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134篇 |
专业分类
大气科学 | 333篇 |
出版年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7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2.
3.
4.
5.
6.
7.
8.
“6.3”区域致灾雷暴大风形成及维持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商丘和郑州雷达资料,结合地面加密观测等多种资料,分析了2009年6月3日傍晚至次日凌晨,河南商丘、安徽和江苏北部出现的大范围致灾雷暴大风。本文分两个阶段从中尺度环境、风暴结构、风暴与环境相互作用、雷暴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商丘风暴的发展、维持及灾害性大风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到以下结论:(1)商丘雷暴大风环境类似美国暖季型Derecho环境;(2)商丘风暴由晋冀雷暴群下沉气流导致的出流阵风锋移动到水汽相对充沛处触发,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迅速发展成具有较强的中层径向辐合超级单体风暴,多个超级单体的强下沉气流合并产生了超级单体阶段的地面大风;(3)飑线发展、维持的原因是飑线的自组织结构,飑线与环境入流的相互作用既有利于强上升气流发展,亦有利于强下沉气流发展,干线及叠加在干线上扰动触发的新生回波带不断并入飑线北端;(4)根据径向速度增幅估计,风暴强下沉气流辐散、强冷池密度流和层状云部分降水粒子蒸发对弓形回波阶段地面灾害性大风的增幅作用几乎相当,冷池合并是商丘极端雷暴大风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ZHANG Jingyong DONG Wenjie FU Congbin WU Lingyun XIONG Zhe MA Jun ZHANG Kejia 《大气科学进展》2003,20(3):415-424
利用区域系统环境集成模式(RIEMS)和一个offline的大尺度汇流模型(LRM)对黄河的河川径流做了模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东亚中心从1991年开始建立和发展RIEMS,并验证RIEMS对东亚区域气候有较好的模拟能力。LRM是以线性时基不变假定为基础并能够计算水的水平传输的数学模型。RIEMS—LRM可以用来模拟和预测大尺度河流的河川径流。RIEMS—LRM在黄河上游河段的应用证实其有能力对大尺度河流的河川径流进行模拟。此外,作还分析了模拟误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