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方曲  杨欣雨  孙东琪 《热带地理》2020,40(6):1109-1116
文章关注于产业、人口与资源环境要素的作用关系,建构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框架,并以海南省为案例区开展应用研究。该框架首先对区域产业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分级,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其次解析了区域产业、人口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强度,最后,基于产业评价结果设定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情景,结合产业和人口的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强度评价不同产业结构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即产业和人口的规模上限。结果表明:2016年海南省的经济规模并未超载,产业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其中土地资源成为海南省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其次是水环境;海南经济效益较高的支柱产业和基础性产业多为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亟需加强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并降低污染排放强度。为提升经济发展规模上限,需要培育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文章建构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将产业、人口与资源环境相联系,其评价结果政策意义更为明确,可为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控制产业及人口发展规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泉州湾泥沙运移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泉州湾属于潮流、径流和波浪综合作用下的山地海湾,根据两次(1994年6月和2001年12月)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分析泉州湾悬浮泥沙和沉积物分布特征,研究其沉积物来源,并探讨北水道的沉积速率。悬浮泥沙含量自河口(湾顶)-湾口-外海逐渐降低。高值区出现在水道和河口,冬季高于夏季,大、中潮高于小潮。泉州湾沉积物分布与水动力强弱环境呈很好的对应关系。晋江携带入海的泥沙是研究区的主要物源:海岸侵蚀来沙与湾外来沙也提供了部分物源。南、北水道分别属于落潮槽与涨潮槽两种不同性质的水道。北水道沉积物较细,以沉积作用为主,其入口处淤积程度较轻,而在上游淤积程度相对较重;南水道流速较大,沉积物较粗,是泥沙输运主要通道,地形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社会不断崛起,城市空间内涵发生了明显改变,已经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的重要内容。通过改进重力模型,基于有向加权网络分析方法以及BRIM算法,探讨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前后山东半岛城市群与辽中南城市群物流网络结构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①渤海通道建设主要影响城市低等级物流联系,对高等级网络的影响局部集中在辽中南南部和山东半岛东部且自身物流规模较大的城市之间,其中大连、沈阳以及青岛、烟台、潍坊、济南等少数重点城市之间垄断了大量的物流资源;② 通道建设促进了“双通道双向合成流”格局形成,在各自城市群内部,物流结构将出现陆、海方向上的分离性变化,大连、烟台作为通道门户城市的地位逐渐确立;③ 首位离心流、向心流格局在演变过程中均表现出渤海通道指向性,仅有沈阳⇄济南、沈阳⇄淄博、大连⇄青岛、鞍山⇄潍坊等少数城市之间保持了常态化互惠关系,但互惠程度并不对称,辽中南地区城市的物流输出规模普遍高于具有互惠关系的山东半岛城市,前者表现为典型的“双核-边缘”结构,后者具有多极网络化特征;④ 通道建设前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物流城市类型保持稳定,辽中南地区的向心流主导型城市则不断向铁岭、抚顺、本溪等东北部城市蔓延;⑤ 大连在渤海通道建设后首次与烟台、青岛等山东半岛城市群东部城市实现了同一子群结构衔接,总体上优化了山东半岛与辽中南城市群的物流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2005/2006年度莱州湾东部的海冰灾害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州湾是水深较浅的半封闭海湾,与外海海水的交换缓慢,受黄河等十几条入海河流汇入的淡水影响使海水的盐度较低.受寒潮影响莱州湾内海冰灾害发生频繁.莱州湾的海冰灾害分5个冰情等级.在冬季气温偏高的年份,莱州湾内形成Ⅰ、Ⅱ级海冰,沿岸一般没有固定冰形成;一般年份形成Ⅲ级海冰,西岸和南岸冰情较严重,有固定冰形成;在冬季气温偏低的年份,形成Ⅳ级或Ⅴ级海冰,南岸、西岸的固定冰宽度较大,有时整个莱州湾海面都分布流冰.2005年末~2006年初在莱州湾东岸形成了一次较严重的海冰灾害,莱州市近海海湾扇贝养殖的经济损失达400万元以上.为减轻未来海冰灾害带来的损失提出了加强海冰灾害的监测和预报技术研究,严格管理近海养殖生产作业,莱州湾沿岸地方政府应制定<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建设和完善海冰灾害应急防御体系等防御海冰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魏乐  周亮  孙东琪  唐相龙 《地理研究》2022,41(6):1610-1622
黄河流域城镇扩张对区域景观格局影响显著,城市群人口聚集与增长引发了流域“人-地”矛盾和“空间冲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FLUS模型对2025年和2035年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多情景模拟预测。结果表明:① 1990—2018年呼包鄂榆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建设用地面积经历了“平稳增加-缓慢增加-急剧增加”的变化过程,区域总体以草地为主,其占土地总面积的50%以上,其次是未利用土地和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次之。② 城市群扩张最剧烈地区在空间上主要发生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城市主城区,且扩张模式以外延式扩张为主,扩张来源主要是耕地、草地等生态用地。③ 三种情景模拟发现,2025年和2035年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结构和特征差异明显。自然发展情景下,城市扩张不受约束,高速增长占据了大量生态用地;加入生态约束条件很好的控制了对草地和林地的占用;经济发展情景下,城市扩张将进一步占据更多的未利用土地和耕地。本研究通过城市群扩张时空格局演化及情景模拟分析,尝试为区域规划、城市空间规划和区域生态空间保护提供多角度、多情景和可选择的政策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简单矢量数据多边形裁剪问题的图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拓扑信息的矢量数据多边形裁剪问题是解决GIS叠置分析的基础。本文借鉴GIS中弧段结点模型的思想,建立描述两多边形集合间裁剪问题的图模型,以解决现有算法实现在处理大数据量裁剪时暴露的问题。本模型运用图中定义的顶点和边分别表示结点和弧段,使集合间实体的关联性得以增强,结果区域边界的重组过程得到简化。针对海量数据的存取特性,设计并实现了该模型的数据组织方式及其构建算法。最后以大数据量GIS叠置分析为例, 将本文实现与Vatti算法实现加以比较,实验表明,本实现在进行大数据量的两多边形集合裁剪时效率较高;同时,程序具有合理调配其内存空间中栈和堆资源使用的能力,这使其健壮性强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王成金  孙东琪 《地理科学》2016,36(7):998-1007
经济发展速度一直是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但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竞争/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阈值需要进行深入地研究,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迫切需要阐释经济增速下降是否影响国家竞争力/影响力。在评述既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采用时空分析路径,探讨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与国家竞争力/影响力的时空关系。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15世纪以来世界权力中心的演变路径,考察了英国、美国等世界权力中心的国家经济增速变化,总结其发展规律,考察国家影响力与国家经济增速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着眼于空间视角,考察目前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竞争力的空间分异,尤其是考察两者之间关系的分异关系,总结主要特征与规律。研究发现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影响力之间并非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但国家影响力的培育与强化仍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进行支撑,而国家经济增速与国家竞争力之间呈现逆向的对应关系,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往往竞争力较低,竞争力较高的国家往往有较低的经济增速甚至负增长。  相似文献   
8.
江淮流域夏季典型旱涝年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和收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该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中国东部区域1991年和1994年这两个夏季旱涝典型年的降水状况、水汽输送及收支状况等进行了综合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流域夏季旱涝形势的形成更多地取决于流经其上的东西向水汽输送的变化。南亚夏季风强弱的变化对江淮流域的旱涝形成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中国东部夏季的偏西水汽输送主要来自西南地区西边界,江淮流域夏季干旱年该地区西边界的水汽输入明显比洪涝年减少,因而在未来的中国东部旱涝预测中要特别重视西南地区西边界的水汽输送状况。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滨岸湿地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量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年长江口滨岸湿地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季节性交换通量连续实测数据,建立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空间插值模型与量算模型,对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季节性空间分布特征、滨岸湿地不同岸段无机氮季节性界面交换总通量量算等研究。结果表明:修正GIDS插值模型在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空间插值预测过程中精度明显优于IDS方法,而略优于普通Kriging方法;长江口滨岸湿地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空间分布在不同季节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分异特征;利用修正GIDS插值模型对长江口滨岸湿地无机氮交换通量进行空间插值过程中,为提高通量量算模型精度,应采用1.2'×1.2'的空间尺度为最佳;长江口滨岸湿地无机氮界面交换总通量量算表明,长江口滨岸湿地在春季向水体释放无机氮,是水体无机氮的释放源,释放量为1.33×104t,夏季、秋季和冬季表现为净化水体中无机氮,是水体无机氮的吸收汇,分别净化无机氮量为4.36×104t、6.81×104t和2.24×104t,全年总体表现为净化水体中无机氮,净化量为12.1×104t;长江口多年水体中无机氮通量多项式拟合分析得出,2002~2004年3年长江口水体中无机氮通量平均值为52.6×104t,滨岸湿地对长江口水体中无机氮的年均净化率达23.0%。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长江口滨岸潮滩7个典型断面三态氮的界面交换通量进行了三年多的季节性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无机氮的界面交换行为存在复杂的空间分异和季节变化。NO3^--N和NH4^--N的界面交换通量正负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介于-32.82-24.13mmol.m^-2.d^-3和-18.45~10.65mmol.m^-2.d^-3之间;而NO2^--N的界面交换通量很小,仅为-1.15-2.82mmol.m^-2.d^-1。NO3^--N的界面交换具有明显的上下游季节性时空分异特征,而NH4^ -N的界面交换则表现为南北岸季节性时空分异现象。盐度是控制长江口滨岸潮滩NH4^ -N界面交换行为的主要因素,而沉积物粒度、水体NO3^--N浓度、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水温和溶解氧含量则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共同制约着NO3^ -N在潮滩界面交换的时空分异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