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福建省2012—2017年闪电定位资料和雷灾资料,采用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福建省68个县市区域雷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闪电密度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闽中东部,各区域年平均密度值大部分在4次·km-2·a-1次以下,少部分地区高达8次·km-2·a-1次以上;闪电发生时间集中在6—8月;闪电强度区域分布均衡,强度值大部分在30kA以下。闽中部区域雷灾次数分布总体高于其他区域,闽北最低,沿海较低;雷灾和闪电在夏季时节均为高发期,雷灾次数和闪电密度分布总体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闽中南雷灾评价等级总体高于闽北,内陆地区总体高于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闪电定位仪资料、福建龙岩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20年春季闽西南地区的一次强对流过程。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地面锋线北侧冷区内,属于典型的高架雷暴过程,产生的灾害性天气包括冰雹、短时强降水、高山站雷雨大风。500 hPa冷平流、850 hPa暖湿平流、925 hPa闽西南地区的假相当位温高能舌为高架雷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探空显示逆温层深厚且逆温层顶温度高,暖湿气流沿着锋面被强迫抬升,至逆温层之上饱和假相当位温随高度递减,存在显著的条件不稳定,对流得到快速发展。雷达分析表明,本次高架雷暴冰雹回波自低层快速倾斜向上发展,具有发展快、强度强、降雹时间长的特征。其双偏振参数演变特征与基于地面抬升的雷暴基本一致,降雹阶段表现为CC谷、ZDR接近零、KDP小于零。降雹前回波单体中存在强ZDR和KDP柱,可以作为冰雹预报的参考,提前量达到半小时。  相似文献   
3.
张烨方  冯建伟  冯真祯  杨超 《气象科技》2019,47(6):1026-1031
从研发专业雷电临近预警服务产品及提高其时效性的目的出发,以0.01°×0.01°栅格、6min为一个预警单元,在雷达阈值控制的雷电临近预警模型的基础上,对每个预警网格进行前5个时段内所发生闪电与网格的距离计算,按闪电逼近网格的距离和变化趋势确定预警规则,生成当前时刻往后6min栅格、重点区域雷电发生情况的临近预警产品,并对模型的预报成功率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化的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相比传统依靠雷达阈值控制进行雷电临近预警的方法在栅格、区域的预报准确率都有一定的提高,计算速度快,可以较好地被应用到实际特别是专业雷电临近预警服务中。  相似文献   
4.
利用Vaisala CL51激光云高仪对厦门地区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5年的云探测数据,采用时间占比算法计算出云分数,并对云层、云高以及云分数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南沿海云层结构以单层云为主(占比43.59%),双层云为辅(占比16.42%),三层以上云出现的概率相对较低(占比5.25%)。观测期间以中低云为主,与其他季节相比,夏季的云分布密度的集中度较小,存在较大云底间距。高云更可能出现在18时至次日06时的时段内,夏季尤为显著,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