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一、概述微机实时气象资料分析处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为省、市气象台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实时监测天气和预测天气变化而建立的系统。该系统将实时气象资料经客观分析、诊断分析,处理成适用于绘图和数值模拟与  相似文献   
2.
大连地区大雾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2007年2月和4月出现在大连及其沿海地区的两次大雾过程, 采用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探测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 对其环境场、热力和动力作用等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雾期间, 中高纬度地区高空纬向暖干气流和对流层中下层西南暖湿气流, 为大雾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风场条件。低层大气稳定层结的建立及暖干空气与雾层的上下叠置, 有利于大雾的维持。黄渤海的海温作用使冬季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增温变性, 有利于辐射雾形成发展, 使春季的暖气团冷却凝结, 有利于平流冷却雾的生成维持。伴有冷平流东移南下的偏北风是促使持续大雾消散的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3.
辽东半岛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模拟及物理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7月25日辽东半岛南部及海峡地区发生了大暴雨天气。利用中尺度模式MM5的双向二重嵌套网格对其进行模拟, 表明该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模拟的地面气压场及流场基本与客观分析场一致。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辽东半岛大暴雨的大尺度和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和演变, 揭示了造成此次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结构为高空强辐散, 低空强辐合及对应的强上升运动和气旋性涡柱是造成此次暴雨的动力机制, 低空西南气流对这次暴雨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袁开朗  邹耀仁  孟庆楠   《气象》1985,11(6):24-25
一、前言 目前,我国许多市、地气象台已开始用微机处理各类气象资料,主要包括资料管理和计算两方面的工作。因此建立一个效率高,使用方便的数据库系统是完成上述工作的有效办法。 现阶段比较流行的数据库是一种文件管理系统,该系统是用一种高级语言编制的程序,对数据以  相似文献   
5.
对大连历年汛期起止日期的客观判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玲玲  邹耀仁  隋洪起 《气象》2000,26(3):12-16
根据大连市 195 1~ 1998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 ,应用扫描 t检验方法对每年入汛期和出汛期进行了判定和分析 ,并与目前使用的经验方法划定的日期作了比较。结果表明 ,t检验方法能更客观、准确地判定汛期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  相似文献   
6.
该专家系统知识库研制目标是未来24—36小时,在黄、渤海地区出现≥8级的北强风。该知识库用1975—1983年资料,根据700hPa天气图分成三种主要天气类型。其因子获得是:计算94次过程的22个物理量因子场,诊断分析了其中 9次强风过程,取其中的9个物理量场和经过普查、筛选得到的45个经验因子,用PP法建立的77个预报方程取其中48个方程构成了两个独立的因子库。将这些因子根据对北强风贡献的大小分级,然后模拟预报员的思路组建入天气型规则和有无北强风预报规则共84条,来预报黄、渤海地区北强风。该专家知识库用1986年冬半年资料进行历史验证预报准确率达83.3%。1987年冬半年投入业务试报成功地报出了2次北强风过程。实践证明该专家知识库具有比较强的预报功能,可供沿海有关省、市、台业务部门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大连地区沙尘天气预报预警业务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完善沙尘暴下游的预报预警业务,开发设计了大连地区沙尘天气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在介绍平台设计思路、结构及其特点基础上,还较详细描述了沙尘预报预警流程,对起沙预警和相似判别分析等预警原理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平台试用结果。平台是一个实用性强的业务工作平台,运行流程符合预报员工作流程,顺应预报思路,具有很强的实时业务应用能力,并且应用效果显著,能初步满足大连地区沙尘预报业务工作需要,为沙尘预报预警服务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多尺度突变现象的扫描式t检验方法及其相干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阐明了将检测两子样本平均值之差的学生氏t检验推广到对多尺度突变现象进行扫描式检测的计算方法;对于t检验要求序列独立的限制,引用了初步的订正方法;还给出了检测两个序列间多尺度突变相干性的计算公式.扫描式t检验不仅具有相当于子波变换检测多尺度突变现象的功能,而且解决了子波变换检测突变时缺少临界值的问题.由于t统计量包含有二阶矩均方差,它不能像子波变换那样作为分解工具,但检测的尺度参数也就不必局限于2的整数幂,因而可以进行扫描式检测.应用于尼罗河年最高与最低水位历史序列(AD622-1470),能较客观和精确地检测出两序列在某些尺度上的相干性(同步或反位相)变化;并由此重新划分了该流域几十年至百余年时间尺度的相对干湿期.结果与目前查阅到的埃及灾荒历史记载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利用FY-4卫星云顶亮温(Cloud Top Temperature,CTT)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2019年6-9月大连地区的闪电活动特征,重点分析了该地区2019年9月4日的一次强对流天气闪电活动特征与雷达回波及CT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雷暴起始于大连东南方向。在雷暴初始阶段,以云闪为主,云闪高度主要集中在7-12 km。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在雷达回波强度>30 dBz的区域,对应的云顶高度超过了8 km。闪电活动与FY-4卫星CTT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闪电主要发生在CTT为240-250 K左右区域。对2019年5-8月大连地区雷达与闪电活动进行量化分析,发现闪电活动主要集中于雷达组合反射率39.38 dBz附近区域,对应的云顶高度为8.21 km。  相似文献   
10.
大连地区一次极端天气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7),对2007年3月3日~5日大连地区出现的暴雨、雨凇、雪、大风、寒潮等多种灾害性极端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极端天气是由北上江淮气旋与北方冷空气共同作用造成的。利用MM5模式对造成这次极端天气的天气系统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诊断,表明:高、低空急流及其相应的次级环流在这次强天气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低空急流的次级环流的上升支和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强辐散相重合,形成高空强负涡度、强辐散,低空强正涡度、强辐合和上升运动。与高空偏西急流相配合的强冷空气与低空东南急流引导的海上暖湿空气在辽东半岛交汇,激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上升运动。这种深厚的强上升气流是这次强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