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地理国情普查是国土资源经济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环境空间整体状况地理元素要求的国情状态调查工作.其具有很强的经济战略和国土资源战术工作意义.为此要认真落实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技术细节.本文依据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1号和[2013]13号文件的精神,从技术层面分析一下GDPJ01-2013至GDPJ06-2013文件调查要求的关键点,为自治区地理国情普查顺利开展进行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2.
旅游洞穴景点分级保护有助于旅游洞穴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重庆酉阳太古洞为例,分析太古洞景点特征,从洞穴景点品质属性、脆弱属性、管理属性三方面构建旅游洞穴景点保护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旅游洞穴景点保护等级评价因子权重,采用专家咨询法建立洞穴景点保护等级划分标准,利用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太古洞旅游景点进行保护等级评价,评价结果:秦人足迹、雪域湖、鹅管、秦人巧手景点为一级保护点;地心溪流、君威在帽、景秀山河、龙宫水母景点为二级保护点;高山流水、太古石林、石葡萄景点为三级保护点;秦人斗豪景点为四级保护点。最后,利用太古洞景点保护等级评价结果,结合太古洞洞穴景点特征,兼顾管理,提出太古洞洞穴景点分等级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陈镭  周广强  毛卓成  瞿元昊 《气象》2020,46(5):675-686
2017年10月29日、11月2—3日和7—8日上海地区出现了三次PM2.5短时重度污染过程,根据环流形势可以将其分为两种污染类型:10月29日为输送型污染,具有污染输送过程快,污染持续时间短的特点;11月2—3日和7—8日为静稳叠加输送型污染,具有污染输送过程较慢,污染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分析这三次污染过程的气象要素特征可知,小的风速、稳定的垂直结构及下沉运动使得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易扩散出去,为污染物的积聚和污染的长时间维持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分析北京—上海一线PM2.5浓度、地面气象要素和垂直环流的剖面图发现,10月29日污染带自北向南呈窄带状分布,中低空和近地面对上海的污染输送都有贡献;11月的两次污染过程污染自北向南持续时间较长,分布范围较广,对上海的污染输送以近地面传输为主。计算三次污染过程的静稳指数和输送指数,进一步验证了10月29日的重度污染由外源输送造成,而11月的两次污染则由本地积累和外源输送叠加造成。应用FLEXPART扩散模式和华东区域大气环境数值预报系统对11月的两次污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与观测数据分析一致的结论,同时发现这两次污染过程的潜在来源区域均为上海周边地区,来源集中,且江苏、浙江和安徽都有贡献。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区一次典型连续颗粒物污染过程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陈镭  马井会  耿福海  许建明 《气象》2016,42(2):203-212
2013年3月4—9日上海地区出现了一次连续6 d的污染过程,本文利用PM_(2.5)和PM_(10)的小时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资料、激光雷达资料、FY-3A卫星监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综合探讨了此次连续污染过程的气象特征,发现此次连续污染与天气形势的高低空配置有密切关系,槽后被西北气流控制,稳定的垂直层结及地面较弱的气压场,有利于污染物的积聚和污染天气的维持。文章还对此次连续污染过程中的重污染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诊断分析,研究发现850 hPa及以上中低空西北气流将上游污染物输送至上海,再配合下沉运动沉降到地面,是造成此次重度污染过程的主因;同时,本地风力小、近地层垂直温度层结稳定等均不利于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扩散,为污染物的积聚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6.
陈镭  徐海明  余晖 《大气科学》2010,34(1):105-119
利用雷达-雨量计联合测量降水技术得到的1小时雨量分布资料, 分析了台风“桑美”登陆前后距台风中心111 km以内的降水结构及其时空演变特征, 尤其是登陆前双眼墙循环过程中, 降水结构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 在登陆前“桑美”经历了双眼墙循环过程, 在此期间, 其内、外眼墙和雨带降水均以强降水为主, 内、外眼墙平均降水率均随时间增强, 而外眼墙增长幅度更大, 且平均降水率始终大于内眼墙, 但并没有伴随外眼半径减小的过程。而雨带平均降水率随时间变化很小, 略有下降。在登陆后,“桑美”内核和外围区仍是以强降水为主, 登陆前三小时左右内核区平均降水率有一个迅速增长的趋势, 登陆后随着台风强度的减弱, 其平均降水率迅速下降。“桑美”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 其登陆前后降水结构有明显的非对称性, 在登陆前内、外眼墙和雨带最大降水均出现在台风移动路径的右侧, 且雨带的最大降水率始终位于内、外眼墙的右方; 登陆后, 内核区和外围降水更多地出现在移动路径的后方, 而不是登陆前的右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