的罕见地面空气增温。最后,给出了该次事件的机理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2.
罗然 《地质与勘探》1989,25(2):59-60
在工程勘察钻探中,为获得有代表性的地质样品,对取土管的结构尺寸和管靴刃口形式、角度及对各岩层的选择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解决砂土层施工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海洋热能发电在理论上有着充分根据,但实验验证仍是必经的一步。国外已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工作,国内则未见有关这方面工作的报道。本文介绍了在中国科学院广洲能源研究所进行的开式海洋热能发电模拟试验的情况。实验验证了低至0.01至0.03绝对大气压的蒸汽流仍能使透平正常工作。指出维持系统真空,抽除不凝结气体,以及设计制造低压透平是开式系统的两个特有的难题。文中提出了可能的解决途径;并用实验结果预测了一个100千瓦的现场试验电站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最近研制成“开式海洋能转换实验室模拟系统。”该系统利用27℃温水作热源,7℃冷水作冷源,可以连续输出3.5瓦的电能,其折算热效率为2%左右。国家科委海洋组办公室于1986年12月6~7日在广州召开了鉴定会,12个单位19名专家参加了鉴定会。鉴定意见认为:该系统技术上是可行的,运行是成功的。在我国首次模拟将30℃以下温水,温差29℃左右的热能转换为电能,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