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2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eature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thermal structures are discussed using the NCAR/NCEP data to reveal the reasons for the late onset and anomalous southward persistenc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SCSSM) in 2005.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factors are crucial. First, a strong Arabian High overlaps with a high-latitude blocking high and channels strong cold air to southern Asia. Second,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a bigger snow cover than usual in spring and the melting of snow cools down the surface. Third, the Somali Jet breaks out at a much later date, being not conducive to convection over Indochina. The former two factors restrict atmospheric sensible heating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nearby regions while the third one limits latent heating over Indochina. All of the factors slow down atmospheric warming and postpone the onset of SCSSM. Long after the onset of SCSSM, strong cold air over India advances the Southwest Monsoon northward slowly, resulting in weaker convection and latent heating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nearby areas. The negative feedback conversely inhibits further northward movement of Southwest Monsoon.  相似文献   
2.
3.
基于TIGGE数据的我国寒潮自动识别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6年中央气象台寒潮天气过程数据以及NCEP/NCAR 500 hPa高度场等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客观聚类方法与主观对比分析确定寒潮爆发的典型形势场,结合寒潮过程特征量阈值,建立了基于TIGGE集合预报产品的寒潮自动识别客观预报方法,并利用TIGGE集合预报数据对2008年1月和2009年1月两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利用500 hPa高度距平场进行聚类分析,一方面可以消除环流季节特征对划分结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寒潮这种强天气的异常扰动表现;基于集合预报产品的寒潮自动识别预报方法浓缩了集合预报产品信息,可直接为预报员提供寒潮发生的概率预报,从而在集合预报产品与我国实际灾害性天气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4.
2007年梅汛期异常降水的大尺度环流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理解江淮梅雨持续性强降水的大气演变过程,探讨中期预报技术途径,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数据和历史梅雨特征指数等资料,系统地分析了2007年梅汛期异常降水的大尺度环流成因.结果表明:梅汛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和7月中下旬持续偏南,决定了2007年梅汛期降水的时间和地域分布特征.阻塞高压的频繁出现和副热带季风涌的异常强盛为梅雨锋维持和加强提供了有利的动力、热力以及水汽条件;"伊朗型"南亚高压的活动以及东亚上空副热带急流通过高低空耦合动力作用,不仅为持续性暴雨创造了良好的垂直环流结构,也间接抑制了副高北抬.在此研究基础上,归纳出中期预报着眼点,供实际业务预报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川渝地区夏季旱涝与海温异常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媛媛  康志明  金荣花  李峰 《气象》2007,33(5):89-93
利用1951—2006年6—8月降水资料计算了川渝地区旱涝指数Z指数,确定出该区域旱涝等级及其对应年份,分析这一带历年旱涝情况及年际变化特征,并用相关和合成分析法分析旱涝与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前期,这一带地区以旱为主,3个重旱年有2年出现在这个时段内;1970年代末至2003年,旱涝年均有,但以涝为主,2006年则出现了1951年以来最旱的年份。旱涝指数与SST的相关分析显示Z指数与前期SST,特别是1—3月SST有较好的相关关系,Z指数与赤道中东太平洋SST显著正相关。重涝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广大海域SST呈明显的正距平,而重旱年则为大范围SST负距平。2006年1—3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呈明显负距平、南太平洋20°S以南到40°S之间海域海温呈显著正距平有利于川渝地区出现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6.
2003年淮河大水期间亚洲北部阻塞高压的形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峰  丁一汇  鲍媛媛 《大气科学》2008,32(3):469-480
利用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03年淮河大水期间亚洲北部阻塞高压的形成维持机制, 结果表明, 2003年淮河梅汛期亚洲中高纬地区阻塞高压的异常活动中, 波流作用十分显著。6月上旬, 阻高建立前期和维持过程中, 上游地区天气尺度波动活跃, 欧洲斜压区不断有瞬变动能生成, 并在阻塞区向阻高平均流转化。从瞬变涡动的作用来看, 上游传播而来的瞬变波不断将较低纬度的低位涡空气向阻塞区输送, 有利于阻塞高压的建立维持; 平均流则使位涡呈相反形势发展, 引导阻塞高压向东频散, 削弱了扰动位涡输送的作用, 对阻高的维持起到耗散作用。阻高建立前, 瞬变涡位涡输送作用强于平均流位涡平流, 造成阻塞区位涡降低, 有利于阻高生成; 阻高维持期间, 瞬变涡位涡输送与平均流位涡平流输送量相当; 6月25~30日, 阻塞高压明显西退, 该阶段瞬变涡动明显强于平均耗散作用, 引导低位涡场向西移动。研究表明, 大气内部的波波作用对阻高的建立维持也十分重要。1波与5波在一定范围内的共同作用可能是阻高建立维持的决定因素, 而天气尺度波动扰动则对阻塞高压的建立、 维持和崩溃起到重要的作用。波波作用表明, 2003年6月份阻塞高压建立、 维持时, 尺度较长的波一般从平均动能得到扰动动能的转化, 尤其5波, 斜压能的转换不但是其能量的来源, 同时非线性作用也使得尺度更小或更长的波向其提供能量; 阻高衰退时, 5波则通过非线性作用向其他波动输送能量, 同时也存在斜压耗散, 能量逐渐失去。  相似文献   
7.
2003年7月3~4日淮河流域大暴雨结构和维持机制分析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利用卫星、雷达和地面加密资料,分析了2003年7月3~4日淮河流域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云团的生成源地都在河南西部山区,然后影响安徽北部;(2)梅雨锋区等θse线随高度近于垂直分布,具有类似热带系统的暖心结构特征,θse高值区的"漏斗"状结构比较明显;(3)双圈垂直次级环流,是造成强降水的主要物理机制,这种机制的形成和维持与高低空急流的耦合是紧密相关的;(4)整层的视热源〈Q1〉和视水汽汇〈Q2〉高值区呈带状分布在梅雨锋附近,并且位温和比湿垂直平流项在Q1、Q2中发挥重要作用;(5)对流不稳定和条件对称不稳定的建立使得在暴雨区,既存在深厚的热力不稳定机制,又存在水汽输入机制和热力不稳定的触发机制,从而形成强暴雨;(6)湿比有效能量是强降水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降水产生的凝结潜热释放在能量正反馈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5年6月我国南方雨带异常偏南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康志明  鲍媛媛  陈晓红 《气象》2006,32(4):91-96
2005年6月我国南方雨带异常偏南。利用逐日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OLR资料对该年6月的天气形势特征和一些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诊断分析。讨论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低层冷空气和水汽输送等与雨带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ITCZ偏弱,热带气旋少,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长时间偏南。青藏高原南部和低纬洋面上的对流异常,影响该地区季风环流,造成水汽向低纬地区集中,西南季风水汽输送带异常偏南。高层中高纬度异常环流,抑制南亚高压东段脊线北抬,高层西风异常通过动量下传,加强中低层西风锋区,冷空气南下到偏南地区等均是造成雨带异常偏南之原因。  相似文献   
9.
针对顾客到达时遇忙音重试、服务结束后以一定概率重新请求服务、顾客在排队中因不耐烦而放弃等待,以及负顾客等因素对系统产生的影响,研究了一类具有负顾客到达的,且顾客在ACD中排队中会因不耐烦而放弃等待的M/M/s/k+M重试、反馈排队模型.运用矩阵几何方法求解,给出了解析解和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并给出数值计算实例以及适当提高服务率能降低总的顾客损失率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2006年6—8月T213与ECMWF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鲍媛媛 《气象》2006,32(11):98-104
6—8月是我国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季节。该季节天气系统变化快,活动剧烈,天气预报难度大,最能考验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性能。为更好地应用T213模式中期预报产品,对2006年6—8月T213模式中期96小时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统计和天气学检验,并与ECMWF模式同类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213和ECMWF模式对中高纬度大型环流的调整、副高及850hPa温度等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对台风路径也都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T213模式台风移速预报过快,登陆偏早,而ECMWF模式预报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