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1948-2006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亚高压的移动路径、特征及其触发机制。根据高压的移动情况及其环流等特征发现,南亚高压的移动路径分为东路型,南路型和西路型。对比不同路径的温度场、风场及热源整层积分场等特征,发现不同路径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通过SVD分析以及合成分析发现,高原附近热源强弱配置的差异是造成路径差异的可能原因;同时,高原地区热力、动力作用造成的中低纬度的大气长波波型配置对路径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强对流预报产品的目标对象检验与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茅懋  戴建华  李佰平  张欣 《气象》2016,42(4):389-397
针对强对流天气时空尺度小的特点、对其预报需要关注多种要素的需求,为了挖掘预报的潜在价值,设计了目标对象检验方法:首先,分别在预报和实况中识别出强度、面积符合一定匹配条件的目标对象单体(如对流单体、强天气落区等);然后,根据识别目标对象的面积、空间距离、形态进行预报和实况间的对象匹配;接着,对预报目标对象进行等级TS评分、等级面积大小、重心偏移、交叉相关、形状对比(轴向和椭圆率)等五项指标的检验;最后,依据用户评价偏好,采用加权平均方法给出总体检验评分和面积、位置、形状方面的评价信息。通过对中国气象局短临预报业务系统SWAN等业务系统的三类短临预报业务产品(REF、QPF、对流概率预报)的检验表明:该检验方法能够量化评价预报对象在面积、位置或强度等要素上的吻合程度及对应的偏差,给出导致常规检验评分(如TS评分)较低的原因,并综合这些要素给出针对用户的评价,为预报人员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检验评估信息,实现对多种类型强对流预报产品的综合检验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储海  孙敏  刘梦娟  陈雷  戴建华  钟琦  茅懋 《气象》2023,(2):188-200
通过雷达外推及高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相互订正融合,建立了时效6 h的长三角地区短时临近融合定量降水预报产品。采用一种主流的融合方案,并在外推、模式订正和融合方案上进行改进,完成了基于长三角地区11部雷达反射率组网和数值预报资料的COTREC外推扩展,基于韦伯变换的数值预报强度修正和基于目标识别匹配的位相修正,基于回波尺度和预报时效的动态权重系数调整和基于实况降水的动态Z-R关系选择等技术开发。结果表明融合方法能够延长外推预报时效,订正数值模式预报的强度及位置误差,预报效果总体优于两者。  相似文献   
4.
上海一次连续大雾过程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永林  刘晓波  茅懋  王智 《气象科技》2013,41(1):131-137
利用上海市遥测能见度数据、常规气象资料和T213、GFS分析资料以及GPS-PWV资料,分析了2008年1月5-11日发生在上海地区的一次连续大雾天气过程.分析表明当有天气尺度西风槽频繁活动、槽前暖湿气流不断向气层输入暖湿空气,如再遇特定暖水面或暖海面从近地面向气层输送暖湿气流时,在晴天和微风的早晨极易形成辐射雾;当东、黄海暖湿空气从近地面流向冷水面或冷陆面,如再遇江南低空偏南暖湿气流辐合聚积时,极易形成平流雾.雾区登陆距离与东风气流强弱有关,东风气流越强,雾区西进距离越长.在平流雾期间,0~300 m平均相对湿度的高湿区与雾区吻合.当绝对湿度小于3 g/kg时不会有大雾发生,绝对湿度在9~1 5 g/kg和GPS-PWV值在15 mm左右时,在合适的大气条件下容易形成大雾.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市热岛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上海77个区域站2011—2014年逐时气温资料,运用城乡对比法分析了城市热岛(UHI)的时空变化特征。其次利用长三角20个国家站1961—2013年逐年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空间滤波法研究了上海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强度(IUHI)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3年IUHI整体上呈缓慢上升的趋势,IUHI递增率达0.15~ 0.17 ℃/(10 a),年平均最大IUHI达1.10~1.33 ℃,出现在2006年。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IUHI的增大。21世纪以来IUHI呈现减缓特征与全球气候变暖减缓的趋势一致。近年来,上海城区集中在外环以内,三个城市内部区域(内环区、中环至内环区、外环至中环区)IUHI存在一致的日变化特征,但受到城区内部下垫面差异性影响,IUHI呈现从内环区往外环依次递减的特征,并在夜间强热岛阶段最为明显。冬季IUHI和IUHI日变化均最大,秋季与之相当,春季次之,夏季最小。从IUHI空间分布特征看,春夏季较为一致(即东部气温较低,西部气温较高,强热岛中心集中在西北部)、秋冬季较为一致(即东部气温较高,西部气温较低,强热岛中心稳定在城区附近),这可能与季风有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与印度夏季风的爆发时间,根据爆发时间差值区分了差异大小年,结果表明二者的爆发具有明显的年际异常.差异偏小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印度半岛已经盛行偏西风,两者几乎同时建立;而差异偏大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后7候左右印度才盛行偏西风,印度夏季风爆发得晚,环流形势有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机制表明,印度夏季风的建立主要由经向温度反转所决定,而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取决于纬向温度反转,二者的爆发具有相对独立性,且纬向温度反转的早晚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差异的大小,积温线密集带出现的早晚决定了温度反转的早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