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农业技术、生物、特殊气候等要素与小麦产量关系的基础上,用剩余法逐项扣除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后,建立了冬小麦产量气候预报模式。式中各项计算均有明确的农业、生物学意义。此外,本文还对几种y_t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y_t的评判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产量预报中对趋势产量Y_t处理方法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产量预报的准确率,所以在作产量预报时,首先要重视对Y_t处理。本文讨论了用多种方法处理y_t对产量预报的影响,并提出如何评价y_t处理的初步意见,供讨论。  相似文献   
3.
对山东省2008年小麦播种至2009年1月的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11月份以后,降水持续偏少,是小麦受旱的主要原因,冬前没有适时浇灌越冬水等其他管理因素是小麦受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农业系统工程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是用数学表达式的形式来表示在既定技术条件下,产品数量或经济指标与生产因素的投入量之间的相互定量的关系。该生产函数的建立,一般通过系统资源的整理分析,借助于数理统计方法完成。我们可以运用这种工具揭示生产中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关系变动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趋势,为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元回归分析是比较常用的一种统计方法,但是当因子选取不当时,会使求出的回归系数与真值相差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进特征根回归分析方法,作冬小麦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6.
用经验正交分解的方法将产量场分解为不随时间变化的空间函数及依赖时间变化的时间函数两部分正交分量,每个正交分量代表一种空间分布形式,即典型分布。典型产量分布的时间函数的年实际变化可以气象因子场的典型分布时间函数为自变量,用逐步回归分析方程预报,进而得到预报年的产量分布场。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小麦产量、发育期、逐日气象资料历史资料数据库,利用小麦动态产量预报模式,分别在不同年代、不同发育阶段,定量分析评价气象条件对我省小麦产量形成的利弊影响,并验证了此技术方法在各时段的动态预报准确率平均为92.0%~93.9%,不同预报年各时段预报准确率为92.0%~99.5%。  相似文献   
8.
相对湿润度指数在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相对湿润度指数在逐日滚动的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应用的处理方法。文中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方法进行潜在蒸散的计算和作物系数订正,提出了作物根区可吸收土壤总有效含水量的概念,并替代作物根区土壤总有效含水量进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作物系数订正,观察济南站2008年1—5月冬小麦实际蒸散量的计算结果,发现在蒸发强烈的春季,水分胁迫效果明显;提出了复合相对湿润度指数、区域综合相对湿润度指数等概念,对相对湿润度指数进行应用上的演化,解决了干旱演变过程中存在的前期土壤水分盈亏的累积影响问题,实现了县域内农业干旱状况的综合评定,并突破单种作物生长季的局限,实现了农业干旱的周年监测。通过对山东省114个测墒站2008年2月28日—12月8日人工测墒与区域综合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干旱等级对比,3048组有效数据中,2012组数据吻合,总吻合率为66%,其中,黄河、东平湖、微山湖灌溉区及鲁西北大部吻合率在50%以下;中东部地区多在70%以上;从全年情况来看,春季吻合率较低,夏季吻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超大穗小麦在山东引种的气候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里驹 《气象》1996,22(10):48-50
利用山东省和陕西省中部45个气象台站建站至199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欧氏距离的计算方法,并按照各气候要素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行修正,求出综合相似距。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省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变率大,土壤水分常常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尤其是春季,作物需水和土壤水分供应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及早作出农田土壤水分预报,随时掌握其动态,为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提出合理的生产建议,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